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偏头痛中医辨证论治怎么治

时间: 阅读:8119
肝阳上亢偏头痛中医辨证论治怎么治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02-23 16:56:01

肝阳上亢偏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如果是出现了肝风内动证,可以选择羚羊角汤加减,里面的主要成分有木通、羚羊角以及升麻等。伴随着肝肾阴虚,可以选择滋补肝肾类的药物治疗,比如说杞菊地黄丸,里面的中药成分包括牡丹皮、泽泻、茯苓和枸杞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上针灸,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木槿
    回复
    2024-02-02 14:14:11

    偏头痛中医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我们认为是风邪为患和气血亏虚引起的,建议选用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汤剂来治疗,适用于治疗中医的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 冉冉云
    回复
    2024-02-02 14:14:11

    根据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风动、痰阻、瘀滞为主要病理因素,在偏头痛的发作过程中既可单独出现,又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但其病因仍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因此治疗上仍可分为以下10型辨证施治。


    风寒夹瘀证

    风与寒最易兼夹,风寒乘虚入侵,伤及阳络,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导致血脉瘀阻。因其疼痛多位于头两侧部位,为少阳经脉所过,故为少阳头痛。其病情缠绵,经久不愈。久病人络,加之清空之府,位居于上,易受风寒侵袭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脉止痛。

    处方:芎芷通脉汤。川芎、白芍、白芷、徐长卿、羌活各,柴胡、藁本各,当归、全蝎各,细辛,蜈蚣(研末冲服),甘草。


    风热证

    口干欲饮,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或浮数等为典型的风热证表现,风热之邪易上行侵袭清窍耳目,故出现头痛,呈胀痛、跳痛或刺痛,畏光等表现。

    治法:疏散风热止痛。

    处方: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


    气滞血瘀证

    贼风乘虚而入,以致气滞血瘀,气血不能上行荣于脑,脑失所养而发为本病。头痛如针刺,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为典型的气滞血瘀表现。

    治法: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处方:川芎,当归,赤芍,细辛,蚕沙,蝉蜕,五味子。


    痰瘀阻窍证

    这类患者素有痰积,又与瘀血相结而阻于脑络引发偏头痛。苔白或稍腻,脉弦或涩或弦滑为痰积之象,舌质淡暗或紫暗或有瘀斑为瘀血之象。

    治法:涤痰祛瘀,通窍止痛。

    处方:通天止痛汤。川芎、川牛膝、白芍各,当归、延胡索、钩藤、僵蚕、法半夏、胆南星、白附子、全蝎各。


    瘀血阻络证

    单纯由瘀血之邪阻于脑络而引起的偏头痛,头痛以刺痛为主,同时伴有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弦涩等瘀血表现。

    治法: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头风饮。川芎,赤芍,蜈蚣,全蝎,白芷,柴胡,钩藤,威灵仙,白芍,甘草。

    肝气郁结证

    由于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所致偏头痛。发病前多有情绪波动,头痛多伴有眩晕;舌质偏红、苔薄,脉弦或弦细则为肝气郁结的表现。

    治法: 舒肝理气止痛。

    处方:加味越鞠丸(汤)。川芎,香附,神曲、栀子、苍术各。

    肝阳上亢证

    由于肝阴素虚,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亢逆于上,扰于清窍,发为偏头痛。此证多由情志因素引发,失眠健忘、心烦易怒、情绪急躁是肝阳上亢的典型表现。

    治法:平肝祛风,解痉止痛。

    处方:宁痛散。白芷,甘草,炒川芎,炒川乌,炒僵蚕,怀牛膝。

    肝风痰瘀证

    由肝风上扰、风痰相兼、痰瘀互阻引起。因此头痛性质为波动性痛、胀痛、空痛或刺痛。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畏光眼胀,失眠心烦是肝阳上亢的典型表现;失眠心烦,舌暗、苔白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止痛。

    处方:熄风化痰祛瘀汤。天麻、钩藤(后下)、当归、生地黄、法半夏、桃仁、胆南星各,川芎,白芍,陈皮、全蝎各。

    肝经风热证

    多因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久则郁而化火,循经上扰清窍,发为偏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偏红,脉弦或弦涩是肝郁化火的典型表现。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止痛。

    处方:清肝熄风汤。黄芩、黑栀子、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柴胡各,白芍,夏枯草、钩藤(后下)。

    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 气血亏虚导致清窍失养,属不荣则痛。气虚无力行血而致血脉瘀阻瘀脑络,而致血瘀头痛。其中每因劳累而发作频繁,气短、少气、懒言,苔薄白,脉弦细为典型的气血亏虚的表现。

    治法:养血散风,通络止痛。

    处方:养血散风汤。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白芷,蝉蜕,僵蚕,甘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2 14:14:11

    中医治疗偏头痛以内服中药疗法为主,在生活中好多患者长期受到偏头痛的困扰,使患者无法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资料,希望你会喜欢。

      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1、丹参息痛方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平肝;尤其适用于高原地区偏头痛。

      处方: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刺蒺藜、菊花、秦艽;每日1剂,水煎服。

      2、天麻头痛散

      功效:活血化瘀,驱风镇痛;适于各型偏头痛。

      处方: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生地、茯苓、白芍、蔓荆子;每日1剂,水煎服。

      3、疏肝止痛方

      功效: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偏头痛。

      处方:柴胡、赤白芍、香附、桔叶、炒枳壳、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效: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偏头痛。

