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艾灸养生>拔罐

产后缺乳的拔罐疗法

时间: 2022-12-06 22:20:58

药膳食疗有时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缺乳有较好的疗效,猪蹄豆腐汤、黄酒炖鲫鱼、黄花菜瘦肉粥、黄酒鲜虾汤都是效果颇佳的催乳方。

1.产后缺乳的拔罐疗法

2.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疗产妇生产后的疾病?

产后缺乳 产后哺乳期间,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乳儿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虚证可兼见乳汁清稀、面色苍白、饮食减少等症状。

实证可兼见乳房胀痛、胸闷、便秘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

2胸腹部:膻中、乳根、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内关、外关、合谷。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是指产妇分娩后,由于不协调的局部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疼痛。

产后腹痛以经产妇,特别是急产后多见。

一般于产后1~2天即可出现。

腹痛轻者,可逐渐自行消失。

重者疼痛多为阵发性,哺乳时疼痛加重。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腰阳关。

2腹部:天枢、归来、气海、关元。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难是指妇女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大肠俞。

2胸腹部:中府、中脘、天枢、气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指妇女产后8小时后尚不能正常排尿的症状。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初产妇,特别是手术产及行会阴切开术者居多。

多兼见小腹急胀,或胀满而痛,或排尿淋沥不断,或夹有血丝、面色白或晦暗、四肢无力、腰背酸痛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肾俞、膀胱俞。

2腹部:中极、曲骨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产后宫缩无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及缩复功能不良者,称为产后宫缩无力。

主要表现为产后出血,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

出血多时,血色暗红或有凝块,可于产后24小时内达400毫升以上。

依出血的多少,产妇可兼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状态。

【拔罐部位】 1腹部:关元、子宫穴。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产后发热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可持续发热不减,或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如在产后1~2天内,有轻微发热,不兼有其他症状,一般能自行退热,此为生理性发热,不是病态。

或产后3~4天内,泌乳期间有低热,俗称“蒸乳”,这种现象以后会自然消失,不属病理范围。

【拔罐部位】 1背部:风门、膈俞、肾俞。

2腹部:关元、中极

3上肢部:曲池、列缺、合谷。

4下肢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

产后小便频数、失禁 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日夜数十次,或产后不能约束小便而自遗,前者称产后小便频数,后者称产后小便失禁。

本病多因妇人产后膀胱受损或气虚不固而致。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膀胱俞。

2腹部:关元、中极

3下肢部:太溪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多发于妇女哺乳期,尤其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发病部位大多在乳房上方,常为单发。

初期时,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或有包块,皮色或白或红,伴发热恶寒。

成脓期时,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并有持续啄痛,乳头可有脓液排出,久则溃烂流脓,如排脓不畅、肿硬不消、余热不退,则要迁延时日。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胃俞。

2胸腹部:乳根、膻中、期门、中脘、天枢。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行间。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或月经期。

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扁平性,或呈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不硬,周界不清,推之可动,经前增大,经后缩小,病程长,发展缓慢,此病多发于30~40岁妇女。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胸部:膻中

3上肢部:外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3.拔罐可以治病么?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瘀血,调动人体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中医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对于拔罐的原理中医和西医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适应症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症、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赤带、妊娠呕吐、产后缺乳、产后腹痛、人工流产综合征、脏躁、阴挺、阴吹、阴痒、不孕症、产后大便困难、产后发热等。

5.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小儿呕吐、小儿泄泻、小儿厌食、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皮肤科疾病:缠腰火丹、银屑病、牛皮癣、斑秃、湿疹、瘾疹、风瘙痒、漆疮、疥疮、蛇皮癣、皮痹、白癜风等。

7.五官科疾病:针眼、睑弦赤烂、流泪症、沙眼、目痒、目赤肿痛、目翳、远视、近视、视神经萎缩、鼻塞、鼻渊、鼻鼽、咽喉肿痛、乳蛾、口疮、牙痛、下颌关节紊乱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