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降气丸适用于治疗上盛下虚以及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患者用药后不但可以降气化痰,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温肾纳气的效果。上述药物是由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等多种成分制成的中成药物,其药物性状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水丸,有轻微的香气,服用的时候有甜味。
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和方剂学是执业中药师里常考内容,同时也是各位中医医生在工作中会遇到的,以下100个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特性的是牡丹皮
2.安息香的功效是开窍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3.当归的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4.栀子金花丸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5.黄氏响声丸功效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6.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7.天花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8.主治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的是黄柏
9.治疗胃气之要药的是旋覆花
10.主治嗳气,呃逆,呕吐,喘息的是赭石
11.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气作用的是黄精
12.知柏地黄丸的功效是滋阴降火
13.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的是茵陈五苓丸
14.玉屏风胶囊的功能是益气,固表,止汗
15.玉屏风胶囊的主治病证是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16.正天丸主治颈椎病型头痛;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经前头痛;神经性头痛
17.参苓白术颗粒的功能是补脾胃,益肺气
18.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中君药是桂枝
19.地骨皮配桑白皮用于肺热咳嗽
20.红花的功效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2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作用的是板蓝根颗粒
22.益心舒胶囊主治气阴两虚;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瘀血阻脉所致的心悸
23.金锁固精丸的功能为固肾涩精
24.艾叶的主治病证有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虚寒性腹痛;妇女带下及湿疹,疥癣
25.能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的是荆芥
26.大黄的主治病证有热毒疮肿、水火烫伤;血热吐衄便血;湿热黄疸;瘀血经闭
27.槟榔的主治病证有绦虫病;疟疾;虫积腹胀;水肿
28.郁金的主治病证有胸腹刺痛、症瘕痞块;热病神昏癫狂;血热吐衄出血;湿热黄疸
29.羚羊角入煎剂,成人内服一日用量是1~3g
30.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补肾壮阳
31.济生肾气丸既能温肾化气,又可利水消肿
32.独活寄生合剂既能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又能养血舒筋
33.清热散风、明目止痛,主治外感风热之暴发火眼的药是明目上清片
34.黄芩的主治病证是胎热胎动不安
35.某男,35岁,胸闷而痛,痛彻背部,气短喘促,舌苔白腻。证属痰浊阻闭胸阳之胸痹。治当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宜选用薤白
36.某女,26岁,3月来情志不舒,胸胁、脘腹胀痛,嗳气食少,月经紊乱,痛经,证属肝郁气滞,治当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宜选用香附
37.仙鹤草除能收敛止血,解毒杀虫外,又能止痢、截疟、补虚
38.既破气行血,又消积止痛的药是莪术
39.竹茹除清热化痰外,又能除烦止呕,安胎
40.麦冬的功效是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41.某女,31岁。眩晕1周,兼见吐衄咳嗽,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用黛蛤散
42.某男,45岁。心胸烦热5天,兼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证属火热内盛。宜用导赤丸
43.清肺抑火丸的功能是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44.苏合香丸的主治是痰迷心窍之痰厥昏迷
45.补中益气丸的主治是中气下陷之泄泻脱肛
46.某女,6岁。因食积致病,症见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证属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治当清热肃肺,消积止咳。宜选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47.辛芩颗粒的功能是益气固表
48.知母配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能清热化痰
