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拔罐

小儿遗尿的拔罐疗法(拔罐补泻的方法)

时间: 2022-12-06 22:18:49

五十三、小儿遗尿 五十四、积滞 五十五、小儿痿证 五十六、小儿多动症 五十七、粉刺 五十八、丹毒 五十九、瘾疹 六十、蛇串疮 六十一、狐惑病 六十二、湿疮 六十三、疔疮 六十四、乳痈 六十五、腰脊痛 六十六、落枕 六十七、漏肩风 六十...。

1.小儿遗尿的拔罐疗法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才知的一种病证。

3岁以下的小儿大脑未发育完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尿床不属病态,而年长小儿因贪玩、过度疲劳、睡前多饮等偶然尿床者不属病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因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

一般分为先天不足、肺脾亏虚和下部湿热2型。


一.先天不足、肺脾亏虚
(
一.症状面色淡白,精神差,反应迟钝,白天小便也多,疲劳后尿床加重,重者四肢寒冷,腰腿无力,大便质稀,舌淡。

(
二.治法(
1.选穴膀胱俞、气海、关元、三阴交。

(
2.定位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孔。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

(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5~10分钟。

之后在气海、关元穴用艾条行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下部湿热
(
一.症状尿频量少,色黄味臭,外阴瘙痒,烦躁易怒,面唇红赤,口干舌红,舌苔黄。

(
二.治法(
1.选穴气海、阴陵泉、三阴交、行间。

(
2.定位气海:见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见前

行间:在足背,当第
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

各穴拔罐后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
1.实施灸法时应注意避风,保暖。

(
2.治疗期间应培养患儿按时排尿的习惯,夜间定时叫醒患儿起床排尿。

(
3.平时勿使孩子过度疲劳,注意适当加强营养,晚上临睡前不宜过多饮水。

(
4.要对患儿耐心教育,鼓励其树立自信心,切勿嘲笑和歧视,避免其产生恐惧、紧张和自卑心理。


四.病例
黄某,男,10岁。

学生,从小到大夜夜尿床,从未间断。

智力发育正常

就诊时,面色白,体瘦,舌苔薄白,诊为肺脾亏虚。

取膀胱俞、气海、关元、三阴交。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5~10分钟。

之后在气海、关元穴用艾条行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疗程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继续巩固治疗2疗程,病情基本控制。

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2.拔罐补泻的方法

拔罐是现在很时兴的一种养生方式!至于拔罐补泻呢?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拔罐补泻的 方法 ,欢迎大家的阅读!拔罐补泻的方法
1.罐法补泻源流 罐法,古称“角法”,最早记载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方:以小角角之”。

后世医家对此疗法的功效、适应证、临床应用多有论述。

随着罐具制作方法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罐法已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罐法的补泻,古籍中论述不多。

唐代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中记载:“患歹奄等病必瘦,……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此乃言泻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述:“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罐中有水气出,风寒尽出……,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此乃言补。


2.罐法作用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具有机械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

治疗时,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

由于红细胞破裂,出现自身溶血现象,使表皮紫黑,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功能恢复,疾病逐渐痊愈。


3.罐法补泻的操作方法 罐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灵枢·经脉》篇中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乃其补泻的基本原则。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 总结 出火罐疗法补泻操作手法如下。

(
1.罐大火猛快扣,病人自觉气被吸出为泻;罐小火弱缓扣,病人可感暖气透入为补。

(
2.多罐久留局部青紫为泻;闪罐频拔局部潮红为补。

(
3.刺络拔罐为泻;循经走罐为补。

4 病案举例 例1:魏某,女,3岁,初诊时间:1994年4月3日。

家长代诉:左侧口眼斜1天。

伴额纹消失,露睛,口角流涎。

患儿平素易感冒,此次为感受风寒所致。

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寒阻络。

西医诊断:左侧面神经麻痹。

小儿为纯阳之体,禀赋不足,形体未实,气血不充以致卫外不固,外邪侵袭,络脉失养而发病。

病位在经络,治以扶正祛邪通络为法。

复因患儿年幼畏针,故在患侧施以闪罐疗法,随拔随取,每次治疗15分钟,其间休息2分钟~3分钟,拔至患侧面部潮红而不紫为度。

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闪罐治疗后辅以轻柔按摩。

7天后患儿不针而愈

例2:谢某,男,42岁。

初诊时间:1995年11月22日。

主诉:腰部强痛,难以站立半天。

因天气突变患者未能及时加盖棉被,晨起即感腰部强痛,局部发冷,难以站立且逐渐加重,家属用车载至我院求诊。

视患者正值壮年,既往无腰痛病史。

诊断为腰痛

辨证为寒邪外束,气血凝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治以祛邪通络为法:选4.5cm口径竹罐,取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穴,猛火带扣。

5分钟后患者矢气频频,7分钟后火罐脱落,患者已能扶椅站立,但左右转侧不利。

休息15分钟后再以原法拔罐,取罐后患者即可自行离去。

5 讨论 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主要用于治疗经络系统的疾病。

罐法临床治疗效果与罐法火力大小的关系密切,因为火力大小所造成的负压程度是影响或补或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掌握熟练的操作手法至关重要。

罐法的补泻操作手法应遵循中医“因人而异”的治则,体壮气盛者,宜用大罐猛火快扣,留罐时间长的方法;如达到泻的目的,但未获得治疗效果者,须借助 其它 治疗手段;体弱体虚者,宜用小罐弱火缓扣的手法,以达到补的目的。

总之,准确辨证,细心领悟,方能得心应手,为患者解除疾苦。

拔罐的作用机理
1.负压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 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使热寒得以交换。

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

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3.拔罐疗法?拔火罐有什么好处?拔罐有什么好处和注意的

1,拔罐疗法 好轻松拔罐疗法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为流传。

好轻松拔罐器扬弃了古老点火拔罐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改点火烧真空为真空枪抽抽真空,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充血,促使人体经络通畅﹑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

好轻松拔罐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家庭自我保健。

2,治疗作用好轻松真空拔罐器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适应症【好轻松真空拔火罐主治】 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脑血栓、感冒、神经性头痛、腰腿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腹泻、哮喘、便秘及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病患。

【兼治】 咽喉肿痛、耳鸣、耳聋、慢性鼻炎、风火牙痛、妇女月经不调、通经、盆腔炎年、小儿遗尿、小儿厌食、蚊虫叮咬、肥胖等病症。

拔罐作用3,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根据所需拔罐部位,选取不同规格的罐具,以防漏气或选取弧形罐。


2.罐子拔上后不要移动体位,在使用多拔罐疗法时,拔罐与拔罐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不宜排列过近。


3.高热,昏迷,抽搐等急性,危重病人应先明确诊断病情以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4.拔上罐以后,须询问病人感觉怎么样,如有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的感觉都属于正常反应。

如病人感觉过紧灼痛

难受可能是吸拔力过大或此处不适宜拔罐,或改用小拔罐。


5.拔罐,起罐时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