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郁会引起脾虚吗

时间: 阅读:1968
肝郁会引起脾虚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8-25 08:58:10

肝郁有可能会引起脾虚。如果出现了肝虚比较严重的情况又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后会对脾脏产生影响,逐渐引起脾虚。

肝郁已经引起了脾虚可以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疏肝理气和健脾的中成药来治疗,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但是不可以摄入寒凉和刺激性食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08 07:07:36

    肝气郁结,脾虚多半是因为肝郁!中医4个穴位让你摆脱肝气郁结!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烦恼。有烦恼不怕,重要的是自己的调节能力,如果能够及时调节,自己想得开,不过于纠结,那就还好,而且生活中的适当压力,还能够促使我们前进。 但凡事都有个度,过多的烦恼或者压力,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负担,如果调整不及时,心里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身体就会出现问题,不仅会情志抑郁,还会伴有爱叹气、胁痛等表现。这时就要小心了,身体是在提示你,身体的气机已经运行不畅了。 在中医里,这样的情况叫做——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并不指具体的某一个病,而是指身体的一种状态,前些天有个朋友说他最近很不舒服,但是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舒服。看到他这样,感觉他整个人都很压抑,感觉单纯开导不够,得帮他想想办法。 问他下班回家都干什么,他说回家吃了饭啥也不想干,就想静静躺着。想了想告诉他,那反正你回家也没啥事,最近灸一下吧。在背部的心俞、肝俞以及下肢的足三里和脚上的太冲艾灸,背部用艾灸盒,剩下的穴位就用手拿着艾条艾灸。前几次还看不出什么明显效果,做到第四天的时候,他说觉得最近整体状态好了很多,也不知道怎么了,自己确实不像之前那样总是感到压抑了,看来艾灸对他是有效的,就让他灸满5天,然后休息几天,再灸5天。期间也告诉他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前两天他说,自己从前阵子的抑郁状态中走出来了,不再像之前那样压抑难受了。 希望他能真正地调整心情,这样才不会再次陷入郁闷的状态之中。 人体中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肝主疏泄,其中有条畅情志的作用,肝气条达,气机运行通畅,则心境平和,心情开朗。 如果肝气不舒、郁结,疏泄不及或太过,相应的我们的情绪就会表现为抑郁、闷闷不乐,或者性情急躁,易怒等。反过来情志也会影响肝气的运行。 那么今天的正题——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肝气不舒呢? 肝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心俞(双侧) 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对于脏腑的疾患,可以选用对应的背俞穴,心俞、肝俞可以调理相应脏腑的气机运行,而且背俞穴也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足三里(双侧)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人体上的常用穴之一,有很好的调气作用,脾胃病,下肢疾患,体虚等都可以选用足三里来调理。 太冲穴(双侧)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即是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平时也可按揉。 取合适的 *** ,找准穴位后施灸。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宜,注意不要烫伤。每穴灸10分钟,每天1次,连续灸5天。 小结一下 心藏神、肝藏魂,选此二穴,可调节神志;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又为"四关穴"之一,可疏肝解郁,兼有调血的作用。艾灸心俞、肝俞及太冲穴能达到静心安神、平肝疏气的作用,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渐趋于正常。足三里是足阳胃经之合穴,为重要穴位,《玉龙歌》提出"心悸虚烦刺三里"。太冲、足三里、百会三穴同用,具有安神定志、解郁除烦的功效。 最后还有几个小的建议告诉大家,在肝气不舒时,可以每日适当外出运动,少食辛辣、 *** 性食品。愿大家每天都能有一个好心情,凡事不要过度执着,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半夏
    回复
    2024-03-08 07:07:36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则百病生,为此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专门写了一本专著《脾胃论》,其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

