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乳腺增生:心口拔罐 2. 月经不调:血热血寒型都可拔罐 3. 痛经:拔罐止痛防痛 4. 盆腔炎:体寒用针罐配艾灸 5. 带下症:湿热型针刺寒湿型艾灸 6. 产后缺乳:乳根穴拔罐通经脉 7. 子宫脱垂:多种拔罐法加保养 ...。
技术一。
拔罐部位:膀胱经、阿是穴。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在背部寻找反应点,如敏感点、条索状结节、红色或褐色斑点。
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胸3至胸10脊柱两侧沿膀胱经、华佗夹脊穴叩刺,再重点叩刺反应点至皮肤潮红微渗血,再用闪火法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阿是穴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位,在背部寻找反应点,如敏感点、条索状结节、红色或揭色斑点。
反应点确定后,皮状常规消毒,用二棱针挑破该点皮肤.继续挑割皮下组织,可见到白色纤维物.一次数根至挑断为止,注意不可挑刺过深,一般0.2~0.3cm。
挑完后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挤压出血或加拔火罐排出瘀血。
完毕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血迹,在针孔处贴上创可贴即可。
每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三。
拔罐部位:肝俞、膏盲穴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选用中号三棱针点刺以上穴位0.1~0.2寸,接着用中号玻璃罐在点刺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待瘀血凝结成块后起罐。
适用于肝郁痰凝型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附: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目前医学界比较公认的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是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进入青春期的女性的乳房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中医认为是易躁易怒易忧、思想压力大、多愁善感、焦虑上火、肝火太盛、肝脾之气淤结而成。
肝火太盛必影响内分泌等
由于这种改变,在这之前,都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乳腺增生需要治疗,用能调解内分泌的得甫乳淑灵茶,缓解疼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还有物理疗法:一,拔罐治疗此法其原理与刮痧差不多。
刺络拔罐,取75%酒精局部或穴位消毒,在膻中,局部,乳腺增生患者用中医并配合采用经络拔罐疗法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乳痛、乳腺肿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膻中、乳根,膏肓、天宗、肝俞、太冲可以刺络拔罐。
上罐时间10-30分钟不等,可以循序渐进的,不要开始就很长时间,以自己可以耐受为度二,刮痧治疗用刮拭背部乳房的对应区(即背部与前胸乳房对应的部位),先涂刮痧油,然后从上向下、从内向外依次刮拭。
对于刮板下发现的结节、砂粒、条索状物要重点刮拭。
这些部位相对应的胸前处就是乳腺增生的部位。
再刮拭脊椎,以及两侧的膀胱经,相平行的夹脊穴可以巩固治疗的效果。
刮拭过程中痧出的越彻底,乳腺增生物消退的越彻底。
还可以在膻中刮,从上到下刮起,从内向外刮拭。
乳腺增生以乳房疼痛、肿块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多因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乳腺增生的疼痛、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月经前疼痛明显,肿块变大,月经结束后疼痛消失。
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冲任、化痰散结为原则。
外法调理一方面可以疏通腿部的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另一方面可刺激或艾灸以下穴位:膻中(气会穴)乳根(宽胸理气)屋翳(散结化滞)期门、太冲(疏肝理气、化滞散结)丰隆(除湿化痰、通络消肿)关元、三阴交、肝俞、肾俞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