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糖浆具有通阳健脾的作用,也有利湿除黄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重于热,湿热黄疸,也可以用来治疗纳呆呕恶、小便不利、脘闷腹胀,以及舌苔黄腻等不适症状。该药物是由茵陈、猪苓、茯苓、苍术、桂枝等组成的中成药,本品的性状是棕红色的粘稠的澄清液体,气味芳香,味道发甜,并且微涩。
五苓散,为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有保肝、降脂、利尿等作用,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整个组方由 猪苓 、 茯苓 、 白术 、 泽泻 、 桂枝,5味中药组成。
1、五苓散适用于一种脂肪、血糖、尿酸等物质代谢不全造成的高渗性水液潴留状态。
该状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保健品、化疗药以及饮食太肥美、长期大量饮酒、滥用味精等食品添加剂有关;也与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等有关。古代中医用“蓄水”来解释,也有称之为“水毒”的。
代谢障碍类疾病、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局部水肿性疾病多见本证。
应用本方法的条件是: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或胃肠内停水,或呕吐或腹泻。五苓散是体腔积液的清除剂,小便通畅是起效的标志。
2、五苓散多用于以腹泻为主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脂肪肝、婴幼儿腹泻、夏季吃西瓜腹泻等。
可单独使用本方,也可根据病情配合半夏厚朴汤、平胃散、六一散、藿香正气散等。
胃肠型感冒,配半夏厚朴汤、藿香正气散最好,对于那些使用抗生素无效的夏秋季腹泻,最有效果。
从报道来看,五苓散对婴幼儿腹泻的效果肯定。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我用于脂肪肝患者的腹泻,也有效果。
3、五苓散用于各种呕吐,如酒后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妊娠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
其呕吐多见水入即吐,特别是大量饮酒以后出现饮水则恶心呕吐、腹泻、口渴、少尿、面部潮红浮肿、头昏胸闷等,用五苓散有效。所以本方能解酒。
4、五苓散治渴,可用于干燥综合征患者,口眼干涩同时伴有浮肿、大便不成形、舌胖有齿痕、口干苔腻等,合用小柴胡汤,有缓解口干、消除疲劳感、止泻等功效。
5、剧烈头痛,常规方法无效,可以试用五苓散。
日本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五苓散合吴茱萸汤治疗月经期间的偏头痛,对70%的患者有效,有效者大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下雨前一天头痛加重,头重、眩晕、浮肿、小便不利等;而无效者通常没有以上表现。(《日东医志》2017年,第1期,34 39 页)此外,脑瘤头痛、垂体瘤头痛、偏头痛、高血压头痛等,如为五苓散适用人群者,均可用本方。
方中泽泻、白术可以大量使用。
6、眼病,如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水肿、夜盲症、急性泪囊炎等 ,患者见畏光、视力模糊(眩)、头晕、步履不稳、头痛、头晕、浮肿、口渴者,可用本方。
7、体腔内积液,如肝硬化腹水、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盆腔积液、肾积水、鞘膜积液、羊水过多等。
我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见浮肿、腹泻者,常用本方加芍药、牛膝等治疗。
8、肝病多见五苓散方证。 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等见腹泻、口渴、多汗、面黄舌淡者,可用本方。
浮肿、血清白蛋白低下者,重用白术;轻度黄疸,加茵陈蒿;轻度贫血,合当归芍药散;腹水,合真武汤、怀牛膝等。
9、代谢障碍类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 。糖尿病病人伴有的口渴、黏腻感,以及呕吐清水和间歇性腹泻也不少,大约在20%以上,与五苓散证的口渴、吐水、水泻相重合。
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与糖尿病的多尿相一致。如口黏腻,舌苔厚者,五苓散中用苍术为好。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肥胖、多汗、口渴、腹泻腹胀等,其人舌体胖大有齿痕,经常脂肪泻者,适用五苓散,方中泽泻当重用;加茵陈蒿,可以减肥。
痛风者大多饮食肥美,其人多怕热多汗,腹泻,口渴,可以常服五苓散。足肿痛,加怀牛膝;关节红肿,加黄柏;疼痛剧烈,不可触碰,加附子;汗多、浮肿,加麻黄、石膏、甘草(越婢汤)。
10、皮肤渗出明显或有水疱者可用五苓散。
日本医家多用五苓散治疗扁平疣、黄色瘤、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性红斑、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
11、服用本方后“多饮暖水,汗出愈好”,为张仲景经验。
若服药后饮冷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加重腹泻。应嘱咐患者平时忌食冰冷食物,并调整饮食结构,戒酒肉厚味。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茵陈五苓散 4.1方名4.2茵陈五苓散的别名4.3处方4.4制法4.5功能主治4.6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4.7茵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4.8茵陈五苓散的药理作用4.9各家论述 5《医便》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6《杏苑》卷三方之茵陈五苓散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7《便览》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7.5加减 8《普济方》卷一三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8.5加减 9《保婴撮要》卷十方之茵陈五苓散 9.1方名9.2茵陈五苓散的别名9.3组成9.4主治9.5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9.6附注 10《内科摘要》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0.1方名10.2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1《幼科金针》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2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茵陈五苓散 1拼音
yīn chén wǔ líng sǎn
