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阳上亢用什么泡脚吗

时间: 阅读:8521
肝阳上亢用什么泡脚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2-23 12:54:22

肝阳上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艾叶等药物进行泡脚。艾叶一般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对艾叶有不耐受情况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出现身体不适。肝阳上亢的患者,平时要多注意身体保暖,要避免吃过多温热性的食物,比如辣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4-02-03 08:08:02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以内因为主,病位主要在肝、心、肾 。日常生活中,情绪、饮食、起居等因素能够直接作用于肝肾二经,心经、冲任二脉失调也导致使肝、肾二经阴阳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肝阳上亢型

    病因 :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所致。

    临床症状 :眩晕耳鸣,头胀头痛,头重足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或多梦,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面部烘热,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此型多见于高血压早期。

    2.肝火上炎型

    病因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经气火上过所致。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所致。

    临床症状 :头晕胀痛,耳鸣,面红,目赤肿痛,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口苦口干,便秘,尿短黄,或胁肋灼痛,衄血吐血,妇女月经量多、超前,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浊中阻型

    病因 :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这类病人要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吃油腻食物,多运动。

    临床症状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4.瘀血内阻型

    病因 :此型成因复杂,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等类型,在治疗时以活血化瘀,清络通窍为主。

    临床症状: 头晕目眩,头痛绵绵,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寐、呆痴少神、心悸烦躁,面或唇紫黯,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5.冲任失调型

    病因: 此型多见于妇女更年期前后,经水将绝之际,肾气渐衰,冲任脉虚,虚火炎上而致。

    临床症状 :头面烘热汗出,头晕头痛,烦躁不宁,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两足发凉,或有水肿,月经紊乱,经量涩少,以致绝经,舌质淡红,脉弦细或细数。

    6.心肾不交型

    病因 :此型多因久病劳伤,或恣情纵欲,或多思妄想,损伤心肾之阴而致。

    临床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或伴见腰部下肢酸困发冷。

    7.肝风内动型

    病因: 多由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

    临床症状: 眩晕、头痛、耳鸣、口歪眼斜,手足麻木、振颤、偏瘫,或为抽搐,多舌红绛、干燥,脉多弦数。

    泡脚是活血补肾的 养生 方式, 高血压患者可通过配合中药材日常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但是如果近期血压波动大,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时再泡脚,避免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高血压能够通过积极的治疗得到控制,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患者重视,改掉不良习惯,饮食上清淡为主,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维生素,少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情。

  • 景天
    回复
    2024-02-03 08:08: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疾病,在世界上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10%一20%,可能会直接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突发性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一亿多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人都只能靠服用降压药来维持健康。高血压有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两种病症。肝阳上亢的人主要表现为脸色发红,脾气相对比较暴躁,容易着急,因此血压的波动较大,对其生命的威胁性也就相对更大。肝肾阴虚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缺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一般血压波动不大,但是对健康仍旧有很大影响。

       足浴法:

      用中药泡脚是比较简易并且有效的降压方法,具体步骤是:取30克钩藤剪碎,放到盆里煮,不要用大火,10分钟以后端下,等到稍微凉一点的时候再加一点冰片(中药),然后把双脚放进去,浸泡20分钟左右。如果能长期坚持,对改善血压状况会有很大的作用。

       饮食疗法:

      在饮食上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提高警惕,一定要戒掉一切寒凉的食物,多吃补肾、补肝的食物。同时要保持舒畅的心情、豁达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心经、心包经畅通,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菊花粥

      【原料】:干菊花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菊花去蒂烘干或阴干,研粉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成时调入菊花粉末和白糖,再煮1一2分钟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清肝健脾、降压养神的功效。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香菇炒芹菜

      【原料】:水发香菇100克,芹菜心250克,麻油、味精、黄酒、淀粉、酱油、葱花、生姜各适量。

      【做法【:香菇洗净后,用刀切成两片;芹菜心择洗干净,切成斜丝,将香菇片、芹菜丝同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控干水;炒锅上火,放麻油、葱花、生姜末、煽炒片刻后下香菇、芹菜丝偏炒,烹入黄酒,加味精、酱油、精盐,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翻炒均匀,出锅盛入盘内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益气和血。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患者的理想保健膳食。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3 08:08:02

    到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冷,许多人晚上睡觉之前都会泡下脚再睡觉,会觉得比较舒服,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具有一定的功效作用,用桑叶泡脚对人体是很好的,能够缓解一些疾病,那么用桑叶泡脚的具体好处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1、祛热作用
    桑叶性寒,经常经常用桑叶泡脚或者饮用桑叶茶对调节体内的热气很有帮助,尤其是上火的朋友,在桑叶泡脚的同时饮用一杯桑叶茶,治疗上火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需要注意不可经常如此,以免一起体内寒气过重,出现身体不适。
    2、消炎消肿
    脚在中医里面抑制都是人的第二心脏,首先是脚上血管丰富,其次是脚上有很多年穴位,而且对应着人体内的各个器官,用桑叶水泡脚对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最为明显,促进血液循环对外伤内伤引起的水肿都有治疗效果,并且桑叶对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菌群具有强效的抑制作用,能预防感染。
    3、去脚气
    有脚气的人可以通过将桑叶茶水泡脚,能有效去除脚气。桑叶茶之所以能够利水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使体内细胞多余水分被排走,减少脚出汗,治疗脚气。
    4、桑叶水泡脚的注意事项
    1.桑叶性寒,在泡脚时最好是先将桑叶进行煎煮,降低其寒性,以免引起虚寒之症。
    2.桑叶泡脚不适合经期的女性,经期容易引起宫寒,加重痛经现象。
    3.桑叶泡脚不宜长时间使用,一次也不宜泡太久,以免引起身体出现寒症。
    5、桑叶的功效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 木槿
    回复
    2024-02-03 07:07:52

