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阴解决肝阳上亢的症状中成药,主要有龙胆泻肝丸、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逍遥丸等。上述药物对于缓解肝阳上亢所造成的头晕目眩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病情期间,也可以适当的养成按时睡觉、及时起床的良好生活习惯,调节自身的身体状态。
很多人在劳累后会出现血压升高,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但是有的病人 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患者因劳神致肝阳上亢,清窍受扰,故头晕项强。肝阳上亢,扰乱心神,心火上炎则见心烦口干、眠差易醒之症。头晕脑胀是肝风上扰清窍导致。
患者,男,35岁。因高血压,长期有服药降压药,但是降压效果不理想,现头晕项强,心烦
干,眠差易醒,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平缓。血压;140/105mmHg。
#高血压治疗#
中医诊断: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病)。治宜,平肝潜阳,
方拟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生石决明 钩藤 ,怀牛膝 ,天麻,生杜仲,夜交藤,石斛,茯苓 泽泻,牡丹皮,玉竹 ,薄荷 白菊花1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药后头晕减轻,时有头痛,已停用降压药,舌红苔白,脉弦平。血压:105/70mmHg。
故本病治疗临床上常先以天麻, 清热平肝 , 息风止痉 以化肝风;石决明既 平肝潜阳又泻肝火 ﹔牛膝 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中医里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薄荷配菊花、桑叶, 加强清加强清肝明目、清利头目之功,肝明目、清利头目之功。
如此配伍,使肝风得息,肝火得清,肝血得养,则无头晕眼花之昏厥;
#快问中医超能团#
杜仲补 肝肾,强筋骨,益精血﹔ 茯苓、泽泻 健脾利水 ﹔夜交藤养心安神,因为神安则寐,寐则阳得人阴,阴阳相交,以抑孤阳之偏亢﹔加用石斛、玉竹 养阴柔肝。
如此配伍,肝肾得补,相火得清,阴阳得以调和。
总结:
高血压有症状的处理还是比较简单,很多人没症状也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最容易就是突然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有效的调节下,是可以达到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的效果。重在调整阴阳平衡。
肝阳上亢,可能是因为情绪过激过怒引起的,感受外感风热之邪气之后,也会引起肝阳上亢的症状。
长期情志不调容易发脾气,都会导致肝阳上亢,这主要是因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容易发脾气,同时因为肝阳上亢会引起头晕目胀的症状。感受外感风热邪气之后,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阳证,甚至会引动肝风,引起肝阳上亢。这种情况下,患者在早期往往会有发热,或者口渴咽干的症状。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进行辨证分析查明病因。
肝阳上亢如果是肝风内动证,主要表现为步履不稳、头摇肢颤、眩晕等症状,甚至会突然出现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常见高血压性疾病引起脑中风、脑出血等改变,所以常常会合并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这种情况下需要靠平时的定期治疗,控制血压。
另外一种肝阳上亢是肝肾阴虚证,主要常见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口干舌燥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滋补肝肾,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相关肝肾功能的异常,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肝阳上亢是范指的肝肾阴虚不能制阳,使肝阳浮动于上而表现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耳鸣、面红、目赤,或者是面部烘热、咽干、心烦易怒、寐少梦多,也就是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胎、脉弦等。
这一系列的出现都是因为
肝肾阴液不足、阴不敛阳导致的肝阳上亢,属于上实下虚证,也就是肝肾阴虚出现的一些热象,似乎是实证其实是虚证。
肝阳上亢症属于中医的证型。一般可见于一些容易发怒的或者有肝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痛,因为足厥阴肝经主要是从足步走到头部,循经络上去,肝火太旺,就会循着足厥阴肝经上冲颠顶,头顶会出现头顶疼痛。
这种肝阳上亢一般用的中成药,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泻肝火。还可以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也是可以用的,因为它有知母、黄柏,可以清肝火、肾火。
肝阳上亢的表现不同,用药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出现胁肋胀痛,这时用龙胆泻肝丸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也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对疾病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一些知柏地黄丸降肝阳。食物方面,如吃一些清苦的东西,比如苦瓜、梨,禁烟、禁酒,然后适量运动,保持开心的心情,对肝阳上亢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
高血压,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 等范畴,病机多为肝肾阴阳失调。实者多为初期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病久伤阴多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二者相互影响,致使病情迁延不愈,虚实夹杂。中成药不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症状,还能从根源上多角度调和机体阴阳平衡,釜底抽薪,各个击破。
半夏天麻丸,由法半夏、天麻、黄芪、人参、苍术、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六神曲、麦芽、黄柏组成。具有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的功效。用于脾虚聚湿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半夏擅长燥湿化痰,天麻擅长治头晕、头痛;人参、黄芪、白术善于健脾益气,苍术、陈皮偏于燥湿健脾,茯苓、泽泻可健脾渗湿;六神曲与麦芽善于健胃消食;黄柏药性苦寒坚阴,以防止方中温燥药物过多而温热之性太过,从而伤及人体阴液,属于佐制之用。12味中药配伍使用,对于因痰湿中阻导致的头痛、眩晕可谓标本兼顾。
