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引起耳鸣的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肾的药物,例如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有效缓解病情。耳鸣的症状比较严重时,也可以配合服用谷维素片改善症状。
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期间,需要放松自身的心态。也需要适当延长睡眠的时间,保证身体有充足的体力。
肾阳虚的治疗可通过口服中药、针灸、推拿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坚持用药,还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惊恐情绪,临床上常见的肾阳虚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服中药:可以遵医嘱口服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真武汤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口服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党参、白术、桑螵蛸等;
2、针灸疗法: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或艾灸等进行治疗,常用的穴位主要包括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等;
3、推拿: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的手法是沿肾经按摩,肾虚眩晕耳鸣者,可以按摩听宫、太溪穴;肾虚腰腿痛者,可以按摩犊鼻、委中穴;肾虚尿频者,可以按摩肾俞、中极穴。
另外,拔罐、刮痧等疗法对肾阳虚的治疗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肾阳虚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性生活频繁,多饮水,适当增加补肾食物的摄入,例如羊肉、牛肉、韭菜、枸杞等,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例如跑步、打太极等,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助于补充患者体内的肾阳,缓解肾阳虚的症状。
耳鸣是耳科常见疾病,且多见于老年人。
任何疾病都是人体体质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耳鸣同样如此。所以 当出现耳鸣症状时,还是要咨询专业人士,或到正规医疗单位进行检查,以便明确耳鸣发生的原因,并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导致耳鸣的原因很多,比如头颈部外伤、耳道堵塞、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服用耳毒性药物多可能导致耳鸣。
临床上的很多耳鸣大部分是不明原因的,或是没有明显内在表现的,这时西医的办法就不多了,多采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或是扩张血管的药物,如银杏叶制剂。
中医在这方面则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的。
中医认为耳鸣分为肾精亏损型、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脾胃虚弱型等。
现在采用中医手段治疗耳鸣,根据肾开窍于耳的中医原理,多责之于肝肾。
如耳鸣声轰鸣,多属肝胆实火, 则用清肝泻火法,如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当归龙荟丸等。
如若耳鸣如蝉鸣,多责之于肾虚。
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多用六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肾阳虚所致的耳鸣,多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在现在临床上所见的耳鸣患者,尤其是发作时间比较长的耳鸣,脾胃虚弱型的是越来越多了。
一方面,老年人的脾胃普遍偏弱,另一方面,当前 社会 脾虚人群与日俱增。这与人们饮食不节、恣食寒凉、西药摄入过多关系很大。
对于脾胃虚弱引起耳鸣,金元时期的医学大师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中有明确记载记载: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
可见脾之于耳鸣的重要意义。不过,也不能说所有的耳鸣皆要求诸脾胃,当然还要辨证施治才可。
如耳鸣伴有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舌体胖嫩、舌苔白腻等脾虚的症状,此时再用龙胆泻肝丸或六味地黄丸等药,则会效果不佳,甚至对身体有害了。
对于脾虚所导致的耳鸣,李东垣设有专方---益气聪明汤。组方为:黄芪、甘草、芍药、黄柏、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主治为: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1、医药零售市场有益气聪明丸,遵循益气聪明汤原方,更方便使用。不过益气聪明丸的销售目前还不是很普遍,如购买不得,可用补中益气丸代替。
2、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以升举脾阳为主,健脾的作用比较小。根据个人情况配合使用保和丸,藿香正气丸、或健脾丸,效果会更好。
3、耳鸣只是身体体质变化的外在表现,采用中医手段治疗,最好要咨询专业中医人士,以便辨证施治。
4、脾胃虚弱型耳鸣也常伴有肝肾亏虚,痰火郁结,要根据体质和症状的变化,调整药物。
5、中医针灸、按摩等疗法对耳鸣的治疗也有成功的宝贵经验。
部分耳鸣与肾虚没有关系,也有部分耳鸣与肾虚有一定关系,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一、耳鸣与肾虚没有关系:如果耳鸣是由于中耳炎等炎症所引起,这是耳鸣,与肾虚没有关系,它与炎症有关系。这时的治疗是给予抗炎治疗,如果炎症消除,则耳鸣的症状自然缓解。
二、耳鸣与肾虚有关系:部分耳鸣是由于肾精亏虚所引起,发病原因是患者肾精亏虚则耳窍失养,或出现耳鸣的症状。这时的治疗是给予补肾经治疗为主,可以应用金锁固精丸等进行加减治疗。
如果患者有耳鸣应积极查找病因,一部分是肾虚所引起,另一部分是其他原因所引起,应给予相应的治疗,这样治疗耳鸣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