    配方一:美容方
    1.鲜嫩丝瓜及新鲜叶藤等。能凉血解毒,美容护肤,防皱,杀菌消炎。防治皮肤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蒌、白蔹等。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防止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皮肤痤疮。

    配方二:失眠方
    用药: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
    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三:高血压方
    1、磁石降压方:
    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该方可平肝潜阳,一般用药1-3次,血压即可降至正常。
    2、双桑汤:
    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泡脚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
    3、牛膝钩藤汤:
    牛膝、钩藤各30克。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4、决明降压汤:
    石决明24克,黄芪、当归、牛膝、生牡蛎、白芍、玄参、桑枝、磁石、补骨脂、丹皮、乌药、独活各6克。其中,石决明、牡蛎、磁石先煎30-60分钟,取其煎液加温水适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时,每日1次,每次1剂,连续7-10剂。可平肝潜阳,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小便短少,肢体水肿,麻木等。

    配方四:痛经方
    用药:益母草30g、菊花15g、黄岑15g 、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温水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五:便秘方
    每晚睡觉前,用花椒、姜、盐、醋、小茴香等浴足并按摩,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预防便秘十要歌诀也说:“功能便秘不吃药,自然疗法益处多。睡前浴后做足疗,健身祛病排泄好。”可见,足疗,尤其是中药浴足,对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体质较强的习惯性便秘患者。

    配方六:糖尿病方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
    在它的无坏疽期,对于那些患足凉麻,色苍白或苍黄、紫暗的患者,即可以采用中药浸浴泡法,通过皮肤透皮吸收达到温经、活血、止痛、改善循环的作用。
    配方:金银花、紫丹参、乳香、没药、黄柏、苦参、川芎等。
    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皮肤溃烂则禁用)

    配方七:慢性支气管炎
    原料:鱼腥草150g,蝉蜕20g、麻黄50g、细辛100g。
    方法:水煎,先趁热用药蒸气 薰鼻,待水温适当时,进行足浴。每日1-2次。

    配方八:中老年足跟痛
    原料:当归30g、威灵仙30g、乳香15g、没药15g、栀子15g。
    方法:水煎、每日2-3次。

    配方九:足癣
    原料:皂角刺15g、大枫子15g、大黄15g、黄柏15g、苍术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足冻疮
    原料:当归15g、红花15g、花椒15g、鲜萝卜200g。方法同上。

    配方十一:足皲裂
    原料:陈皮30g、葱白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二:暖身祛寒
    材料:干姜1两、附子1两、党参1 、当归1两、吴茱萸5钱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并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行气活血,暖身祛寒。

    配方十三:预防外感
    材料:姜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荆芥1两、紫苏叶5钱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防感

    配方十四:温肺通鼻
    材料:川芎1两、白芷1两、辛荑花1两、苍耳子1两、蒿本1两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晕。

    配方十五:利水消肿
    材料:丁香5钱、胡椒5钱、泽兰1两、益母草1两、赤小豆1两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钟,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钟。
    功效:温肾祛寒,利水消肿。

    配方十六:保健足浴配方: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配方十七: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葱白5根。

    配方十八: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配方十九:治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中药泡脚治足癣〕
    方一 :木瓜 30克 ,甘草 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 ,候温后浴 5~ 10分钟 ,每日 2次 ,每天 1剂 ,连续 5~ 10天。
    方二 :藿香 30克 ,黄精、大黄、皂矾各 12克 ,米醋 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 ,去渣 ,备用 (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 ) ,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 2~ 3次 ,每次 20~ 30分钟 ,连续 5~ 7天。
    方三 :丁香 15克 ,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 30克 ,黄柏、地榆各 20克。上药水煎取汁 ,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 ,每次 10~ 15分钟 ,每日 5~ 6次 ,每日 1剂 ,每剂可用 2次。
    方四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 ,密封包装 ,每袋约重 40克 ,每次取粉剂 1袋倒入盆中 ,加温水约 1000~ 2000毫升 ,混匀足浴 ,每次 20分钟 ,7日为 1个疗程 ,连续 1~ 2个疗程。
    方五 :白鲜皮 40克 ,苦参、黄柏、苍术各 30克 ,防风 20克 ,荆芥穗、枯矾各 10克 ,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 50克 ,葱白 4枚。上药加水约 3000毫升煮沸 ,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 10~ 15分钟 ,每日 2次 ,一般用药 4~ 5剂即可。

    〔中药泡脚清热凉血,活血润肤〕
    双花川芎方:杏花、桃花、川芎各40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液与1500ml开水同入盆中,趁热熏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40分钟。清热凉血,活血润肤。适用于面色无华,皮肤粗糙、干燥,面部色素沉着。
    杏仁茶叶方:苦杏仁45g,绿茶10g。将上药一同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1小瓶药液外搽脸部及手臂,余下的药液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足3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当归桂圆方: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山楂当归方:山楂、当归各16g,白藓皮、白蒺藜各1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频饮,余液与2000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补血疏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尤其适用于产后服用避孕药而使面部长黄褐斑的妇女。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足浴3大注意事项

    平日每星期可足浴2~3次,但若天气寒冷或用以治病,不妨每晚睡前足浴,以温暖双脚。不过,足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特别是老人家,应先以手 试试水温。
    2.饭前饭后或过饥过饱均不宜。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适合足浴,应先谘询中医师的意见。

肝阳上亢用什么方治疗

肝阳上亢用什么食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