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证等,介绍得更为清楚。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拨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非药物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故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多种具体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因此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1.吸拔的方法。
(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
罐吸着在皮肤上
多采用以下两种用法:
①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②闪火法:用螺丝刀或者其他带隔热柄的金属棒,一头缠绕少量脱脂棉,制成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上的脱脂棉稍醮95%酒精,以不下流为度,随即点燃。
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因此优于投火法。
(
2.抽气罐:抽出空气
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2.各种拨罐法的运用。
(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
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
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十数个。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
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
3.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
严重瘀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瘢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
4.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示、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治疗各种类型的糖尿病。
【取穴】三焦俞、肾俞、石门、华伦夹脊、三阴交。
【用法】以上穴位千拔罐后各留罐10~15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用法】取上穴,同时采用多个火罐分别吸拔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或采用背部前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肾俞段涂抹润滑剂,然后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瘀点为止,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肺俞、脾俞、膈俞、足三里。
上消配大椎;中消配胃俞、曲池;下消配肾俞、关元、复溜。
【用法】同时采用多个火罐分别吸拔上述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阳池(双侧)、华伦夹脊。
【用法】先用单个火罐吸拔阳池,留罐10分钟,然后在华伦夹脊和罐口分别涂抹石蜡油加以润滑,于华伦夹脊走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天枢、阳池、肾俞、三焦俞。
上消配肺俞、太渊;中消配脾俞、胃俞、曲池;下消配关元、大肠俞、太溪。
【用法】同时采用多个火罐分别吸拔各个穴位,留罐10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取穴】大肠俞、阳池
上消配肺俞、大椎;中消配胃俞、曲池;下消配关元、肾俞。
【用法】同时采用多个火罐分别吸拔各个穴位,留罐10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肾俞、肺俞、胃俞、大肠俞、阳池。
【用法】分别用单个火罐吸拔各个穴位,留罐10分钟。
每天选用1侧穴位,复日更换。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穴】肾俞、肺俞、脾俞、肝俞、廉泉、中脘、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然谷。
【用法】同时采用多个火罐分别吸拔各个穴位,留罐10分钟。
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瘢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
注意罐子的清洁
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
以防止感染
3.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醮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4.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5.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6.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7.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8.留罐时间不可过长,否则皮肤会起水泡。
如有水泡现象发生,首先应注意保护以防止水泡擦破引起感染,然后去医院请医生酌情处理。
9.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10.体质过于虚弱者、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不宜拔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