49.天花粉的功能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50……巴豆的功效是祛痰利咽,逐水退肿,泻下冷积
51.天麻的功效是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
52.九味羌活丸的功能是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53.平和不燥、兼利二便,又能退虚热、透表邪,为治痹症通用药的是秦艽
54.香加皮的功效是强筋骨、利水消肿
55.海螵蛸既治肺胃出血,又治胃痛吞酸
56.千金止带丸的功能是健脾补肾,调经止带
57.健脾消食丸的主治病证是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
58.既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解痉的药是防风
59.徐长卿的功能是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60.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燥湿止泻,疏肝下气
61.桔梗除能宣肺利咽外,又能祛痰排脓
62.赭石除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外,又能凉血止血
63.黄芪具有的功效是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益卫固表
64.桑菊感冒片既能疏风清热,又能宣肺止咳
65.既清热泻火解毒,又化瘀凉血止血的药是一清颗粒
66.某女,60岁。因外感风寒发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宜选用小青龙胶囊
67.龟鹿二仙膏除温肾补精外,又能补气养血
68.既滋阴养血,又补心安神的药是天王补心丸
69.既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又能固精止带的药是山药
70.既清热解毒,又通利关节的药是土茯苓
71.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药是乳香
72.百合的功效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73.某男,25岁,5天来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伴有发热恶风、头身痛,证属湿热蕴结兼外感风热,宜选用葛根芩连丸
74.某女,50岁,头痛眩晕1周,兼见目赤耳鸣牙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证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宜选用牛黄上清胶囊
75.既降气化痰,又温肾纳气的药是苏子降气丸
76.清开灵口服液的主治病证是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
77.某女,36岁,1周来,因外感病邪犯少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医师处以小柴胡颗粒,是因其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78.冠心苏合滴丸的功能是理气,宽胸,止痛
79.某女,28岁,平素情志不畅,3月来胸胁胀满、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证属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治当舒肝理气,养血调经,宜选用七制香附丸
80.某男,8岁,1周来出现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胸腹胀满、大便干燥,证属食滞化热之积滞,治当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宜选用小儿化食丸
81.某男,46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舌干燥,脉微自汗。医师开具处方药物组成为红参、麦冬、五味子的中成药。该中成药是生脉饮
82.生脉饮的功能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83.牡蛎的功效是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84.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的药是少腹逐瘀丸
85.石斛夜光颗粒除清肝明目外,又能滋阴补肾
86.马齿苋的主治病证是热毒血痢、血淋
87.某女,50岁,头痛眩晕1周,兼见目赤耳鸣牙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证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宜选用牛黄上清胶囊
88.某女,4岁,半月来出现大便溏泄、饮食减少、腹胀、倦怠懒言。证属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治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宜选用止泻灵颗粒
89.人参再造丸的功能是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90.舒筋活血片的注意事项是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慎用;不可过量久服;禁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
91.某男,52岁。由肝气郁结而致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泄痢下重。宜选用四逆散
92.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
