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散的禁忌目前尚不明确。
当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卫生。如果不注意局部的清洗,可能会加重病情。使用完药物后,应将药物放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食后对身体产生危险的现象。儿童以及疲劳多病的年老人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医嘱。
四物汤是滋补养生圣品,虽是补品,但也不是人人适用,那么,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四物汤调经止痛、养血舒筋:
四物汤有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化瘀活血,使经血排除畅通;另外,四物汤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以减少月经来潮时出现的贫血,头晕及经血不畅现象。
四物汤防止肌肤老化:
四物汤中的药材多为温补型补血剂,养成定期服用四物汤的习惯,有助于气血畅通,避免手脚冰冷现象,还能脸色变得更加红润,肌肤保持润泽光滑,延缓身体机能老化。
四物汤改善亚健康症状:
长期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 工作压力过大,加上缺乏锻炼,容易出现气色差,气虚,易疲劳的亚健康症状,这种情况下适量服用一些四物汤能够有效改善亚健康症状。
四物汤改善亚健康症状
天气湿热的时候,人体出现心火旺盛的情况,常会导致月经提前,烦躁不安,夜间盗汗,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在四物汤中加大白芍的分量,或者酌情增加黄岑,竹叶,能帮助清心降火气。
四物汤润燥养肺: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瘙痒,嗓子干哑等过敏性症状,这个时候将四物汤中的'熟地改用生地,搭配麦门冬,天门冬服用,能起到润燥养肺的功效。
四物汤增强体抗力: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经络开始处于半休眠期,活动量减少了,抵抗力下降,许多女性开始有怕冷,痛经的感觉,这个时候温阳补肾很重要,喝四物汤的话应该加重当归比例,并酌情添加桂枝,菟丝子,巴戟天等温补型药材。
四物汤服用禁忌:
四物汤虽然是补药,但是服用也有注意事项,首先最好在月经干净以后再喝,最好是早中晚饭前一小时喝最能达到补血补气效果。四物汤不宜天天服用,不然容易造成经血过多,呼吸急促,甚至面色苍白,长期服用易造成体内荷尔蒙失调,甚至诱发子宫病变。感冒时也不宜喝四物汤,以免引起上火,加重病情。四物汤属热性,喝多容易上火;一些肠胃不好的人喝四物汤容易引起腹泻;四物汤偏于补血,血热体质人群要减少四物的摄入量。
目录1拼音2《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四圣丹的别名2.2组成2.3主治2.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2.5制备方法2.6附注 3《洞天奥旨》卷九 3.1组成3.2主治3.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3.4制备方法 4《外科启玄》卷十二 4.1组成4.2主治4.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4.4制备方法 5《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组成5.2功效5.3主治5.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 6《万氏家抄方》卷六 6.1四圣丹的别名6.2组成6.3主治6.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6.6各家论述6.7附注 7《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四圣丹的别名7.2组成7.3主治7.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7.6用药禁忌7.7附注 8《痘麻绀珠》卷十八 8.1组成8.2主治8.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四圣丹 1拼音
sì shèng dān
2《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2.1四圣丹的别名四圣散、四圣膏、四宝丹
2.2组成珍珠35粒(犁尖铁器上煿微黄色,研),豌豆49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
2.3主治痘疮疔黑紫,头黑烂臭不可闻。
2.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将儿在漫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絍入疔内,即时变为红白色,余疮皆起。又尝见疔痘者,但挑破出其黑血即愈,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甲掐其黑血展去亦可,盖自疔破而毒气得散也。
2.5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搽面油胭脂调成膏子。
2.6附注四圣散(《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四圣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四宝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3《洞天奥旨》卷九3.1组成蜂房1个(净,全用,去虫,将食盐填于孔内,阴阳瓦焙干,为末),地龙(去泥尽,阴阳瓦焙干,为末)5钱,蜣螂(取米头者佳,阴阳瓦火焙干,为末)3钱,广木香末3钱,象牙3钱,乳香(去油)3钱,瓜儿血竭(净末)5钱,飞矾末3钱,槐子(炒黄为末)3钱,没药3钱,提净黄蜡8两(滚化)。
3.2主治痔漏。
3.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清晨酒送下;如不能饮,清汤送下。
3.4制备方法用黄蜡烊化,入前药和匀为丸。
4《外科启玄》卷十二4.1组成牛黄1钱2分,朱砂8分,珍珠2分,儿茶1钱7分。
4.2主治疔毒。
4.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内服保元汤加芎、桂。
4.4制备方法上为末。
5《济阳纲目》卷七十二5.1组成槟榔1钱,大黄5分,牵牛5分,甘草(炙)4分。
5.2功效下虫。
5.3主治心疼。
5.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加艾叶7片,水煎,入好醋少许服。
5.5制备方法上为末。
6《万氏家抄方》卷六6.1四圣丹的别名四圣挑疔散、四圣膏
6.2组成珍珠,豌豆(烧灰存性),血余(烧灰存性),2灰等分,冰片5厘。
6.3主治痘疔。
6.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先将银簪拨开疔口,以药填入,即变红活。
6.5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油胭脂调成膏。
6.6各家论述《医方考》:珍珠能出毒止痛,二灰能烂毒化血,胭脂能利血拔毒,冰片能利窍行滞。
6.7附注四圣挑疔散(《医方考》)、四圣膏(《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中珍珠用量原缺。
7《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7.1四圣丹的别名地黄丸
7.2组成熟地黄(洗,锉,焙)、当归(洗,锉,焙)、玄参(洗,锉,焙)、羌活(洗,锉,焙,拣节重者)各等分。
7.3主治走注风及风气,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7.4四圣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或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良久仍进饮食。
7.5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6用药禁忌忌猪、鸡、羊、热面、萝卜、猪、羊血。
7.7附注地黄丸(《普济方》卷九十八)。
8《痘麻绀珠》卷十八8.1组成绿豆、豌豆、赤小豆(各烧存性),珍珠(研细)2分。
8.2主治痘疮干燥,其根焦黑。
8.3四圣丹的用法用量内服夺命散,外以本方涂之。
古籍中的四圣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豌豆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
《奇方类编》:[奇疾方]痘中有疔挑疔破,咂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实时变红活色,名四圣丹。(牛御史秘传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三]调经种子勿用冷水。取胶同煎药,用之最取元气,大补气血。四圣丹诸男妇诸虚百损,并宜服之。紫河车(一副洗净,新...