2英文参考yinchen wuli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茵陈五苓散为方名,同名方剂约8首。其中,《金匮要略》方为常用方,组成为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1],具有润气分燥热,清热祛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
4《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茵陈五苓散4.1方名茵陈五苓散
4.2茵陈五苓散的别名茵陈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苓茵陈散(《证治准绳·伤寒》卷四)、五苓散(《伤寒大白》卷三)、茵陈五苓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本方方名,《外台秘要》引作“茵陈蒿五苓散”。
4.3处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1]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泽泻一两一分,猪苓、茯苓、白术各三分,桂枝二分)[2]。
茵陈蒿末10分,五苓散5分。
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4.4制法上二味,和匀。
为末[2]。
4.5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2]。
茵陈五苓散具有润气分燥热,清热祛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烦渴。黄疸病。伤寒或伏暑发黄,小便不利,烦渴。因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黄,如橘子色,由瘀血在里,或因大热,以冷水洗之,湿热相搏,熏蒸肌肉,谓之黄疸。酒积黄疸,小便不利。阴黄,小便不利。
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4.6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2]。
先食饮方寸匕,日3次。
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4.7茵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茵陈五苓散治黄疸:有一家病伤寒78日,身体洞黄,鼻目皆痛,两髀及项颈腰脊强急,大便涩,小便如金。予曰:脉紧且数,脾元受湿,暑热蕴蓄于太阳之经,宿谷相搏,郁蒸而不得散,故使头面有汗,至颈以下无之;若鼻中气冷,寸口近掌,无脉则不疗。急用茵陈汤调五苓散与之,数服愈。
茵陈五苓散治传染性肝炎:用茵陈五苓散治疗传染性肝炎3例,肝功能均转为正常,黄疸指数迅速下降。其中一例肝功能损坏较严重,故恢复时间较长。治疗过程无副作用,肝脏肿大及消化系统症状逐步消失,精神恢复迅速。
4.8药理作用实验研究显示,茵陈五苓散具有利尿和保护酒精肝损伤的作用[2]。
4.9各家论述1.《医方考》:茵陈,黄家神良之品也,故诸方多用之;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味淡,故可以导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热,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积之处。
2.《古今名医方论》:罗东逸曰,治酒积黄疸,盖土虚则受湿,湿热乘脾,黄色乃见。茵陈专理湿热,发黄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为向导,直达热所,无不克矣。
5《医便》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5.1方名茵陈五苓散
5.2组成茵陈3钱,白术1钱半,赤茯苓1钱半,猪苓1钱,桂2分,泽泻1钱,苍术1钱2分,山栀1钱2分,滑石1钱2分,甘草(炙)5分。
5.3主治湿热黄疸。
5.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加灯心1握,水煎,食远服。
6《杏苑》卷三方之茵陈五苓散6.1方名茵陈五苓散
6.2组成茵陈1钱5分,泽泻1钱2分,茯苓1钱,猪苓1钱,白术1钱,官桂3分,枳实6分。
6.3主治热蓄发疸。
6.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7《便览》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7.1方名茵陈五苓散
7.2组成黄芩、黄连、山栀仁、茵陈、猪苓、泽泻、苍术、青皮、龙胆草各等分。
7.3主治黄疸。
7.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水2盏煎服。
7.5加减有积,加莪术、三棱、砂仁、陈皮、神曲。
8《普济方》卷一三二方之茵陈五苓散8.1方名茵陈五苓散
8.2组成生料五苓散1两加茵陈半两,车前子1钱,木通1钱,柴胡1钱半。
8.3主治伤寒、湿温、热病感冒后发为黄疸,小便赤,烦渴发热,不得安宁。此盖汗下太早,服药不对证,因感湿热病,以致偏身发黄。
8.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2服。每服水1碗,加灯草50茎,同煎8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连进数服。小便清利为愈。
8.5加减酒后得证,加干葛2钱。
9《保婴撮要》卷十方之茵陈五苓散9.1方名茵陈五苓散
9.2茵陈五苓散的别名茵陈四苓散
9.3组成赤苓3分,猪苓3分,泽泻3分,白术3分,茵陈3分。
9.4主治伏暑发黄,烦渴,小便不利。湿热黄疸。
9.5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9.6附注茵陈四苓散(《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一)。
10《内科摘要》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10.1方名茵陈五苓散
10.2组成茵陈1钱,白术1钱,猪苓1钱,桂3分,泽泻1钱5分。
10.3功效利湿。
10.4主治酒积。
10.5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1《幼科金针》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11.1方名茵陈五苓散
11.2组成粉猪苓、泽泻、焦白术、茯苓、川连、黑山栀、茵陈、大黄。
11.3主治湿热黄疸。
11.4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人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
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具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之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与倍量的茵陈相合而成,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之功,适用于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之证。
茵陈五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茵陈蒿末30克五苓散15克
【用法】上二味,和匀。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