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如果自身是过敏体质的患者也要慎用,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也要禁止使用。
同时,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服用,而且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孕妇都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果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后服用。
补益药
六味地黄丸不能和三种白色食物一起吃,否则等同于浪费。中国人最熟悉的补益药——人参,原来多数人并不会正确使用。
人参是 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 ,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 久服轻身延年 。
人参虽然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种补益药,但是大家对于它的使用方法存在着很多误区。
生晒参
1、适用于一切虚症,由于虚而表现出 气短、疲乏、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等症,人参都有作用。
2、适用于糖尿病、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的久病患者。
3、 气虚体质的人群。
红参
1、对于日常 形寒肢冷,虚汗频出 的阳虚体质的人,效果会比较显著。
2、 身体虚弱的人,长时间患病 ,身体瘦弱,手术后或大病初愈的患者,可以通过红参补充气血。
3、气适合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中风患者及各种慢性病的人使用,但需遵医嘱。
张老总结: 体寒的人适合用红参,体热的人适合用生晒参。
01生晒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炖参汤
2. 参片含服: 将生晒参切成薄片,密封储存起来,每次可适当服用 2~5 片,一般每天服用剂量不超过9克。
3. 泡开水喝: 可直接泡水喝,也可与枸杞子、菊花等泡茶饮用,注意泡的时候封盖,防止人参气味挥发。
4. 磨粉, 放入胶囊中,每天1~3克开始,最多不超过6克。
02红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嚼食: 切成薄片嚼服
2. 泡茶: 将红参切成薄片,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喝完后续水冲泡,颜色变浅为止,红参片泡过后也可以直接吃。
3. 炖煮: 可将红参切片与鸡、肉、鱼一块炖煮。
4. 红参用量:3-9克
地黄 是老百姓常用的补益药,它的鲜品性味苦寒,通过炮制变成熟地黄后,性味甘温,有了滋阴补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有熟地黄。
鲜地黄: 性寒,凉血清热,用于热病伤阴,吐血、衄血、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症状
干地黄: 性寒凉,生津养阴,滋阴生津,治疗热病,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熟地黄: 性温,味甘,滋阴补肾,常用于老年人滋补肝肾的复方中
熟地黄(酒蒸): “熟地黄有用酒拌炒者,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张景岳
砂仁制地黄: “熟地黄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 ——张景岳
生姜制地黄: “熟地黄用生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张景岳
两位专家给大家推荐了,3种用地黄的饮片所做的 养生 小药膳。
1 鲜地黄榨汁饮
材料:鲜地黄(15-30克)、冰糖适量
做法:鲜地黄洗净,榨汁,加入冰糖,溶化搅匀。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发热,血热吐衄,肺结核咯血等。
2 生地黄片代茶饮
材料:生地片12-15克、陈皮丝12-15克
做法:取生地黄片、陈皮丝,略略一煮,然后以热水泡,代茶饮。
功效:滋阴清热、养阴生津,适合舌红无苔、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的人群。
生地黄服用禁忌: 无论是鲜地黄还是生地黄片,性质都是寒凉的,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 寒凉体质的人勿用。
3 当归枸杞熟地黄粥
材料:当归20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熟地黄、当归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与山药、枸杞、糯米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熬,待粥将成时,去药包加冰糖继续煮至米熟烂即可。
注意:咳嗽痰黄、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
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当归补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糯米补益脾胃,冰糖调中和胃,所以 这碗粥吃起来既补脾胃,又补肝肾。
熟地黄服用禁忌: 有外感伤寒者不宜服用,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服用。
这三种白色食物不适合跟熟地黄同用
三白:白萝卜、葱白、薤白
因为这三白都是辛窜行气的,而熟地黄是滋阴的,行气之力会将滋阴补益的力量破坏。所以专家提醒,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三白。
大黄 还有着“药中将军”的美誉,有一个很经典的中成药叫清宁片,用到的是炮制后的熟大黄,适合体虚又有便秘的中老年人,用于实证治疗,既能清除热邪,同时力量缓和,不伤正气。
蒸制大黄
先将洗净的生大黄饮片,放入炖盅之内加入一定量的黄酒拌匀,然后放入蒸锅之中进行蒸制28~30个小时,待饮片颜色由金黄色变成黑色,就完成了从生大黄到熟大黄的变身了。
生大黄: 通下作用强,起效快而猛
熟大黄: 泻下作用缓和,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酒大黄: 泻下作用减缓,活血作用增强,有清热解毒功效
醋大黄: 调节肝脏疾病,治疗七情内伤,同时还能够泻热逐瘀
大黄炭: 泻下作用减弱,收敛作用增强,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不适合使用大黄的人群: 脾胃虚弱的人群忌用、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