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可以吃红参么

时间: 阅读:4107
肝阳上亢可以吃红参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2-23 16:19:49

肝阳上亢是可以吃红参的。适当的吃红参一般不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不需要过于担心。

要想使疾病尽快改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龙胆泻肝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配合使用天麻钩藤颗粒等平肝熄风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3:13:29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3:13:29

    5 滋阴补血

    红参性温,味甘,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有着明显的振奋作用,能改善体内血液循环,起到滋阴补血的功效,帮助调节内分泌,可用于女性分泌紊乱、四肢寒冷、气血不足。

    6 抗疲劳

    红参是有着抗疲劳的作用的,红参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而且红参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

    7 增强抵抗力

    红参还能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进而能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另外红参具有升高血压、降低血压的成分,对血压起到双向的调节作用,即能同时升高血压及降低血压。

    8 红参适合什么人吃

    凡出现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眩晕倦怠,四肢乏力,易感疲劳,气短喘促,时感胃中寒冷等症状,都可以选用含服红参。同时红参特别适用于三高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病人)及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调养。

    但要注意:

    1、阴虚火旺者、脑出血患者、脾气暴躁而面色发红者、发热者不宜吃红参,否则会加重症状,出现头昏头痛,血压上升等。

    2、红参也不适宜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会导致早熟。

    3、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红参前,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4、有口舌干燥、舌苔厚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虚烦不眠、阴虚火旺、因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晕目眩、血压偏高,妇女月经过多、血崩不止等情况,不宜服红参。

  • 徐长卿
    回复
    2024-02-02 12:12:19

    第一步:认清你适不适合吃

    人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较适宜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以及大病初愈或久病人群。

    中医认为,凡气盛、身热、大小便不利,因燥热引起的咽干、口干、鼻出血等实热证,均应慎用人参。

    若诊断为阴虚阳亢,骨蒸潮热,肺热痰多,肝阳上亢等证,更不能服用。儿童、孕妇应慎用。

    第二步:哪种人参适合你

    人参分野生和栽培。野生者称山参,栽培者为园参。一般前者更优,但现在非常少见。

    生晒参

    性平,能补气生津,养阴清虚火,适合阴虚火旺体质者,如有舌质偏红、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者。

    红参

    温补,补气中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合阳虚体质者,如有面色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或小腹冷痛、苔白滑舌者。

    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地,现国内亦有种植。药性比生晒参寒凉,虚火甚时用。

    产于朝鲜,用法与红参类似。

    林下参

    是仿野生培育的人参,可与同龄山参相媲美,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上品人参。

    第三步:挑出好人参

    1、看颜色

    好的生晒参一般为黄白色,表面纵皱纹较明显而粗,圆柱形,下部多有两条腿;

    好的红参表面为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时可见浅黄色外皮。

    2、看质地

    红参的横断面为棕红色,质地坚实,略呈革质状,有光泽,纹理清晰。

    3、看参体

    好参的主根应粗实、长条状,下端有分叉,一般有两根细枝根,略似人字型。

    4、看干燥程度

    人参要够干身,无法掰弯、掰断,甚至用硬物也难以敲断,掷地有声。

    如果一掐是软的,一掰就弯的,说明其中心疏松,生长年份很短,若是红参,还可能掺了糖。

    5、尝味道

    好参气香,味先苦而后甘。生晒参有泥土样气味,红参不能有甜味。

    第四步:这么吃最有效

    空腹服用最佳。最好是蒸炖,即隔水炖,它能保持恒温,能使人参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溶解,减少其有效成分损失。

    方法是将人参片放于碗中,加满水,蒸炖2小时即可。

    人参的服用方法还有很多

    嚼食参片:每次1~2片,每日2~3次。

    研末吞服:温开水送下。

    泡茶饮服:取参5~10片,用开水冲泡饮服,可连泡数次,最后连汤带渣吃完。

    第五步:了解注意事项

    服用后有不适者,不宜再继续服用,宜咨询医生或药师。

肝阳上亢可以吃枸杞吗

肝阳上亢可以吃红花清肝十三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