93.瓜蒂的功效是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94.藜芦的功效是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95.黄连上清丸的功效是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96.桂枝合剂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
97.血热便血宜用槐角丸
98.射干除能清热利咽外,又能祛痰
99.肉桂的功效是引火归原
100.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功效的中成药是妇科千金片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 通宣理肺丸 川芎茶调散 参苏丸 午时茶冲剂 九味羌活丸 小青龙合剂
2、辛凉解 表类 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感冒退热冲剂 桑菊感冒片 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 小儿回春丸 透表回春丸 小儿羚羊散 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片 清眩丸 双解香苏丸 升降散 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 小儿至宝锭 妙灵丸 小儿百寿丹 消食苏风丸 甘露茶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 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黄连羊肝丸 明目上清丸 龙胆泻肝丸 清胃黄连丸 夏枯草丸 栀子金花丸 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 连香冲剂 香连丸 香连化滞丸 苦参丸 归参丸 四妙丸 金鸡冲剂 五茶花 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 银黄注射液 三黄丸 黄连上清丸 牛黄解毒丸(片) 清热解毒丸 抗病毒冲剂 清热解毒口服液 新癀片 牛黄噙化丸 六神丸 西黄丸 紫金锭 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 紫草丸 复方大青叶合剂 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 暑热感冒冲剂 暑湿感冒冲剂 藿香正气水 祛暑丸 暑正片 清暑益气丸 六一散 冰霜梅苏丸 温六散 清凉冲剂 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 大黄清胃丸 清宁片 四消丸 调胃承气丸 通便灵冲剂 冰膈茶 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 半硫丸 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 麻仁丸 麻仁润肠丸 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 温中健脾丸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 回阳救急丸 四逆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 温经丸 虚寒胃痛冲剂 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 木瓜丸 祛风舒筋丸 豹骨木瓜酒 蕲蛇药酒 追风丸 疏风定痛丸 豨简丸 老鹳草膏 风湿骨痛丸 活血状筋丹 寒湿痹冲剂 瘀血痹冲剂 冯了性药酒 风湿药酒 追风透骨丸 祛风胜湿酒 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 湿热痹冲剂 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 独活寄生丸 大活络丹 通络益心丹 祛风壮骨丸 国公酒 祛风木瓜酒 天麻祛风丸 参桂再造
丸 追风强肾酒 加味天麻丸 尪痹冲剂 山药丸 五加皮酒 散风活络丸
六、祛风利湿类
1、燥湿化浊药 平胃散 香薷丸 小温中丸 萆薢分清丸 六合定中丸 四正丸 香砂平胃冲剂 楂曲平胃丸 香砂和中丸 健胃散
2、渗湿利水类 五苓散 胃苓散 威喜丸 肾炎消肿丸 五皮丸
3、温阳利水类 真武丸 济生肾气丸 慢肾宝液
4、清热利湿类 三金片 五淋白浊散 利胆片 分清五淋丸 利胆排石片 三草冲剂 柴茵肝炎冲剂 肝得乐 护肝宁片 利胆排石冲剂 肾石通冲剂 琥珀消石冲剂
5、峻下逐水类 十枣丸 沉香消积丸 消水导滞丸 臌症丸 舟车丸
七、消导药
1、消积导滞类 保和丸 槟榔四消丸 大山楂丸 启脾丸 香砂养胃丸 扶脾散 参术健脾丸 开胃健脾丸 木香顺气丸 山楂内消丸 越鞠保和丸 木香槟榔丸 沉香化滞丸 香砂枳术丸 肠胃舒郁丸 开胸顺气
丸 人参健脾丸 五积丸
2、消痞化积类 化积丸 消积丸 枳实消痞丸 阿魏化痞膏 烂积丸 娃娃安积散 小儿化积丸 消积万灵丸 槟榔消痞散
沉香烂积丸 四消丸 五香丸 泻积丸 化痞丸
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1、燥湿化痰类 二陈丸 半夏止咳糖浆 千金化痰丸 杏苏二陈丸 顺气止咳丸 杏苏止咳冲剂 治咳川贝枇杷膏 橘红痰咳冲剂
2、温化寒痰类 苏子降气丸 射干麻黄丸 小青龙冲剂(糖浆) 麻黄止嗽丸 复方川贝精片 痰饮丸 半夏丸 消喘膏 川贝止咳露
3、清热化痰类 泻白丸 达肺丸 扫痰丸 贝羚散 急支糖浆 除痰降火丸到 除痰止嗽丸 指迷茯苓丸 川贝枇杷冲剂 罗汉果止咳冲剂 川贝清肺糖浆 蛇胆川贝枇杷膏 清肺化痰丸 清金止嗽丸 羚羊清肺丸 蛇胆陈皮末 蛇胆川贝散 橘红丸 涤痰丸 小儿久嗽丸 小儿宁嗽丸
4、润燥化痰类 百合固金丸 止嗽青果丸 宁嗽化痰丸 养阴清肺膏 养肺止嗽丸 润肺膏 蛤蚧定喘丸 蛤蚧养肺丸 贝母二冬膏 川贝半夏液
5、止咳平喘类 解肌宁嗽丸 止嗽定喘片 川贝枇杷膏 气喘膏药 补肾防喘片 固肾定喘丸 麻杏止咳糖浆
6、化痰散结类 消瘰丸 消瘿顺气散 礞石滚痰丸
7、化痰截疟类 疟疾丸 疟疾半贝丸 疟疾五品丸
九、理气药
1、舒肝行气类 舒肝丸 越鞠丸 平肝丸 舒肝调气丸 平肝
顺气丸 舒肝解郁丸 舒肝和胃丸 理气舒心丸 气滞胃痛冲剂 十香止痛丸 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 宽胸舒气化滞丸 复方延胡止痛片 橘核疝气丸 胃安颗粒 五香丸 柴胡六君丸 舒肝健胃丸