《慈幼新书》:[卷四痘疮]见点三日诀
防风通圣术黄硝,芩芥荷麻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邪壅表里症全消。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甘草、滑石、麻黄、桔梗。
功效: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胸膈痞闷、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丹斑瘾疹等。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治疗荨麻疹、扁平疣、血管性头痛、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肥胖症等。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有较好疗效。治疗老年瘙痒症、湿疹、玫瑰糠疹、结节性红斑、接触性皮炎、急性扁桃体炎都有疗效,本方合三妙丸治疗风湿热效果较好。
提示:本方药有降低胆固醇、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平时吃的上火的食物多了,身体难免会不适,这是就要有清虚热的中药方剂来调试身体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虚热的中药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青蒿
【中药名】青蒿 qinghao
【别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
【来源】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毛,常为3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雌蕊1枚,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内为两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药,药先端呈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呈一短尖。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边。分布于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开或结果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3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归胆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剂宜后下。用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疮痒、湿热黄疸等。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护肝脏,防护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
【化学成分】主含多种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另含青蒿素、青蒿醇、青蒿酸、青蒿酸甲酯、槲皮素、小茴香酮、蒿属香豆精等成分。
【使用禁忌】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
【相关药方】①治中暑:青蒿嫩叶捣烂,手捻成丸,黄豆大。新汲水吞下,数丸立愈。(《本草汇言》)
②治暑毒热痢:青蒿叶30克,甘草3克。水煎服。(《圣济总录》)
③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60克(童子小便浸,焙),黄丹15克为末。每服6克,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④治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⑤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⑥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⑦治瘊子:新汲水按青蒿汁,调蛤粉敷之。(《百一选方》)
⑧治蜂螫人:嚼青蒿敷之。(《肘后方》)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银柴胡
【中药名】银柴胡 yinchaihu
【别名】银胡、银夏柴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
【英文名】Stellariae Radix。
【来源】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圆柱形,粗1~3厘米。茎直立,细长,节略膨大,节间长1~2厘米,由基部明显多次二歧分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长约4毫米,绿色,边缘白膜质,花瓣5,白色,全缘,顶端2裂,雄蕊10,排成2列,花丝基部连合,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种子常1~2,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7月。
【产地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悬崖石缝中。分布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厘米。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肝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虚热,除疳热。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化学成分】银柴胡根中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银柴胡环肽Ⅰ,豆甾醇,?-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谷甾醇、?-菠菜固醇、?-谷固醇、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相关药方】①治骨蒸劳热:银柴胡4.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②治男妇虚劳发热,或咳或不咳:银柴胡、沙参各等分,每服6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瘦,皮肤甲错,消瘦而不润者:银柴胡6克,鳖甲9克。水煎服。(《温病指归》银甲散)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浮小麦
【中药名】浮小麦 fuxiaomai
【别名】浮麦。
【英文名】Fructus Tritici Levis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干瘪轻浮的干燥颖果。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药材性状】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与内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心经。
【功效与作用】除虚热、止汗。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使用禁忌】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相关药方】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6g,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卫生宝鉴》独圣散)
②治盗汗:用浮小麦一抄。煎汤。调防风末6克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④治脏躁症:浮小麦30克,甘草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胡黄连
【中药名】胡黄连 huhuanglian
【别名】胡连、割孤露泽。
【英文名】Picrorhizae Rhizoma。
【来源】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12厘米。根茎粗达1厘米,根自节上生出。叶柄短,叶匙形或卵形,长3~6厘米,干燥后变黑色,基部下延,边缘有锯齿或重锯齿。花葶有棕色腺毛,穗状花序长1~2厘米,花梗长2~3毫米,花萼长4~6毫米,果时达1厘米,萼裂片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冠暗紫色,长8~10毫米,外表面被毛,花冠下唇片约为上唇片的1/2,3裂,侧裂片顶端2或3小齿,上唇片钩状,顶端下凹。花丝无毛,前对花丝长约7毫米,后对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长1~1.2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5~6倍。蒴果狭卵圆形,长8~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或草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用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药理研究】具有保肝利胆、抗真菌作用;抗糖尿病活性;降血脂;抑制盐酸-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抗肿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化学成分】胡黄连根茎中含有环烯醚萜糖甙,另含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桃叶珊瑚苷、岩白菜素、11- 0-(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云杉苷等。
【使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相关药方】①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赢瘦:胡黄连60克,柴胡(去苗)60克,鳖甲(生用)6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用生姜酒调3克。每日早晨、日午、临卧各一服。(《圣惠方》三圣散)
②治痈肿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易简方》)
③治旋耳疮:胡黄连研细末,麻油调搽。(《外科证治全书》)
④治口糜:胡黄连1.5克,细辛、胡黄连各9克,藿香3克。上四味为末,每用1.5克,干掺口内,漱千漱吐之。(《卫生宝鉴》胡黄连散)
⑤治血痢: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上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空心温服。(《普济方》黄连丸)
猜你喜欢:
1. 中药方剂分类
2. 药材植物大全
3. 清热方剂
4. 中医小秘方治失眠
5. 补气血中药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