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体内湿气太重会有什么症状

时间: 阅读:11946
体内湿气太重会有什么症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1-02 23:08:43

体内湿气太重,出现的症状有很多,比如头昏脑胀、头脑不清楚、容易犯困、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大便挂壁黏腻不成形、舌体肥厚有齿痕、双下肢无力、小便清长等症状。

体内湿气过多,可以根据不同部位的湿气进行治疗,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红豆薏米汤,能够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1-30 07:07:28

    湿气重是中医中的一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人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表现为身体各种症状。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湿气重的特征:

    1. 身体沉重:湿气重的人可能会感觉身体沉重,行动不便。例如,走路或爬楼梯会感觉比较吃力。

    2. 疲乏无力:湿气重的人可能会感觉疲乏无力,缺乏精力。这可能是因为湿气阻滞了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3. 消化不良:湿气重的人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胃胀、腹泻等。这是因为湿气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4. 皮肤湿疹:湿气重的人可能会出现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这是因为湿气阻滞了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毒素积累在体内,从而影响了皮肤的健康。

    5. 食欲不振:湿气重的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是因为湿气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6. 舌苔厚重:湿气重的人可能会出现舌苔厚重的症状,舌苔颜色可能是白色或黄色。这是因为湿气阻滞了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舌苔增厚。

    需要注意的是,湿气重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有湿气重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和治疗。

  • 离亭燕
    回复
    2024-01-30 07:07:28

    湿气对人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南方降雨多,空气潮湿。很多人都有湿气。
    但是,有两种类型的湿气,一种是外部湿气,另一种是内部湿气,内部湿气主要是由于脾胃的虚弱,以及缺乏津液、气血运行不畅等所导致。内部湿度比外部湿度更难以调节。

    每个月似乎总有那么几天,身体素质会无缘无故地变差起来:白天无精打采、四肢沉重、困倦乏力,晚上失眠多梦、心悸不安,而且还常常伴随着大便黏腻、口苦口臭等症状出现,去医院诊断,却查不多什么问题来。其实,从中医角度讲,以上症状或是因为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身体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

    1、“油光满面”:湿气侵犯人体时,人的头发、脸蛋等都会出现反应,人体会变得爱出汗,头发会变得油腻,脸蛋也很爱出油,如果不加以清洁,就显得特别“油光满面”,影响脸部整体的美观效果。

    2、大便黏腻:健康人排出的大便一般呈软硬适中的条形形状,如果你的大便没有形状,而且性质黏黏腻腻的,粘在厕所怎么冲都冲不走,就说明你体内湿气真的太重了。体内有湿气的人,一般脾胃功能较弱,常会有消化不良、食欲差等表现。

    3、皮肤长斑点:湿气会严重损害皮肤。年轻时皮肤是白皙和细腻的,但不知它何时开始,皮肤变黄和油腻起来,而且长出了黄褐斑、黑头、毛孔变粗,皮肤没有光泽等,可能背部也长满了各种痤疮,皮肤变得粗糙、黏糊糊、不光滑。

    4、精神不佳:看看你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你老是打不起精神,而且白天工作不上心,晚上怎么睡觉都不够,那么也可能是湿气重了。不仅如此,湿气重的人还经常会伴有脸色暗沉、眼睛浮肿、黑眼圈严重等症状,给人的感觉似乎老了十几岁。

    5、舌苔厚腻:湿气重最为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检查舌苔是否厚腻,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起床时,检查时要注意查看舌头的边缘是否有明显的齿痕,如果有说明你湿气已经很重了,建议及时通过饮食、锻炼、作息等方式进行调理。

    6、眼袋、肥胖:难以忍受的湿气会破坏外观的形象,可能会出现眼袋肿胀、并且伴有严重的黑眼圈等现象,而且因为体内湿气重的缘故,人的体型也会起了变化,如腹部变大、身材变得越来越臃肿,尽管一直在努力在减肥,并控制饮食,但是外观形象仍然很难改观。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气如果不早早去除,以上身体症状将会继续伴随着你,建议生活中多运动,通过锻炼加速湿气的排出,还应注意清淡饮食,建议多吃冬瓜、红豆、薏米等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

  • 蓦山溪
    回复
    2024-01-30 07:07:28

    以下几个特征是湿气重的表现,比如:舌体肥大、舌苔白腻、黄腻有齿痕;皮肤粗糙干燥瘙痒暗黄;大便粘滞小便短少;没有胃口、恶心、有饱胀感;嘴巴发黏发甜等。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话题聊一聊:

    一、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有齿痕

    身体湿气重最主要看舌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代表体内湿气重。

    具体表现为:舌苔颜色白而且厚腻,这说明体内单纯是湿邪,如果舌苔色黄厚腻,说明体内有湿热。舌头伸出来大家就可以看到,整体感觉发白不说,而且两侧齿痕很严重。

    二、皮肤粗糙干燥瘙痒暗黄

    体内湿气重会出现皮肤粗糙干燥瘙痒的情况,这是因为湿气影响到脾胃的正常运行,然后水湿气就会停留在皮肤里面,直接影响到皮肤的正常代谢。

    面色暗黄也是湿气重的表现之一,因为湿气打乱了正常的循环系统,一些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或者是消化,最后整个人看上去变得憔悴暗黄,没有精神。

    三、大便粘滞,小便短少

    正常的大便成形,类似于香蕉状的,如果长期大便稀溏的现象,就被看作是一种病理现象。由于脾气亏损导致湿浊中焦,湿浊中焦、脾胃功能障碍,有时候传运不畅,传运不达就会出现脾气稀溏的现象,所以便溏跟湿气有关联,也是湿气重的表现之一。

    四、没有胃口、恶心、饱胀感

    在中医里,脾是运化水湿的,所以内湿的源头是脾,外感的湿气会影响脾胃,所以当出现湿气重的时候,就会出现脾胃的一些相关联的症状,比如没有胃口、恶心感、肚子饱胀等。

    五、嘴巴发粘或发甜

    口粘腻感觉口中黏腻不爽,或口中有异常味觉的表现之一,多数因为脾胃湿热、痰热内扰,导致脾胃阳气不化,浊气上泛于口而致。

    口甜是中医的症状,是说口中带有甜味感。如果若甜而黏腻,舌苔黄腻,就是脾胃湿热的表现了。就是因为甘味入脾,脾气虚,那么甘味就上泛,出现口中甜味的状况。

    确定了湿气重的几个表现后,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调整:穴位按摩法和饮食调整法:

    一、穴位按摩法【丰隆穴和足三里穴】

    1、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调理脾胃,疏风化湿,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饮食调整法

    饮食调整法分3点:喝汤饮、喝绿茶、吃水果

    1、喝汤饮

    这个汤饮是用绿豆、赤小豆和薏米做的。大家可以提前一天把食材用温水泡上一晚。绿豆、赤小豆和薏米用量是:0.5:0.5:1的比例,第2天熬水即可,这个汤饮有很好的祛除体内水湿的效果,而且也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2、喝绿茶

    绿茶没有经过发酵,能够保留住绿茶本身的成分不流失,像茶咖啡碱、茶多酚等,这些成分能够很好的祛湿。

    3、吃水果

    (1)樱桃

    樱桃性温热有补中益气的功效,经常吃些樱桃可以有效的祛风除湿,将体内的湿气排泄出体外。它是补血祛湿之王,可见它的祛湿气的功效的确不错。

    (2)西瓜

    西瓜是夏天常吃的一种水果,由于味道甜水分多,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实西瓜的功效很多,比如说:有清热解暑的作用,也有生津利尿的功效,可使湿热通过小便排出,达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3)木瓜

    说到木瓜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最大的功效就是:美容祛除湿气。这是因为木瓜性温和,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和促进消化的作用,适量的吃木瓜,对身体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除此以外,体内湿气重的朋友平时饮食要清淡,少饮酒,尽量不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不要多食辛辣和冰冷的食物。还要避免潮湿的环境,减少阴雨天外出,尽量不要睡在地板上。还有一点,也要适量的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常常感觉身体疲倦,四肢无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气进入内脏的情况出现。

  • 泠青沼
    回复
    2024-01-30 06:06:18

    湿气重是南方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舌头、大小便、体味、精神状态
    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湿气重的患者,皮肤可能会比较油腻,而且会出现较强的瘙痒感,也容易感染各种皮肤病,这通常是湿气导致皮肤毛囊堵塞后引起的。
    2.舌头:湿气重的患者,舌头一般看起来会比较厚,而且容易出现舌苔发黄、发白的症状。
    3.大小便:湿气重的患者,大便通常会比较黏稠,而且异味也比较强烈;而小便则一般会偏黄,也可能会伴有较为强烈的异味。
    4.体味:湿气重的患者,口腔会发苦、发干,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口臭;另外,患者排出的体液量会比较多,身上的异味也比较大。
    5.精神状态:湿气重的患者,精神状态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等精神不振的症状。

女性阴虚有什么症状

女性肾阴虚什么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