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乳腺增生:心口拔罐 2. 月经不调:血热血寒型都可拔罐 3. 痛经:拔罐止痛防痛 4. 盆腔炎:体寒用针罐配艾灸 5. 带下症:湿热型针刺寒湿型艾灸 6. 产后缺乳:乳根穴拔罐通经脉 7. 子宫脱垂:多种拔罐法加保养 ...。
带下病 健康女子从阴道内流出的质清而黏稠的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来润泽阴道,此即生理带下。
如果量多,持续不断,或颜色、性质、气味等见异常变化,并伴有面色萎黄、精神疲倦、乏力、腰酸腹冷、小腹坠胀、阴部瘙痒、小便短黄等症状,即为带下病。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八髎。
2腹部:气海、归来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样、有臭味、月经失调、尿频或排尿困难、腰腹部坠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八髎。
2腹部:中极、归来、子宫穴。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妇科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症状。
瘙痒多发生在阴蒂及小阴唇区,严重者可波及整个外阴部及肛门周围。
婴幼儿、成年人及老年妇女均可发生,但绝大多数为更年期妇女。
瘙痒程度不一,轻者为间断性、阵发性,重者可持续发生,以致坐卧不安,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使人变得衰弱、憔悴、急躁和高度神经质。
患处皮肤由于反复刺激和搔抓可继发病变。
【拔罐部位】 1腹部:中极。
2下肢部:足三里、阴廉、三阴交、太冲。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位置沿阴道下移,低于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部分或全部子宫脱出阴道口外。
常伴有小腹坠胀、带下量多、腰酸腿软、气短神疲、头晕等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大椎。
2背部:肾俞、八髎
3胸腹部:膻中、中脘、气海、子宫穴。
4下肢部:阴陵泉、三阴交。
①针灸疗法:主穴:维胞穴,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子宫穴,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
配穴:长强、百合、阴陵泉。
每周行针2~3次,每次留针20分钟,2~3周为1个疗程。
②外治法:丹参、诃子肉各15克,五倍子20克。
煎水趁热熏洗
蛇床子、黄柏各20克,乌梅10克,苦参30克。
煎水趁热熏洗
③人参升麻粥:人参5克,升麻3克,粳米50克,先煎人参、升麻取汁,与粳米共煮为粥。
每日2次,早晚分服,7~10日为1个疗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