2、理脾和胃类 香砂六君子丸 沉香化气丸 槟榔顺气丸 消食顺气丸 宽胸利膈丸 良附丸 青果豉 生姜泻心片 乌枣治胃片
十、活血药
1、活血化瘀类 血府逐瘀丸 冠心片 冠心苏合丸 脉络通 玉楂冲剂 复方丹参片 复方当归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七片 复方紫参冲剂 元胡止痛片 失笑散 消栓再造丸 大黄蛰虫丸 独圣活血丸 田七花精 三七活血丸 脑得生丸 脑血栓片
2、活血调经类 调经丸 痛经丸 温经丸 通经丸 定坤丹 保坤丹 当归调经丸 妇科养坤丸 妇科养荣丸 益母草流浸膏 妇康宁片
妇珍片 妇科通经丸 通经甘露丸 调经化瘀丸 调经至宝丸 妇科回春丹 八珍益母丸 乌鸡白凤补精 乌鸡白凤丸 当归养血丸 妇宁丸 嫦娥加丽丸 当归红枣冲剂 生化汤丸 益母片
3、活血消症类 化症回生丹 鳖甲煎丸 乳痞消片 散结灵片 桂枝茯苓丸
4、通经下乳类 生乳灵 下乳涌泉散 生乳糖浆 催乳丸 通乳冲剂
5、疗伤止痛类 止痛紫金丹 跌打丸 跌打活血散 七厘散 三七片 三七
伤药片 治伤消瘀丸 武力跌打丸 治伤跌打丸 接骨散 八厘散 跌打药精 跌打油 益肾补骨液 伸筋丹
十一、止血药
1、凉血止血类 八宝治红丹 十灰散 四生丸 抗痨丸 荷叶丸 止红肠澼丸 四红丸 复方抗结核片 槐角丸 八宝止血药墨 止血秘红丹
2、化瘀止血类 止血丸 止血化瘀丹 震灵丸 失血奇效丸 3、收涩止血类 溯源丹 仙鹤草膏 济生乌梅丸 止血散 杭州止血散
十二、驱虫药
化虫丸 使君子丸 乌梅丸 乌梅安胃丸 肥儿丸 化虫散 健儿素 小儿千金散 驱虫片 囊虫丸 绛矾丸
十三、安神药
1、重镇安神类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枕中丹 琥珀多寐丸 宁神定志丸 珍合灵片 朱珀宁神丹 清脑安神丸 泻肝安神丸 安神定志丸 健脑安神丸 养阴镇静丸 琥珀安神丸
2、养心安神类 安神补心丸 养血安神片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健脑丸 脑灵素片 定心丸 酸枣仁合剂 夜宁糖浆
安神糖浆 脑乐静糖浆 脑震宁冲剂
十四、息风药
1、祛风息风类 玉真散 牵正散 五虎追风散
2、清热息风类 心脑静 镇惊膏 镇惊定痉散 舒风保童丸 保儿安丸 救惊丸 保安镇惊丸 寿婴丸 清脑降压丸 降血压糖浆 牛黄清脑片 罗布麻叶冲剂 紫雪(散) 牛黄清心丸 再造丸
3、平肝息风类 脑立清 天麻琥珀丸 抑肝散 安宫降压丸 天麻定眩片 天麻首乌片 天麻钩藤冲剂 降压丸 镇心降压丸 降压延寿丸 菊明降压丸 降压袋泡茶 降压养血冲剂 复方杜仲片 复方羊角冲剂
4、化痰息风类 天麻眩晕宁 山楂降压丸 牛黄镇惊丸 牛黄抱龙丸 猴枣
散 半夏天麻丸 小朱砂丸
十五、开窍药
1、清热开窍类 安宫牛黄丸 局方至宝丹 牛黄醒脑片 安脑牛黄片
2、温通开窍类 苏合香丸 苏冰滴丸 冠心苏合丸
十六、固涩药
1、固表止汗类 玉屏风散 当归六黄散 复芪止汗冲剂 柏子仁丸
2、涩肠止泻类 泻痢固肠丸 健脾止泻灵糖浆 四神丸
3、涩精止遗类 锁阳固精丸 桑螵蛸散 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 4、收涩止带类 千金止带丸 调经止带丸 除湿白带丸 十七、补益药
1、补气类 四君子丸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术丸 参芪膏 婴儿健脾散 复方胎盘片
2、补血类 四物丸 鸡血藤膏 阿胶补血膏 通脉养心丸 养血荣筋丸 归参补血片 维血宁冲剂
3、气血双补类 人参归脾丸 十全大补丸 八珍丸 更年乐 更年康片 生脉冲剂 参脉注射液 人参鹿茸片
4、补阴类 玉泉丸 六味地黄丸 壮腰强肾丸 石斛夜光丸 杞菊地黄丸 首乌片 知柏地黄丸 养阴清肺膏
5、补阳类 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 蛤蚧补肾丸 肾康宁片
6、阴阳并补类 三肾丸 参茸百补丸 鹿茸大补丸 龟鹿二仙丸 五子衍宗
丸 键肾壮腰丸
十八、外用药
锡类散 冰硼散 如意金黄散 珍珠散 生肌玉红膏 紫金锭 骨友灵檫剂 疮疡膏 金鸡膏 清凉膏药 生肌散 生肌八宝散 润肌皮肤膏
檫癣药水 一搽灵脚气水 烫伤膏 烧伤膏 烧伤喷雾剂 冻伤未溃膏 保眼散 口腔溃疡药膜 双料喉风散 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 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薄 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蝉 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 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竹 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 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 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 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 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 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蕲 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利水渗湿——
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 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石 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扁 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 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泽 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症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苏 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症
