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引起的鼻塞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
内热引起鼻塞考虑是上火原因引起的,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或者是穿心莲片,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效果,还可以缓解鼻塞症状。在服用药物期间可以多喝水,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毒素以及废弃物的排出,还可以缓解内热以及鼻塞症状。
鼻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等。理论上来说,鼻塞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解决。
凡是影响到鼻腔的呼吸通道的宽狭的病变都能引起鼻塞。
常见的病变有:鼻腔肿瘤及息肉阻塞鼻腔的呼吸通道;鼻咽部肿瘤以及增殖体肥大;外伤后致鼻中隔偏曲;鼻腔的特异性感染的分泌物阻塞,如鼻梅毒、鼻白喉、鼻结核、鼻硬结症等;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就是鼻炎鼻窦炎;鼻炎和鼻窦炎为什么会引起鼻塞呢?这主要的病变在于鼻腔的粘膜,起初鼻炎的鼻塞是由于粘膜的水肿而引起的,鼻道是固定的,如果粘膜水肿必然会减少呼吸通气道,粘膜水肿的情况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时着 *** 的变化而会出现交替性的鼻塞,哪边向下哪边不通气,随着病变的加重,粘膜由水肿逐渐变为肥厚,至此,鼻塞就逐渐成为持续性的了。到这个时候就是手术的适应症了。鼻窦炎的鼻塞主要是因为脓液的剌激致使粘膜肥厚。因为是鼻腔粘膜的病变,所以鼻涕吸不进去,擤不出来。
一、急性鼻炎的鼻塞发展很快,通常在数日内即达到 *** ,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可伴有发热,头昏等全身症状。急性鼻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
二、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呈阵发性或者交替性,日轻夜重,常受 *** 影响,卧位时居下鼻腔鼻塞较重。点滴鼻净,麻黄素药水后鼻塞可以好转较长一段时间。
三、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对麻黄素,滴鼻净不敏感,或者使用后鼻塞好转仅数分钟后,又很快出现。肥厚性鼻炎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者使用微波,激光等来缩小鼻甲。
四、药物性鼻炎为一般鼻炎经常点用麻黄素引起,表现为对滴鼻药物的不敏感,或者鼻塞好转的持续时间较短。此时应尽快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五、过敏性鼻炎多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涕,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引起鼻塞的原因很多,比如鼻炎、鼻窦炎、感冒、过敏等,如果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鼻病变,而且使用各种消炎药后仍然长期鼻塞,说明鼻塞是过敏引起的。
六、萎缩性鼻炎可以伴有鼻腔粘膜干燥,鼻涕带血,痂皮多。
七、慢性鼻窦炎的鼻塞可以出现鼻腔流黄脓鼻涕,可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可以在感冒后出现长时间鼻腔流脓涕不好转。鼻窦炎可以和鼻息肉并存。
八、鼻息肉的鼻塞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可以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出现。
九、鼻窦囊肿引起的鼻塞多为进行性加重,可以出现鼻腔流黄水样分泌物的症状。也可以出现头昏等。
十、鼻窦肿瘤引起的鼻塞多为进行性,单侧或者双侧,可以出现其它并发症状,如同时有鼻出血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同时有耳闷,颈部包块,后缩涕中带血还要注意鼻咽癌的可能,但要到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
十一、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多为单侧,也可以为双侧,年轻人多见。多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可有鼻窦炎的症状,也可与过敏性鼻炎等其它鼻病伴随出现。
十二、有的病人鼻塞还可能为鼻瓣区狭窄,鼻翼下塌引起。
十三、先天性鼻塞考虑后鼻孔闭锁,小儿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可能为腺样体肥大,单侧鼻塞或者伴有流脓涕要注意是否为鼻腔内有异物存在。
鼻炎,中医名鼻渊、脑漏、脑渗、脑崩、控脑砂、脑砂等,是临床常见多发鼻病。此证急性初发者,若治疗及时得当,多能痊愈。如果失治误治,则易转慢性,成为顽疾,难以根除。中医辨证治疗常见着效。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外因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内因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与肺、胃、肝、胆、脾等脏腑邪实或虚损有关。
一、六淫外袭:主要有风热和风寒化热之分。风热犯肺,蕴热内蒸,热壅清道,则津液化浊,发为鼻渊。或因触冒风寒,甚则久郁化热所致。亦有外寒内热相合而成者。
二、胆府郁热:胆为中精之府,内寄相火,其性刚烈,其病理变化多为火热上亢。若平素嗜酒厚味,湿热蕴积,或因情志不遂,恚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或因肺热塞盛,内传肝胆,均可使胆火循经上犯鼻窦而为病。