      处方:半夏、陈皮、枳实、竹茹、桔梗、茯苓;每日1剂,水煎服。

      5、当归化瘀方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偏头痛。

      处方:当归、丹皮、红花、生地、桔梗、川芎,每日1剂,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效: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偏头痛。

      处方:龙胆草、柴胡、生地、丹皮、赤芍、白芍、枳壳;每日1剂,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效: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偏头痛。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茯苓、菊花;每日1剂,水煎服。

      8、散寒止痛方

      功效: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偏头痛。

      处方:吴茱萸、党参、半夏、茯苓、肉桂、旋覆花,每日1剂,水煎服。

      9、祛风止痛方

      功效: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偏头痛。

      处方:半夏、茯苓、钩藤、白芍、胆星、陈皮,每日1剂,水煎服。

      10、桂枝调和方

      功效: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偏头痛。

      处方:桂枝、白芎、甘草、生姜、大枣、葛根,每日1剂,水煎服。
      偏头痛的食疗方
      (1)芹菜根煮鸡蛋:取芹菜根250克,洗净切碎,与鸡蛋2枚加水煮至蛋熟。每日早晚各1次,食蛋饮汤。适用于肝阳上亢、时作时止、经久不愈之头痛者。

      (2)荷叶煮鸡蛋:取荷叶1张,红糖20克,鸡蛋1枚,加水共煮,蛋熟时去渣即成。每日1次,食蛋饮汤,连服6日。用治脏腑内伤、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而致的头痛。

      (3)米醋花生粥:取花生米、大米各40克共研为末,取嫩花生叶50克捣泥,再加清水750毫升煮粥1碗,粥成放入米醋20~30毫升即成。每晚睡前顿服。用治神经官能症,症见头晕隐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4)油煎毛蛋:取生姜60~100克,去皮拍烂,与毛蛋(在蛋内已长羽毛的鸡胚胎)2枚(去壳),用花生油煎熟即成。适用于风湿性头痛,症见头痛困重、遇风或湿邪头痛加重。

      (5)葱姜粥:取葱白、姜适量,洗净,与粳米30~50克,米醋少许,清水750毫升共煨粥。热食取汗。用治风寒头痛。
      偏头痛的运动锻炼
      在运动时,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这样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的目的,一定要注意放松。

      在运动的时候,也得循矩渐进,动作尽可能缓慢,防止动作过快拉伤肌肉,同时也防止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发生。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一定得随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慢?。

      不论是偏头痛还是其他的疾病,锻炼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练习后也一定要做一些自我保健按摩,也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每一名患者都要认清自己的病情,做一个长远打算的计划。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的疾病,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对于患者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可能也知道一旦不幸患上这种疾病那么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平时一旦发现病因要及时治疗,及时用药。

      猜你喜欢:

    1. 典型偏头痛症状

    2. 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3. 经常偏头痛是什么原因

    5. 引起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 祝由师
    回复
    2024-02-02 13:13:0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运用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 辨证要点 偏头痛
    偏头风之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诊断]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临床上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挛,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病发作。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在辨清外感与内伤,若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火之邪,侵袭头侧经脉,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因之凝滞,阻滞脉道而发病者为外感头痛,临床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常有精神紧张,情志忧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阴伤则阳亢,气血逆乱于头侧经络而发病者,临床以掣痛、胀痛、阵发性剧痛为辨证关键;内伤头痛亦有因瘀痰阻于头侧经络不通而痛者,临床以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辨证要点。由于偏头风之头痛多偏于头之一侧,又多与胆经有关,治疗上应加以注意。
    [治疗]
    (一)现代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本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
    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用。
    (二)辨证治疗
    1.风寒犯头证
    证候: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薄荷8克,茶叶6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兼见头重身困、胸闷纳呆者,加藿香、苍术、厚朴;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
    无汗全身疼痛者,加麻黄、桂枝。
    备选方剂:败毒散。
    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止痛作用。
    2.风热犯头证
    证候: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0克,白芷10克,石膏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牡丹皮10克,黄芩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苦丁茶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
    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备选方剂:银翘散。具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作用。
    3.痰浊阻络证
    证候: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
    头痛甚者,加全蝎、细辛。
    咳嗽吐痰多者,加制南星、白附子。
    脘痞纳呆者,加神曲、炒麦芽。
    备选方剂:芎辛六君子汤。具有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作用。
    4.瘀血阻络证
    证候: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降香10克,地龙10克,丹参15克,制乳香10克,全蝎3克,郁金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玄胡索15克,细辛6克。
    寐差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
    头痛连及项背者,加防风、羌活。
    备选方剂:血府逐瘀汤。具有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作用。
    5.肝火上扰证
    证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生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白菊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郁李仁;
    目赤目痛者,加苦丁茶、青葙子。
    备选方剂:当归龙荟丸。具有清热平肝泻火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项杨.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近况.中医药导报,2007,13(4):104.
    [2]张树彪,王景阁.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5.
    [3]陈征,于征淼,中嘉熙.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与辨证施治述略.中医药学刊,2005,23(4):746.
    [4]喻炳奎.偏正汤治疗偏头痛57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47.

肝阳上亢偏头痛治疗方法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是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