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合通常需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调理。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炒蔬菜、米糊,摄入以后有利于肠胃吸收和消化,可以改善患者肝胃不和引起的腹部胀满和食欲不振症,还有利于补充体内所需营养物质。
肝胃不和较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疏肝理气和健胃药物结合治疗。
问题一:肝胃不和是怎么引起的肝胃不和是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的一种病理状况。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导致,患者多会表现为脘腹部胀闷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意见建议:肝胃不和的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原则,建议请中医辨证服用中药治疗。
问题二:肝胃不和病根在哪肝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1、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2、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3、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4、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5、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6、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7、或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8、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肝胃不和诊断要点
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础。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见形寒肢冷、巅顶疼痛、呕吐涎沫等症状。
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肝胃不和辨证施治
1、内治法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
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木香、川楝;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沉香;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五灵脂、丹参;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代赭石、生姜;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太子参。若肝气郁滞日久化热而导致肝胃郁热者,可用化肝煎加减治疗。
2、外治法
(1)外敷 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
(2)针灸疗法 ①针刺取内关、期门、中脘、太冲等穴,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②耳针取胃、肝、皮质下,中等 *** ,留针20~30分钟
肝胃不和如何预防
1、调情志,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诱发因素。
2、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吃点疏肝和胃的药就行,平时 *** 太冲穴,有去肝火的效果。
4、注意饮食清淡,不要熬夜,生活作息规律。
以上就是肝胃不和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术语,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问题三:肝胃不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扰乱肝胃正常功能,形成肝胃不和证.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特殊情况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问题四:肝胃不和是不是大病不是什么大病,注意微信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少吃生冷食物!
问题五:肝胃不和引起的胸闷。你这问题搞错了吧,肝和胃怎么可以和呢。是不是胃酸上火啊,早上起床后吃一勺橄榄油,有保护胃的作用,然后晚上睡觉前用榨汁机把卷心菜榨成汁喝一杯,卷心菜对胃好哦。白天多喝热水,不要喝凉的,碳酸类饮料,不要吃辣的食物,尽量吃清淡点。如果胸闷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的话还是去看病吧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肝病,这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养肝护肝呢?保护和滋养肝脏,饮酒、饮食和作息时间是关键。
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敌人。为什么酒精会伤害肝脏?因为只有10%的酒精进入人体,通过肠胃排出,剩下的90%酒精会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给肝脏带来很大的压力,酒精会在肝脏中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肝脏,从而引发肝病,初期多表现为脂肪肝,随饮酒量增加逐渐演变为酒精性肝炎。当你的肝脏变成酒精性肝炎时,你应该注意它。酒精性肝炎酒精代谢过度,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所以,想要护肝,就要控制饮酒。
其次,作息时间不规律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身体的内分泌功能会失衡,身体的各个器官也会相应受到影响,肝脏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有机物的合成和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时间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工作,体内毒素的排泄也会受到影响。毒素长时间积累会在肝脏引起肝性脑病,后果不堪设想。饮食是有效调节和维持肝脏的关键。牛肉、猪肉、鱼、鸡蛋、牛奶...都是肝脏最喜欢的食物。他们可以有效地消除肝脏的各种不适症状,慢慢调理肝脏,使其恢复健康状态,但要避免暴饮暴食,否则只会加重肝脏的症状。肝脏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我们的新陈代谢和毒素排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保护我们的身体。
扩展数据
正确的饮酒方式:
品酒最好是慢慢喝,有句古话叫“只喝必咽”。饮酒不宜狂饮,因为快饮伤肺,肺覆五脏,伤则气短胸闷;快速饮酒伤胃,因为酒精对胃的刺激很强,会引起急性胃炎;喝得快伤肝,因为肝脏承受不了突然的酒精刺激,会导致肝功能受损。
快速饮酒会伤害肾脏,因为酒精到达肾脏后,会对肾脏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内脏受损,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全身极度疲劳,此时饮酒容易导致脑出血。所以饮酒要适度,适度。
个人要自己选酒喝,不要狂饮,不要乱喝。
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2、柚皮醪糟 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3、砂仁橘皮粥 准备10克的砂仁、5克橘皮、100克粳米,首先把砂仁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粳米洗净之后喝橘皮一起熬成粥,然后加入砂仁粉末再稍微煮一会即可。砂仁有着行气宽中的作用,能温中化湿,健脾开胃。砂仁和橘皮配合可疏肝理气。因为砂仁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煎煮的时候不要太久,以免降低其效力。注意阳虚、实热的病人不宜服用此粥。 4、甘松粥 准备好5克甘松,100克粳米,首先把甘松加水煎煮,煮好之后去汁液备用。洗净粳米,将其熬成粥,等粥熟了之后加入甘松汁液,再稍微煮一会即可。每天1到2次,温热服下。甘松性味甘温,可入脾经、胃经,有助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和粳米一起煮粥,能健脾补中,有助亚健康治疗调理。
最好是食疗,药物只是辅助性的,不能根治,只能应急,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穿暖,不要受凉。
凡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称为胃疼。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均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胃疼的食疗方常用的有:
老姜250克、红糖250克,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蜂蜜、红糖适量、红花5克。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干姜60克、炙附子40克。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 。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止痛。
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佛手柑洗净,煎煮,去渣留汁,再与淘洗净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理气止疼。
鲫鱼1条(约250克),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生姜30克洗净,切片,桔皮10克、胡椒3克,共包扎在纱布内填入鲫鱼肚中,加水适量,文火煨熟,加食盐少许,空腹吃鱼喝汤,几次即愈。
功效:治胃寒痛
春季温胃食疗五法
胃疼
胃疼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不调,情志刺激,脾阳素虚,感受外寒,胃火和降所致。临床常用有效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印克。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方六]
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七]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八]
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方九]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本方温中健脾,适用于虚寒所致的胃疼。
[方十]
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各,O克,白糖30克。前三味水煎15分钟取汁,用纱布过滤调入白糖,趁热服, 日2--3次。
本方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腹痛。
[方十一]
槟榔200克,陈皮朋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持冷将槟榔用刀剥成黄豆
大小的碎块,饭后口含少许。
本方适用于食积胃疼。
[方十二]
鸡内金,白糖各适量。将鸡内金焙干研末,与白糖调服,日3次,每次1--2克。
本方消食健脾,适用于胃脘部胀满疼痛。
[方十三]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十四]
代赭石、橘红、白茯苓、炒竹茹、旋夏花、瓜蒌、左金丸、金铃于、法半夏、炒薤白、生姜、金石斛各5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杭州名医王香岩方,适用于胃脘疼痛又呕吐酸水。
[方十五]
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
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方十六]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方十八]
鲜豌豆400克,泡青菜150克,猪瘦肉100克,胡椒面1.5克,精盐5克,味精1克,鲜汤1000克。将泡青菜切成细丝,猪瘦肉亦切成丝,再用清水150克浸泡在碗内,鲜嫩豌豆入沸水锅内焊至软熟,再将炒锅置旺火上,放人鲜汤、泡青菜、豌豆、精盐烧沸,捞于汤碗内,最后把肉丝连同清水—起倒人锅内烧沸,摘净浮沫后,加入酱油、胡椒面、味精,倒在碗内即成。每于饭前后饮此汤1小碗。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痛。
[方十九]
草果5个,羊肉15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
本方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
[方二十]
白芍12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前5味水煎取汁,人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腹痛。
[方二十一]
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葱段各50克,胡椒6克,食盐]o克。将附片装入纱布代,扎口;羊肉洗净,人沸水锅内,加姜、葱各25克,焯至煅红色,捞出,剔去骨,将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再放清水中漂去白水,骨头拍破,余姜洗净拍破,葱洗净捆缠成束;另将砂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姜、葱、糊椒、羊肉、羊骨、附片,烧沸30分钟后,文火炖至羊肉熟烂(约2--3小时),取出附片,分盛碗内,再分别盛人羊肉,倾入汤佐餐食。
本方温胃壮阳,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
[方二十二]
桃仁1枚,生地黄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生姜1克。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用地黄、桃仁、生姜,以适量的酒绞取汁。先用水煮粳米作粥,沸后下桃仁等汁,继续煮至熟,再调入桂心末,空腹食。
本方活血,行气,对瘀血所致胃痛有效。
[方二十三]
丹参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克。将丹参、檀香、炙甘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人蜂蜜,再煎之沸,顿饮。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胃疼。
[方二十四]
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上、中、晚分服,日1剂。
本方为重庆著名中医陈枢燮验方,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在临床可用来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院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院腹胀满或胀崛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用以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用以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苓15克,黄连6克,用以清泻郁热;食后痛甚或暧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用以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法罗海12克,以温散行滞。
[方二十五]
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炒建曲各15克,甘草4克。日l剂,分2次服。
本方扶土抑木,行滞定痛,适用于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痛。若肝胃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疗以从其变;标实势衰,即用本方。气虚甚者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若短气、头昏者加黄芪30克,荷叶15克,以益脾升清;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合欢皮各2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方二十六]
蒲公英3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袁正刚验方。功能安胃,止痛,散结,适用于胃脘痛,滞胀纳呆属气滞络阻者。
[方二十七]
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植、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牙20克,炒米29克。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约10克)。
本方为安徽老中医王正雨验方。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可用来治疗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方二十八]
鸭子1只(约重1000克),丁香、肉桂、草豆蔻各5克。葱、姜、盐、冰糖、味精、香油、卤汁各适量。将鸭子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丁香、肉桂、草豆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熬两次,每次待水沸后再熬20分钟,滗出药汁,两次共约3000克。生姜、葱拍破待用。将药汁放人锅中,加鸭子、姜、葱,用小火煮至六成熟后捞起晾凉待用。将卤汁放人锅中,再放人鸭子,用文火卤熟后捞出,揩净浮沫。将卤汁倒入锅中,取出冰糖、食盐、味精搅匀,再放人鸭子,置文火上,边滚动鸭子边浇卤汁,直至卤汁均匀地沾在鸭子上,色红亮时捞出,再在鸭身上均匀地涂上香油即成。
本方和中暖胃,散寒,止呕,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