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
技术一。
拔罐部位:阿是穴(腰部压痛点)、相应夹脊穴、背俞穴。
操作规程: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肌肉放松,用消毒后的皮肤针在腰部压痛点、相应夹脊穴、背俞穴周围均匀叩刺,力量适中,以皮肤渗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拔罐时动作要快,要求用大口玻璃罐,每次拔出的皮肤渗出液、血液以2~3ml为宜。
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阿是穴(腰部压痛点)、委中穴(双侧)。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各穴约0.2cm深,刺后立即在该处拔罐,使瘀血尽出凝结后取罐,每六出血约1~2ml。
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三。
拔罐部位:委中穴(双侧)。
操作规程:取患者站立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棱针一枚,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委中部青紫脉路处与皮肤成60度、斜刺人脉中后迅速将针退出,使瘀血流出。
可使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排出。
待瘀血行停止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最后以创可贴保护针孔,以防感染。
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附:委中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腰肌劳损主要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腰部或腰骶部酸痛或肿痛,反复发作。
疼痛可在劳累后或气候变化如阴雨天气时加重,病多反复,缠绵不愈。
根据劳损的部位不同,可有比较广泛的压痛,脊柱活动多无异常。
如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柱侧弯、生理前突改变。
个别患者有下肢牵制性疼痛,但无窜痛和肌肤麻木感。
治疗方法
1.刮痧疗法刮拭部位:头面部:人中;背部:风府、膈俞、肝俞、忐室、肾俞、命门、次髂、腰阳关;下肢:委中、阳陵泉、太溪、照海、足三里、昆仑;下腹部:关元。
刮拭手法:首先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年龄大小、胖瘦、承受能力等不同而辨证采用补法、泻法、补泻结合的刮拭手法,循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胃经、胆经、膀胱经、肾经,重点刮拭人中、腰阳关、委中、足三里。
刮拭后进行拔罐疗法
2.拔罐疗法拔罐部位:肾俞、命门、次髂、腰阳关、委中。
生活中人们不注意正确的站立、用力等姿势,腰部多年负重劳动,长期造成腰骶部劳损、后关节紊乱即所谓关节炎综合症,都称腰肌劳损。
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活动受限。
骶韧肌痉挛,压痛;腰部韧带浅压痛。
多数病人前屈受限,而后伸可以,严重者可出现护痛性脊柱侧凸,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刮拭人中穴能疏通督脉,以行气化瘀、利腰脊,可治腰脊强痛;肾俞补益肾气;志室、太溪滋补肾阴;命门温身益精;委中为治腰脊痛的远治穴;昆仑活血化瘀;阳陵泉、足三里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刮痧后皮肤汗孔开泄,行气活血,中药刮痧油渗人体内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继而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免疫能力,使受损的组织修复。
刮痧与拔罐点、线、面结合的治疗特点,可同时对多个腧穴进行有效刺激,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高等优点。
腰肌劳损,是现代人常碰到的一个健康问题,它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腰部疼痛、腰部水肿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
因此,当出现腰肌劳损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治疗, 因为工作的关系,大多数人因习惯性姿势不良,致使腰肌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因为急性损伤治疗未愈,或者冒雨受寒,受湿等原因均可引起这方面病症,艾灸疗法是可以有效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除了艾灸还有其他的方法也能有效,具体如下:
一.按摩疗法 以掌根和拇指拨揉腰椎两侧肌肉数次,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再用拇指重按腰部环跳、肾俞、 志室、大肠俞、委中穴,每穴按压2分钟 可反复数次。
接着用腰部后伸板法,患者取侧卧位用手掌搓揉腰部数次,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同时配合腰部侧板法左右各一次。
对于脊柱侧弯者在按摩前可先作腰部牵引。
二.拔罐疗法 拔罐可以去除寒气、活血止痛、舒活筋骨等疗效,对机体起着良性刺激作用,可以治疗腰肌劳损。
注意事项:拔罐器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用酒精点着火的时候,一定要把火离拔罐者远一点,避免烫伤皮肤。
找准正确的穴位,在后背胃的两边不能拔罐。
三.日常保健护理腰肌劳损 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腰部用力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弯曲的工作时,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
腰肌劳损由多种原因造成,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够快速和,有效的祛除病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