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自我防治》是2015年12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向东。
技术一。
拔罐部位:内关、心俞、膻中;脾阳不振者加厥阴俞、部门;痰浊痹阻者,加支沟、丰隆、中脘、足三里;瘀血阻络者,加膈俞、郄门;寒凝加大陵、关元。
操作规程: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
各法均拔罐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附:郄门穴:手厥阴心包经郄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支沟穴: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仲臂俯掌,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
技术二。
拔罐部位:①大椎、神道、肝俞;②神柱、灵台、心俞;③脶俞、厥阴俞、内关。
操作规程:每次1组,先刺20分钟,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日1次或隔日1次。
技术三。
拔罐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大杼至膈俞,任脉的天突至巨阙,手厥阴心包经的曲泽至内关,督脉的大椎至筋缩。
操作规程:以上四条经脉,每次选择1条。
先在所选经脉上涂抹适量的润滑油,选择大小适当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经脉,然后沿着所选经脉来回推动火罐,以皮肤潮红为度,起罐后将背部油膏擦干净。
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
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或含服速效救心丸。
经上述休息及用药,心绞痛发作可在数分钟内缓解。
如果心绞痛持续15分钟以上未能缓解,应考虑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要按急性心肌梗塞救助。
2.至阳穴拔罐缓解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家人可给患者在至阳穴拔罐,留罐10分钟,效果很好。
至阳穴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
3.足部按摩治疗冠心病:足部按摩可减少心绞痛发作。
平时可进行足部按摩,先用力按压涌泉穴2~3分钟,向右旋转第
2.3足趾各2~3分钟,然后按揉各足趾,推擦足底正中线皮肤直至皮肤潮红。
每日2次
4.注意平时饮食起居,平时坚持按医嘱用药,避免突然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过饱餐及高动物脂肪、高热量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大便干燥及排便费力屏气;应戒烟,不酗酒,以减少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因素。
5.注意均衡饮食:主食粗细搭配,副食注意进食低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常吃洋葱、大蒜、山楂、酸奶、鱼油等,有利于改善血液黏度和血管情况。
1.辨证要点
(
1.辨疼痛发生的部位:局限于胸膺部位,多为气滞或血瘀;放射至肩背、咽喉、脘腹、甚至手臂、手指者,为虚损已显,邪阻已著;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多为寒凝心脉或阳气暴脱。
(
2.辨病性:年壮初痛者多实证,应辨别属痰浊、阴寒、瘀血;久病年老者多虚证,应辨别属气虚、阴虚、阳虚。
2.治疗原则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3.应急措施急性发作时可选择以下药物;心痛舒喷雾剂,对准舌下,每次喷雾1~2下;速效救心丸10~15粒,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3~5粒,舌下含服;川芎嗪注射液120~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
4.分证论治
(
1.心血瘀阻
主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每次200mg,3/d,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00mg,3/d;或复方丹参滴丸,每次3片,3/d。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2g,生地黄10g,赤芍12g,川芎12g,牛膝12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桔梗6g。
(
2.阴寒凝结
主证:胸痛彻背,喘不得卧,遇寒加剧,得暖痛减,面色苍白,四末欠温;舌淡,苔薄自,脉弦紧。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麝香保心丸,每次1~2粒,3/d。
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
药用薤白10g,枳实10g,桂枝10g,炮附子10g,细辛3g,干姜6g。
(
3.痰浊壅塞
主证: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寒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咳吐痰涎;苔白腻或自滑,脉滑。
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药用瓜蒌15g,半夏10g,薤白10g,石菖蒲10g,枳实10g,厚朴10g。
(
4.气阴两虚
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支(10m
1.,3/d,4周为1个疗程;或滋心阴口服液,每次1支(10m
1.,3/d,4周为1个疗程。
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药用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0g,白芍15g,桂枝6g。
(
5.心肾阴虚
主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无苔或有剥裂,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加减
药用熟地黄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淮山药15g,茯苓15g,甘草6g。
(
6.阳气虚衰
主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自或紫黯,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药用人参10g,附子10g,肉桂6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山药15g,枸杞子12g,当归10g,杜仲10g。
若出现心阳欲脱之危候,急用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每次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
5.针灸疗法主穴心俞、厥阴俞。
每次取主穴一对或一侧,不留针,1/d,12~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虚寒者配内关、通里穴,针后加灸,寒重时加灸肺俞、风门穴,肢冷重时加灸气海或关元穴;痰浊者配巨阙、膻中、郄门、太渊、丰隆穴,针用泻法;瘀血者配膻中、巨阙、膈俞、阴郄穴,针用泻法。
【预防】注意避免寒冷刺激;注意养性怡情,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起居有节,不可劳累或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禁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久病年迈应加强体育锻炼。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