    一、脾虚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是饮食不节。我们吃的食物要在脾胃运化吸收,一旦吃的食物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则会导致脾胃虚弱。具体什么食物呢?一是生冷的食物,我们知道把食物做熟需要加热或者生火,食物在脾胃中消化也需要脾阳的运化,而生冷的食物会消耗脾胃,长期吃的话会导致脾胃虚寒。二是嗜食肥甘厚腻。脾本身不喜欢湿,肥甘厚腻只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虚生湿,长期导致脾胃虚弱。三是饥饱不节。三餐不规律或不吃早餐或节食减肥的人往往脾胃不好。

    其次是情志不调。平时爱生气,肝气不舒的人往往脾虚,因为肝木克脾土。肝郁脾虚常常同时并见。精神紧张或恐惧的人也会导致脾虚,因为心阳或者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

    最后是劳心劳力。脾主思,思虑太过则伤脾,思念不停也会伤脾。身体上的过度劳累则会耗伤气血,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二、脾虚会出现什么症状?

    如运化不及,可以见到倦怠乏力,四肢沉重,大便溏泄;如脾气虚弱,可见自汗,四肢发热,毛发焦枯,脱发等;如中气不足,可见胃胀,胃痛,气短等症状;若脾虚湿盛,则可见肥胖,水肿,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等。

    三、脾虚中医如何治疗?

    四君子汤: 是健脾益气的基础方剂。可用于脾胃虚弱,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泄,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中成药有四君子丸。

    六君子丸: 四君子丸加上陈皮、半夏,增加了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兼痰湿的症状。

    参苓白术散: 治疗脾虚湿盛或肺脾气虚的患者。症见大便溏泄、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症状效果较好。

    补中益气丸: 治疗脾胃虚弱,腹胀便溏;或因中气下陷,见脱肛,子宫脱垂,肛门下坠等症状者。

    人参健脾丸: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可用于消化不良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逍遥散/丸: 治疗肝郁脾虚,脾虚兼有脾气急躁的表现。

    理中丸: 适用于脾胃虚寒,常伴有小腹冷痛,怕冷的表现,怕冷严重者用附子理中丸。临床用于无菌性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等。

    保和丸: 消食和胃,适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不适、嗳腐吞酸等表现。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

    摩罗丹: 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治疗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可以根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

    四、脾虚的预防调护

    凡脾胃不好,均需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平时要多动少坐,饮食规律,如若服用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08 07:07:36

    脾虚、肾虚和肝郁,这三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出现?



    出现这三种情况的病人,会表现为身体从胸到头为热的表现,比如失眠,多梦,易怒,心烦,或牙痛,或口舌生疮,或生痤疮,或耳鸣,或目赤,而从胃部以下的身体表现为寒凉的情况,比如胃寒凉不敢吃寒凉性食物,胃痛得温则痛减,吐白痰,食后胃胀满,大便或干或稀,腹痛,腰痛,痛经,经闭,月经量少,腿痛,无力,气短或阳痿,或早泄等等








    心肝火旺可造成失眠

    木,水,土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主木主风,脾主土主湿,肾主水主寒,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水土的。

    我们国家很重视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根可以防止土壤的流失,这就是木克土。而河水在河道中流,河堤都是土的,这就是土克水。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水的,这就是水生木。

    可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特定的情况下,树木被淹死,大坝溃堤,河水泛滥。

    树木被淹死,是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水寒土湿树木无法呼吸所以死亡,中医把这情况叫反侮,或反克,这就是土反侮木。大坝溃堤,就是水反侮土。






    五行的相生相克来源于生活的发现和总结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斡旋于中焦。

    人可以生活不是靠吃药,不是靠输液,而是靠饮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因此不管你体格多么健壮也离不开饮食。

    脾主升,胃主降,脾主升指脾脏把饮食物化为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胃主降,是指胃在和大小肠的配合下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就是脾胃主中焦斡旋。

    脾胃就是把饮食转化为人体各个部位所要的能量,这个能量,中医称为气血,也可称为阳气。所以中医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我们要保护脾胃,保护阳气。