虻虫:破血逐瘀消症
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瓜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瓜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竹 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 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苏 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
莱菔子:消食行痰
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珍 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
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全蝎: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麝香:开窍醒神——性温 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冰片:开窍醒神——性寒 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人 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智
党 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
太子参:补气生津——
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黄芪:补气 利水 固表——升阳 托毒
白术:补气 利水 固表——燥湿 安胎
安神益
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宁心安神
白术:健脾利水——燥湿 止汗安胎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白扁豆:健脾 化湿 消暑
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鹿茸: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巴戟天: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淫羊藿: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仙 茅: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补骨脂: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
益智仁: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肉苁蓉:温肾阳 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 阳:温肾阳 益精血——润燥养筋
菟丝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止泻 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降压 安胎
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行血 续筋
枸杞子:补肝肾 强筋骨——明目 润肺
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祛风 安胎
蛤 蚧:补肺肾 定喘嗽——温肾益精
虫 草:补肺肾 定喘嗽——止血化痰
紫河车:补肺肾 定喘嗽——益气养血
当归:养血调经——辛温 活血散寒 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 和营止汗
赤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苦寒 凉血清热化瘀之品 白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酸寒 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生地:苦寒 清热凉血 生津润燥
熟地:甘温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阿胶: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
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
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 明目
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 止血
龟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滋阴 又能健骨补心 鳖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退热 又能软坚散结 小 麦:养心除烦
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
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
乌梅: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诃子: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下气开音
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