三、脾经湿热: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郁困脾胃,复受外邪侵袭,湿热之邪内犯脾胃,脾胃为湿热所困,运化失健,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蒸,停聚窦内,蒸灼鼻窦肌膜而为病。
四、正气亏虚:多缘久病体虚,房室劳倦,肺、脾、肾脏气不足,津液不得宣化,壅于空窍所致。
诚如龚廷贤所说「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壅塞矣。」一般而论,本病多始于风邪外袭,肺经蓄热,或与胆热、脾湿相合,风湿热邪壅于鼻道,蒸灼津液,浊涕下流,形成鼻渊。此时证属实热。如果调治失宜,或因正气不足,病情迁延日久,则可由实转虚,形成虚实夹杂证,甚至表现为虚寒证,常因感受各种 *** ,导致病情加重。此时一面由邪气薰蒸,一面因气不摄津而致浊涕不止。
诊断依据
症状:主要表现为鼻流多量浊涕,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
一、鼻塞:实证多为持续鼻塞;虚证则鼻塞轻重不等。
二、嗅觉减退:实证,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虚证,可轻可重,暂时性或永久性嗅觉减退。
三、头痛:实证,头痛较剧或前额头痛,或枕后痛,或双侧太阳穴疼痛;虚证则头部钝痛或闷痛,伴有头昏不适。
检查 鼻甲肿胀 鼻道见脓涕外流
一、鼻流浊涕:实证,鼻涕粘稠黄浊而量多,或涕中带血丝,或有臭味;虚证,鼻涕粘黄或粘白。
二、鼻甲肿胀:实证,鼻甲红肿;虚证,鼻甲淡红肿胀。
辨证分类:实证包括肺经风热证、胆府郁热证、脾经湿热证等;虚证包括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髓海不充证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鼻渊的辨证要点首分虚实。一般暴起,初病,体质壮实者多为实证;久病,体弱,病情缠绵,时轻时重者多虚中夹实,纯虚者少。实证应分清风、湿、热的偏重;虚证要注意气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同时还须辨别与肺、胆、脾(胃)、肾的关系。鼻渊以热证居多,病久可以伤气,多与肺有关。
鼻涕的形色气味是辨证的重要依据。清涕,示风寒及体虚卫表不固;粘黄涕,示感受风热或风寒化热;黄脓涕黄稠量多,多为热毒蕴结,示湿热内蕴;臭涕,示热毒蕴藏,浊气弥漫;粘涕量多不断,示脾肺俱虚,气不摄津,或脑渗为涕;涕中夹血,多为燥火上干,但应警惕癌变。
治疗原则:鼻渊初起属实者,当以祛邪为要;久病正虚,应注意扶正祛邪。祛邪之法,不外疏风、清热、除湿。虚以气虚为多,阴虚次之,阳虚较少。用药当留意益气而不助火,养阴而不碍湿。宣窍止涕之品,如苍耳、辛夷之类,各法中皆可适当选用。内外合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尤具特长,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分型论治
实证:
一、肺经风热证
主要症状:鼻流多量黄白粘涕,鼻塞时作,嗅觉减退,鼻甲肌膜红肿,前额或颧部疼痛,全身并见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辛宣利窍。
常用方药:清肺汤: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白芷12克,薄荷12克,苏梗12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葛根20克,连翘30克,冬瓜仁20克,蒌仁15克,鱼腥草20克,皂角3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通窍丸、热炎宁口服。
二、胆府郁热证
主要症状:鼻涕黄浊稠如脓,量多有臭味,鼻塞,嗅觉差,鼻窍肌膜红赤肿胀,头痛剧烈,或前额痛,或双侧太阳穴痛,或面部颧骨疼痛;并见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胆泻火,化湿通窍。
常用方药:泻胆汤:龙胆草15克,郁金12克,防己12克,金钱草2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车前子12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柴胡12克,虎杖15克,鱼腥草20克,公英20克,连翘30克,甘草6克,水煎服。龙胆丸、大黄丸口服。
三、脾经湿热证
主要症状:鼻涕黄浊量多,涓涓长流,涕带臭味,鼻塞较甚,嗅觉消失,鼻窍肌膜红肿,并见头痛剧烈,头重头胀不适,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
治疗方法:清脾化湿,芳香通窍。
常用方药:化湿汤:黄芩12克,滑石30克,木通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猪苓12克,茯苓15克,大腹皮12克,苏梗12克,薏苡仁20克,厚朴12克,车前子12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败毒丸、化湿丸口服。
虚证:
一、肺气虚寒证
主要症状:鼻涕粘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或轻或重,鼻窍肌膜肿胀淡红,每遇风冷加重,并伴见头重头昏,自汗恶风,气短无力,懒言声低,咳嗽痰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方法:益气温肺,散寒通窍。
常用方药:愈肺汤: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莲子12克,灵芝12克,升麻12克,葛根20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丁香6克,辛夷10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防风丸、参茯丸口服。
二、脾气虚弱证