    脾还和肾脏,膀胱,三焦,肺管理着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如果脾脏的功能下降就会引起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问题,这样就会使体内的水液储留形成湿气,所以中医说脾为痰湿之源。

    人体在工作时要消耗能量,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也要消耗能量,我们一日三餐把饮食化为能量,假如一天所消耗的能量是100而一日三餐在饮食中转化的能量是150,多余的50能量就会贮藏于肾,相反如果一天消耗能量是100而一日三餐在饮食中转化的能量是80,那么不够的能量就会在肾脏中提出。如此天长日久肾脏的功能也就低下了。








    我们用手握块冰,一会这块就融化了,这是用体温把冰给融化了,我们吃寒凉性饮食,比如鲜奶,海鲜,冰啤等寒凉性食物,也要先化其寒,在慢慢的消化吸收其能量,化其寒时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能量。



    如果我们饮食过于寒凉,损耗了脾脏的大量的阳气,脾阳虚,使脾脏功能下降,脾脏因功能下降就不会产生出足够的气血以供应全身,由于脾脏产生的能量不足,所以就会在肾中提出一部分能量,以供给全身脏腑,且因功能下降而影响体内的水液代谢,使水湿之气弥漫于体内。

    如此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脾肾双虚。

    由于过食寒凉损伤脾胃,因此脾胃功能下降,使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功能下降,造成中焦郁堵不通畅。






    心主神,肾藏精,心肾相交,人才有精神。

    上焦火热,下焦寒凉是中焦脾胃失于斡旋造成的呢?

    太阳光照射水,水化为水汽上升,水汽聚而为云,云聚为雨,雨水又回到大地,这是天地之相交。

    肾水寒,寒水化为气,在肝脏的作用下而上升于心,气因携带水之寒而平衡心火,使心火不亢奋。心火热,心火气在肺金的作用下降,化为温水而下降于肾,金水携带着心火之温使肾水不寒。中医称之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不管肾气上升于心,还是心火下降于肾,必须过中焦,但由于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之阳,使脾胃失于斡旋,而造成中焦的郁堵不通。

    所以肾水上升,升得不畅快,而转而下行,时间长了,就造成下寒,心火下降,同样因中焦的郁堵,而下降不顺,其气反而上升,所以就造成上焦火热。

  • 龙葵
    回复
    2024-03-08 06:06:26

    肝气郁结其实就属于中医的一种名词,中医认为肝脏本身就是人体内脏相当重要的一个器官,可以有效达到舒畅人体的作用。

    可是如果出现运行不通畅,这自然就会形成肝气郁结,容易会危害到个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会有哪一些主要的症状呢?

    其一:肝郁脾虚

    此时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抑郁,腹部疼痛,精神疲倦,四肢冷痛,还有肌肉消瘦等等。

    中医认为这其实和个人的健康有关,一定要尽快的去改善,否则就容易会出现太多的隐患。

    其二:气虚血瘀

    如果血气不好,自然就会导致血液的运转受到影响,肝气郁结的主要症状是形成肝火,比如会有心情忧郁,胸闷气短等现象。

    另外也会有月经不调,黄褐斑增加,皮肤粗糙以及乳房膨胀,也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肌肤色素,爱美的朋友也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改善气滞血瘀。

    其三:肝气郁结犯胃

    而一旦肝气犯胃,这就容易会导致胃部疼痛,情绪抑郁,食欲不佳,或者是胃反酸等现象,这类情况在中医上出现的几率较高。

    其四:肝郁化火

    这一种情况一般都和情志不顺畅有关,比如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此时就会郁郁寡欢,会有一种急躁易怒的表现,而且还会面红目赤。

    甚至还会有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众多的症状,所以一定要引起生活的重视。

    中医会觉得肝气郁结是一种出现几率比较高的疾病,而这种疾病的出现要想达到防护的作用, 首先就应该了解症状,在针对症状时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缓解效果。


肝有毒素是怎么引起的

肝郁脾虚会引起什么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