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肾虚拔罐拔什么位置

时间: 阅读:9175
肾虚拔罐拔什么位置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6:29:55

肾虚拔罐通常拔肾盂穴或者是气海穴等,建议要请正规的中医医师进行专业的拔罐,效果才会比较好。

肾虚可能导致腰疼,四肢无力等症状,如果是男性的话,可能会出现阳痿早泄的情况。出现肾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除了拔罐以外,通常也可以口服一些强阳补肾的药物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2-04 16:16:43

    1 拔罐对腰疼有效吗

    有效。

    拔罐疗法能湿散寒邪,活血行气,使人体气血畅通,“通则不痛”,所以它有止痛消肿等作用,对腰疼有一定的缓解功效,但要注意的是,在拔罐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辩证,首先需要弄清楚是那种类型所导致的腰疼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起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2 腰疼症状分型

    1.寒湿型腰疼: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剧,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2.瘀血型腰疼: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3 腰疼拔罐拔哪个位置

    治疗措施:寒湿腰疼温经散寒;瘀血腰疼活血化瘀;肾虚腰疼益肾壮腰;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治疗主穴:委中,大肠俞,腰阳关。

    配穴:寒湿腰疼者加阿是穴;瘀血腰疼者加膈俞;肾虚腰疼者加肾俞,阿是穴。

    治疗功效: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寒湿腰痛者可加阿是穴温阳散寒止痛;瘀血腰痛者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者加肾俞益肾壮腰。

    4 腰疼拔罐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

    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及面积较大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大肠俞,膈俞,腰阳关,肾俞,阿是穴等腧穴采用循经走罐法,病人取俯卧位,以火罐蘸递质从风府到肾俞反复走罐6-8次,以出痧为度。

    委中采用留罐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升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4 16:16:43

    (1)按摩疗法

    [取穴]气海等穴。

    [操作]仰卧,摩腹,既在患者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作逆时针的缓缓抚摩,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时间约10分钟。完毕后再用一手食、中指在其下腹部的气海穴处作振颤法,时间越长越好。

    (2)推拿疗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等穴。

    [操作]仰卧,双手由两侧束握患者腰部,两姆指分别按压脐旁的天枢穴,其余四指置于腰后。然后双手相对用力挤压腹腰,同时拇指用力按揉天枢穴,时间约1~2分钟。再用拇指按揉两下肢的足三里穴约1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脘、大横、气海、足三里。

    [操作]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用艾灸温针,有止泻作用。取下脘、大横、气海、足三里等穴,每日1~2次拔火罐可温肾健脾止泻。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2-04 16:16:43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火罐属于中医外治法,也属于刺激疗法,很多病人都会通过拔火罐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分享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1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60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走妇科疾病

    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百会穴:提神醒脑要穴

    位置: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中脘穴

    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关元穴

    位置: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功效: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须掌握的8种拔罐方法

    针对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8种。

    单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疾病或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多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附几个罐子进行拔罐治疗。

    闪罐疗法

    罐子吸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疗法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 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菲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疗法

    又称走罐疗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待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留针拔罐疗法

    先在相关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刺络拔罐疗法

    用3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祛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灸罐疗法

    吸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使用的是火罐,拔罐前需用镊子夹紧1一2个棉球蘸取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取出时要将棉球靠着酒精瓶壁挤压去多余的酒精,以防操作过程中点燃的酒精棉球烧伤皮肤。

    2、使用火罐还要把握好火焰在罐内停留的时间。时间过长,罐口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患者:时间过短,罐内空气较多,罐子不容易吸住皮肤,或者虽然吸住了3是力量较小。最好的方法是火焰进罐直进直出,无需停留,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3、拔罐时间不要太长或者太短,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短效果不会好,时间太长则会吸出水疱或血疱。如果皮肤较敏感者,一旦发现皮肤充血,应停止。

    4、协助拔罐的家人时刻要注意拔罐者的皮肤变化,尤其是背部。

    5、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指按下罐口边沿的皮肤,待罐内放人少量空气后,轻柔起罐。

    6、起罐后,应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拔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也不要立即到户外活动,以免再次受风着凉。

    7、拔罐前不宜空腹或吃太饱。饮食后,最好1小时后才拔罐。

    8、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拔罐,以防流产。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2

    拔火罐穴位哪个比较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主要位于脚底,这也是属于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在对足三里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加速脚底的血液循环,并且还可以加快人体的血液流通,对于体内寒气排毒改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利于体内寒气过重所引起的手脚冰凉以及舌苔厚腻等一些症状得到改善。

    涌泉穴:涌泉穴拔罐也是属于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在对此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对于寒气过重所引起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受限等一些症状改善效果也会比较好。

    拔罐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不一样穴道在身体当中也起着不一样功效,所以每个人病情不一样,所以拔罐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拔罐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好操作的方式。

    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导致皮肤上面出现一定的疼痛以及肿胀,拔罐的时候不适合阴天,应该选择晴天的时候拔罐,拔罐以后也不能够马上的洗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3

    拔火罐的作用

    1、拔火罐可以排除邪气,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对于治疗外感邪气、阻滞经络导致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2、也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等功效,调理人体内部相应器官,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拔罐法还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也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在拔罐前,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2、注意常规消毒,尤其是施罐者的双手和拔罐的部位;

    3、根据拔罐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罐具并进行常规消毒;

    4、患者在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且同一个部位不可以天天拔;

    5、有高热、抽搐、痉挛等症状或者饱腹和空腹者不宜拔火罐,也不宜在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进行拔罐,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等。

  • 半夏
    回复
    2024-02-04 15:15:33

    1 阳痿拔罐位置适宜图心俞穴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肾俞穴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次髎穴

    1.次廖穴位置: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2.次廖穴取穴方法:

    俯卧取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次廖穴功效: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补益下焦,强腰利湿,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大赫穴

    大赫穴

    1.大赫穴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大赫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1寸,中极(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3.大赫穴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

    曲泉穴

    1.曲泉穴位置:

    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2.曲泉穴取穴方法:

    屈膝正坐或卧位,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3.曲泉穴功效:

    除湿降浊、清利湿热,通调下焦、曲泉穴有清湿热、理下焦的作用。

    三阴交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复溜穴

    1.复溜穴位置: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2.复溜穴取穴方法: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3.复溜穴功效:

    复溜穴有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2 阳痿拔罐方法

    取上穴,以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 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阳痿的药浴治疗配方一

    菟丝子、蛇床子、韭菜子、棉花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阳起石、补骨脂、茴香各1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趁热熏会阴、阴茎、阴囊,待药温后浸泡阴茎、阴囊,每日2次。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命门火衰型阳痿,多见于虚劳、阳痿、不育、不孕,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病。

    配方二

    苦参、蛇床子各60克,黄柏、龙胆草、荆芥、海风藤各30克,百部、白鲜皮、夜交藤各1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先熏后浸洗阴部。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湿热下注型阳痿,主要表现为:阴茎萎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

    4 足浴帮助缓解阳痿配方一

    配方:党参30克,巴戟天3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大枣20克,柴胡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加3000毫升水,武火煮沸后再转文火煎半小时,滤除药渣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合放入双足浸泡15分钟。

    功效:此方可以健脾补虚,培补肾气,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配方二

    配方:韭菜子30克,生姜30克,刀豆100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取汁弃渣,调好水温,睡前足浴30分钟,连续15日。

    功效:此方可以温补肾阳,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肾虚拔罐可以吗

肾虚拔罐好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