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
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
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 制酸止痛
莲子: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养心
芡实: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第一类:补益类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山药、大枣、当归、何首乌、枸杞子等等,这一类中药是华人最熟悉也是最喜爱的中药,问题是:如果平时没有“虚虚”的感觉,如:头晕、容易疲倦、腰酸、脉弱等“虚证”情形,并不适合常吃补药,以免血压上升、睡不著、口乾舌燥等“补得过头”后後遗症出现。
第二类:泻火类的中药。常见的有大黄、黄连、黄芩、石膏、芦荟、蒲公英、竹叶等等,这类中药一般用在病患有口乾、口破、便秘、失眠、烦躁不安、容易生气等等有上火的症状时才合用,如果只有单纯嘴巴破、而兼有腹泻的情形,就不见得适合吃黄连,以免虽然退了火、但是身体却更虚。
第三类:具有发散、理气作用的中药。常见的有菊花、薄荷、麻黄、荆芥、陈皮、青皮、砂仁等等,天气热的时候觉得头晕晕、身体闷闷的,泡个菊花茶,立刻觉得神清气爽,利用的就是菊花内的挥发油,气味芬芳、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加速散热,散热改善、人自然就觉得舒适。
第四类: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常见的
有红花、丹参、乳香、三棱、桃仁、蒲黄、王不留行等等,这一类的中药就是俗称能“打通血路”的药物,使用上一般是针对有“血瘀”形的患者,例如疼痛、中风、心肌梗塞、手足麻木等等,不过,使用时必须小心其剂量,剂量过大时恐怕反而不见其通血路的作用效果,而有溶血副作用。
有了上述药物的分类,医师再根据望(观察您的面色)、闻(听您的声音、自诉)、问(询问您的病史)以及切(把脉)所搜集到的资料,将您的疾病作系统归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且根据疾病与体质的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上述中药。
白木耳
性平,味甘淡,具有润肺、滋阴、养胃、益气的作用,无论肺气虚或肺阴虚者皆宜,实为补肺佳品。对肺阴虚者更为适宜。
百合
有补肺润肺的功用尤其是肺虚干咳久咳,或痰中带血之人,最宜服食。
花生
性平,味甘,善补肺气,又能润肺,适宜肺虚久咳之人食用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
山药
性平,味甘,既能补肺虚,又能健脾益肾,肺虚之人,四季皆宜常食山药.海松子
俗称松子仁。性温,味甘,是一种理想的润肺补肺食品,历代医家多赞其功。凡肺虚干咳少痰或无痰者,食之最宜。
猪肺
性平,味甘它“补肺”。“猪肺疗肺虚咳嗽、嗽血”故肺虚之人宜常食之。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肺虚者还适宜经常吃些牛肺、羊肺等。
阿胶
性平,味甘,能补肺肾之虚。正如《本草经疏》中所说:“阿胶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之疗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脓血杂出等症。”不少古代名方,如《小儿药症直诀》中“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的“补肺阿胶汤”,《圣济总录》中“治久咳嗽”的“阿胶饮”等,都是以阿胶为主药,故凡肺虚者食之颇宜。
豆腐浆
1 马兜铃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与杏仁,桑白皮,枇杷叶,枯黄芩配伍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配伍阿胶片,牛蒡子,灸甘草,杏仁,糯米治疗肺虚有热之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g。或入丸,散剂,灸用清肺止咳,外部熏洗宜生用。
注意:马兜铃苦寒,使用不宜过量,易致呕吐,虚寒喘咳,脾虚便泻禁服,胃弱者慎用。
2 枇杷叶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配伍北沙参,桑白皮,山栀子,黄连,黄柏,灸甘草可润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喘,痰黄而稠,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5-10g,鲜品15-30g。纱布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剂,蜜灸止咳逆,姜汁炒止呕逆。
3 石膏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清肺平喘。配伍麻黄,杏仁,灸甘草,主治邪热郁肺之气急鼻煽,喘促咳嗽,口渴欲饮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5-6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煅用,撒用或调敷。
注意:阳虚寒症,脾胃虚弱,血虚,阴虚内热者慎服。
4 知母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主治:清肺润燥,滋阴生津,清热泻火。配伍瓜蒌壳,大贝母,胆南星,黄芩以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痰黄粘稠;若阴虚肺燥,干咳烧炭,配伍川贝母,以养阴润肺。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2g。或入丸,散剂,生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盐水炒入肾, 滋阴降火。
注意:脾胃虚火,大便溏泄者禁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