痰湿中阻型高血压导致的头痛、眩晕,之所以在诸多头痛中较为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由以前的粗茶淡饭逐渐变成了以肉食为主、牛奶配蛋为辅; 加上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运动量逐渐减少,肥胖、“三高”等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过度食用肥甘厚味之物,体内容易产生湿热,从而阻滞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常而内生湿、痰等病理产物,痰湿随着气而上升,头脑受蒙,清阳不得升,便可发为头痛、眩晕。
另外,不是所有的头痛、眩晕都可以用半夏天麻丸来治疗,比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即头部出现以两侧为主的胀痛,伴有心烦易怒、口苦面红,或眩晕耳鸣,伴有两眼干涩、颧红、口干、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滑泄等,就不能使用半夏天麻丸,因为该药以温燥之性的中药居多,若使用,可能会加重头部症状。
养血清脑颗粒,是以宋代中医名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物汤”为基础加味,并采用最新工艺研制而成的标本兼治的中成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具有降压作用,可抑制血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其降压作用平缓持久。也能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和黏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消除脑缺血的病理状态。可抑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减少脑梗死面积,保护神经元。
另外,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血管的收缩反应,同时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可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同时干预磷脂类分子的代谢,对预防老年血栓具有一定的作用。也能提高机体的整体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代谢,防止细胞膜损伤。减少组织细胞的无氧酵解,改善糖代谢,为脑细胞供血供氧。
总之,养血清脑颗粒作为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调节机体的特点,可改善慢性脑缺血、保护神经元、预防血栓、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糖代谢等,对治疗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效果良好。
清肝降压胶囊,由何首乌、夏枯草、槐花、桑寄生、丹参、葛根、泽泻、小蓟、远志、川牛膝组成。具有清热平肝、补益肝肾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症,患者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腰膝酸软、心悸不寐、耳鸣健忘、便秘溲黄。
夏枯草、槐花两药性味苦寒,清肝泻火、消肿散结;何首乌、桑寄生两药味苦甘,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肝藏血、肾藏精,两脏病久可见血脉瘀阻、阴虚内热,故用小蓟、丹参、川牛膝佐槐花活血凉血,葛根、泽泻清表里之热,更少佐远志交通心肾、安神益智。诸药合用,共奏泄实固本、标本兼治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肝降压胶囊具有降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及心肌等作用。动物研究表明,清肝降压胶囊对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型高血压犬有降压作用,能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总外周阻力,对心率和心脏泵血功能均无影响。这对于由血管张力增高而导致的舒张压升高,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总之,头痛、眩晕、脑供血不足等是目前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症状,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而引起。半夏天麻丸适合痰湿中阻型,养血清脑颗粒适合血虚肝亢型,清肝降压胶囊适合肝火亢盛、肝肾阴虚型。需根据自己的体质,在医生的辨证论治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症状的中成药。
大家好,我是老王。
今天分享:10种中成药,每种都是疾病最怕的“处方”,好用又便宜!收藏起来
【作用】:为治风剂,具有平肝潜阳,清脑降压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症见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
【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功效。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
【作用】: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
【作用】:具有温中养胃,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作用】:益气、化痰、止痛,主要作用就是止痛,常用于胃炎或胃十二指肠 溃疡 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作用】: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和男性乳房发育等。
【作用】: 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用于身体出现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呕吐泛恶、胸闷发胀等临床症状,主要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泻、四肢乏力、脾虚等。
【作用】:解毒活血,补气益肾。用于肾虚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可改善尿频,尿急,尿痛,腰膝酸软,会阴胀痛,睾丸隐痛等症状。
【作用】:具有滋补肝肾、益气补血、解风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产后风湿病、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
本内容仅为用药科普常识,不能作为自行用药参考,用药需先辩证,不建议自己盲目试药,体质不同,用药也大不相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