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者有可能会引起中风的。肝阳上亢会导致肝风内动、上实下虚、肝阳上逆,严重时会引起中风,导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摔倒。
肝阳上亢者平时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喝浓茶,要戒烟戒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清热解毒、滋养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
脑血栓是中风的一个类型,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中风的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一个小栓子,脱落以后导致动脉栓塞,也就是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血栓。
也可能是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也就是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非常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以后可以阻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也就是也可导致脑血栓,其他的因素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脑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四倍,清晨时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卒中的风险就增加44%。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出现脑卒中以后一定要及时的送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越早治疗疗效越好,如果拖延不治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
肝阴不足,与肝阳失去平衡协调,肝阳相对偏盛,浮动上亢所引起,临床以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足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头痛、眩晕、中风、耳鸣耳聋,以及西医的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疾病。肝阴与肝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对立统一,保持着相对平衡的协调稳定状态,从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伤肝阴,或房劳过度,损伤肝肾之阴,或热病耗伤肝阴,则可导致肝阴不足,不能与肝阳保持相对平衡,如是则肝阳相对偏盛而浮动上亢,出现肝阳上亢证。关于肝阳上亢早在《内经》中即有“阴虚而阳盛”、“肝气上从”等论述。以后,历代医家亦有说明。
由于肝阴须靠肾阴的滋养,按十天干及五行配属脏腑,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有“乙癸同源”之说。若肾阴不足,则肝阴亦亏,阴不制阳,则肝阳亢盛而为害,故肝阳上亢又称为“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重足轻,舌红,脉弦有力为主。可兼见口干舌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亢逆为此证基本病理变化。肝阴不足,肝阳无制而亢逆,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阴阳失调,肝失柔顺之性,故急躁易怒;肝阳亢于上为上盛,阴液亏于下为下虚,上盛下虚,所以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肝阳亢盛则舌红、脉弦有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肝阳化风形成肝风内动证,可见手足震颤、抽搐或筋惕、肉?,或手足蠕动,甚则卒然昏倒等。
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 肝阳上亢即类似于西医病名中的高血压,中医治疗可用平肝补肺以抑止肝木等方法。
肝阳上亢的食疗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
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
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味供用。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补肝养血,瘦猪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三者合而为汤,养肝之体,清肝之用,共奏养阴退热、益精明目之功。本汤养肝清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也是调养肝阴以清泄肝热的家庭常用饮品。
三、山楂降压汤
配方:山楂15克,猪瘦肉200克,素油3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上汤1000毫升。
制作:
1.把山楂洗净,若是山楂果,拍松,待用。
2.瘦猪肉洗净,去血水,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3.砂锅放小火上预热后转为中火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鸡汤,烧沸后下入猪肉、山楂、盐,用文火炖5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瘦肉30-50克,随意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化食消积,降低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食用。方中的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并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作用。
四、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 决明子6克 桑叶9克菊花9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去杂质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 2.把小火预热好的砂锅置中火中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滗出汁液;另加水200毫升,再煮1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加入白糖拌匀,再烧沸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饮用。
注意:配方份量为参考比例,具体用量可根据人数、个人口味等作相应调整。
中风是中医的诊断,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言蹇、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出现半身瘫痪,诊断为中风。
导致中风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改变过程,由于心火暴躁,湿痰久郁生热,热极生风或正气自虚,血液运行迟缓,淤血阻塞经络导致中风。
过度劳累、精神刺激而导致的阴阳失衡、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动化风、上扰清窍,出现头痛、眩晕,突然发生口眼歪斜、手足重滞、半身不遂中风。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主方:大秦艽汤加减。方药: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则:化痰通腑。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方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如头晕重,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治则:益气活血。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如半身不遂较重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则:滋阴熄风。主方:大定风珠加减。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