主要症状:涕多粘浊色白,久延不已,鼻塞不利,香臭难辨,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食少,大便不实或溏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疗方法:益气健脾,清利湿浊。
常用方药:健脾汤:党参2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莲子12克,扁豆12克,薏苡仁2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苓丸、清胃丸口服。
三、髓海不充证
主要症状:涕出脓粘,或如鱼脑,涓涓不止,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阴虚盗汗,颧红咽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肾阳虚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而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
小儿鼻塞发热怎么办 ?现在冬天天气寒冷,小孩很容易由于衣服穿的较少而着凉,家长们心疼不已。宝宝难受,但是喂小孩吃药又很困难,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呢,又该如何预防小儿鼻塞发热呢?
小儿鼻塞发热怎么办小儿鼻塞发热,可以采用简单的物理疗法。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孩子发热时四肢举动是冷的,舌苔是白的,面色苍白,小便的颜色很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袪寒,效果是不错的,发热的孩子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与姜糖水一同煮好后给孩子喝,葱白有发汗的结果。同时,家长可以使用温湿的毛巾放在孩子的鼻部,以此来热敷,注意毛巾不可以太烫,避免烫伤宝宝的皮肤。每天可以热敷两次,每次在15分钟左右。现在药房也有专门用于婴儿的退热贴,可以直接敷在孩子的额头上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孩子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阐明孩子身材 内热较重,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淡的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只要大量喝水,孩子多解几次小便,小便颜色变淡了,身体的热随着尿排出,体温就会下降,一切上火的症状也会恶化。长时间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医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鼻塞发热1、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病毒侵入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平素要加强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提高耐寒能力。
2、不要穿得过多,小儿日常活动量较大,衣着过厚,易汗出,一旦受凉易引起感冒。
3、要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不偏食、挑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吃营养丰富的绿色蔬菜和水果。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宝宝减少发烧疾病的出现,绿色蔬菜和水果可以让宝宝补充一定的水分,还可以让宝宝清凉泻火,水果和蔬菜可以让宝宝及时把身体里的堆积的垃圾及时的排出体外,让宝宝保持顺畅无忧的通便,还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帮助宝宝肠道的吸收,减少炎症的出现,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出现发烧等疾病了。
4、在气候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增减衣服,在冬春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里,尽量不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发病机会。若家里人患感冒,应避免接触,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5、常带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养成用冷水洗脸洗手的好习惯,增强身体对外界天气转变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有利于防病。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水痘的症状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才能长高牙齿黄怎么办宝宝发烧惊厥的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宝宝吃的奶酪怎么做 宝宝消化不良吃健脾散好吗
药物一:风寒型感冒。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药物二:风热型感冒。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药物三:暑湿型感冒。这种感冒类型在夏季最容易发生,多会表现出发热和头痛的症状,治疗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你好,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祝你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