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会变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如果长时间的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也会干扰到正常的肾脏功能。
肝阳上亢需要配合医生通过清热解毒类的药物调理,并且需要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类的食物。避免经常的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自身的恢复。
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肝阳上亢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肝阳上亢中药方
白芍18克,人参6克,香附9克,茯苓9克,白术、当归、炒栀子各6克,陈皮、柴胡、甘草各3克。
水煎,空腹时温服。每日一剂,愈则止也
肝阳上亢病因
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
肝阳上亢病机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肝阳上亢饮食调护
1.控制食盐量 正常成人每日摄入6克食盐为宜;患高血压病尤其是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量,一般每日3~4克。
2.限制饮食,防止过胖 饮食要有节度。长期食量过大,易使痰湿内盛而肥胖,肥胖者又易发高血压病。所以高血压病(尤其是体胖者)要适当限制饮食,或少食精白米饭,多食糙米及杂粮;并可运用?揿针刺耳穴法?减肥。
3.食宜清淡,少食肥甘 对饮食的基本要求是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油腻,饮食合理搭配。此外,还需了解三点:①宜以豆类及谷类为主食,如黄豆、大麦、小米、玉米、小麦、高梁等,以白莱、芹菜、西红柿、豆芽、菠菜、萝卜、海带等为主要蔬菜;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山楂、苹果等。②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而以植物油如豆油、棉油、糠油等为主;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带鱼、鱼子等。③少食发物如雄鸡、猪头肉、狗肉、鹿茸等,因这一类发物均易耗损肝阴,使肝阳易亢,病情复发或加重。
4.戒烟忌酒,少食辛辣 烟酒及辛辣之品对人体的危害对高血压病的危害尤为明显。如烟草中的尼古丁易使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对本病不仅易诱发中风,还会促使内源性(肝)胆固醇合成,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和加重高血压病。
5.因时因地,坚持食疗 即结合具体情况,经常选用下述食疗方服之,亦有防治效果。
(1)葛根粥:粟米100克,水浸一夜滤干,与葛根粉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常食。
(2)山楂晶:亦可用山楂冲剂当饮料经常冲服,具有降脂、防高血压之效。
(3)淀粉粥:鲜葛根150克,沙参、白芍各30克,共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备用。每次用淀粉30克,粳米60克,煮粥食,每日1次。
(4)玉米粥:玉米煮粥,经常食之。
(5)鲜牛奶:每日早上喝1瓶,无病可防发生,有高血压病者可防发展。《本草述》谓其能?滋阴养血,制其阳亢?。现今研究,如日本《我的健康》杂志1984年第一期报导,牛奶中富含钙和蛋白质,其预防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防止高血压病并可降压的食物还有洋葱、芹菜、海蜇皮、大蒜、海参、绿豆等。日本人喜用大洋葱10个,切细放入茶壶内加水煮,煮沸后用小火煨,煎到水的颜色如茶样,每天代茶喝1~3杯,两顿饭之间喝最有效。连喝十来天即可使血压降至正常。
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三个方面。
1.在精血同源方面
(1)生理上
肾精和肝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精和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故称之为“精血同源互化”。
(2)病理上
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可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亏的病变。
2.在藏泄互用方面
(1)生理上
肝气疏泄与肾气封藏,相反而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2)病理上
肝肾藏泄失调,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以及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萎、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状。
3.在阴阳互滋互制方面
(1)生理上
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止肝脉寒滞。
(2)病理上
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以及肝肾阳虚,肝脉寒滞之证。
正因为肝和肾之间存在着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密切关系,所以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的说法。
肝阴、肝血失调的病机,均以肝之阴血不足为其特点。阴血虚则阳亢,则为肝阳上亢,阳亢无制而生风,为肝风内动。因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
①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称肝阴虚。肝为刚脏,赖肾水以滋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均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以头目眩晕、目睛干涩、两胁隐痛、面部烘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乙癸同源,故肝阴不足往往易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
②肝血亏虚:肝血亏虚,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生气血的功能减退所致。其病理变化除血虚征象外,主要表现在肝血不能荣筋养目等方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以肢麻不仁、关节屈伸不利、爪甲不荣等筋脉失养和眩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血虚不能上荣头目之征为特点。此外,肝血不足常可导致冲任不足和血虚生风。冲任不足,血海空虚,可引起月经量少乃至闭经。血虚生风每致虚风内动,可见皮肤瘙痒、筋挛、肉困、瘼疯等病理表现。
③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多由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亢逆所致,或因情志失调,郁怒伤肝,气郁化火,肝火炽盛,耗伤肝阴,发展为阴虚阳亢而成。因肝肾同源,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最易引起肝阳上亢。肝阳上亢的病理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上盛则为阳气亢逆,属标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重脚轻、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下虚为肝阴虚,属本病,表现为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等。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三者,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可致肝火上炎,久之肝火内耗肝阴,阴虚阳亢,又可形成肝阳上亢。但肝气郁结系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异常和气机失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肝火上炎系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以头面部热象显著或气火上冲为特征;肝阳上亢则是阴不制阳,肝阳升动太过,阴虚阳亢。
肝阳上亢之阳亢与肝火上炎之气火上逆相似,但属虚候,与阴虚并见,而肝火上炎是但实无虚。故中医学认为,郁而不舒为肝气,浮而亢逆为肝阳(肝阳上亢),气郁化火为肝火(肝火上炎)。
④肝风内动:肝风内动属于内风范畴,多是肝脏阴阳气血失调,发展至极期的病理变化。临床上以眩晕、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特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之分。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又称热盛动风,多因邪热炽盛所致。其病理特点为:发病急骤,多在里热、实火情况下出现,常见于温热病邪人营血阶段,或某些发热性疾病的极期,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为其临床特征。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系肝阴不足,肝阳失去制约,阳亢无制,妄自升动而致。其病理变化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候,继之出现眩晕欲仆、肢麻震颤、筋惕肉困等,甚则昏仆、偏瘫,发为中风。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一般是在血虚基础上发生的,阴血不足症状比较明显,风胜则动之表现轻微,或仅见于肌表,如皮肤瘙痒、手足发麻等,少有抽搐现象。
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是在温热病末期:病人下焦肝肾阴血不足所致,以手足蠕动、心中儋儋大动为特征。
总之,肝风内动,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的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
综上所述,可知“气、火、风”为肝脏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肝气郁结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表现。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可形成肝火;久之肝火内耗肝阴,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上亢;肝阳升动无制,风气内动,则为肝风(肝阳化风)。三者之间,常以肝气郁结为先导,亦即肝病的原发因素。再则,气病及血,气滞必血瘀,气郁不达,津液停聚,亦可酿痰。气、火、痰、瘀、风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产生各种复杂的病变,其病理根源,则均与肝气郁结有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