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缺锌和铅怎样查

时间: 阅读:1914
缺锌和铅怎样查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10-21 10:00:38

这种情况可以给宝宝检查一下微量元素,当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身体内具体缺什么样的微量元素就能够显示出来。另外如果宝宝身体里面缺锌会导致食欲下降或者出现挑食、厌食的表现,也会影响宝宝的发育,造成发育迟缓。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给宝宝补锌,可以直接服用补锌的口服液,也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15 23:23:06

    做骨密度检查和微量元素检查,花钱什么的先都不说,最关键是让孩子受罪!如果宝宝睡觉、吃饭、精神状态都很好,身高和体重也在正常范围内,就不要带着孩子去了。

    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检查项目主要包括:钙、铁、锌、铜、镁和铅。常见方法有抽血和验头发两种,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本来就很少,仅仅靠几滴血做的检测,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因素。

    如果你家宝宝身体发育良好,身高、头围、胸围、体重等都达标,还能吃能睡能玩,大便都正常,那么就没有必要做微量元素这项检查。

    如果你家宝宝的身高正处于正常身高范围内,那就没有必要做骨密度这项检查,只要平常的饮食中钙是足够的,孩子自然会生长的很好,不需要额外的补充。

    骨密度代表的是骨骼内钙质沉着的程度,成人骨密度低一般来说是缺钙的表现,但是儿童骨密度低是不一样的,如果小孩骨密度低,不用担心,这是好现象,证明宝宝骨骼在不停的发育生长,谈不上缺钙的问题。

    因为他长得快,才有更多的钙质沉着进去,也就是说骨头长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空隙,那么钙质才能被吸收进入到骨骼内。如果说没有空隙了那么就不长了,所以孩子骨密度不可能正常或超的,这样的话孩子等于不长个。

    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保证妈妈的营养均衡,宝宝就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若是配方喂养,配方奶中的营养素,完全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真的是骨密度低,又觉得一段时间内不能改善,那就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需要增加维生素D,帮助食物吸收到血液的钙,并吸收到骨骼内。

    卫生部早在之前发布了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特别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5 23:23:06

    现在国际上采取的查锌方法分为两种,其1是用头发进行化验,叫做发锌;另外1种叫做血锌,通过采血化验。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可能会遭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收集用具的污染等,都会产生1定的误差,所以目前比较准确判断缺锌与否的标准是,化验结果加上视察症状。通常缺锌会出现的表现有:1、食欲不振。孩子普遍食量减少,有的还会感觉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3、长不高。对1岁之内的婴儿,由于还不具有表达能力,所以父母的视察非常重要。孩子1岁之内是身高增长的第1个高峰期,每月都会最少增长2—3厘米,前半年乃至会每月长高4—5厘米,所以,父母根据监测孩子的身高状态,就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存在缺锌问题。4、头发长得慢。这1点父母常常会疏忽。比如,有的孩子头发长了大半年都不用理,这极可能是缺锌酿成的。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6、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7、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比如,常常感冒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8、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不过,单1的症状也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孩子是否是缺锌还要综合来斟酌。比如,食欲不好未必1定缺锌,由于这类厌食也可能属于神经性厌食。只有当其伴随其他症状时,才多是缺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15 23:23:06

    宝宝缺锌怎么办

     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促进宝宝生长发育与机体组织再生,并帮助宝宝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

      锌: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缺乏会导致胸腺发育不良、淋巴细胞萎缩、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严重缺锌还会引发侏儒症及原发性男性不育以及病毒性肝炎、肾功能不全、白血病、伤口不易愈合等。此外,缺锌的孩子还会出现厌食、胃口不佳等症状。那怎么样才能知道宝宝是否缺锌呢?

     如何知道缺什么,或者不缺什么呢?以前,医生会通过查头发的检查手段来判断宝宝是否缺微量元素,但存在误差,准确度不够。目前,一种叫验指尖血检测微量元素的新方法已逐步取代老方法,应用于临床。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取一点点宝宝的指尖血(4微升)进行检测,一周内就能取结果。通过筛查,家长可以知道自家宝宝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指标是否正常,或缺哪种微量元素。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很明确地指导家长是否需要给宝宝进补,是食补还是药补。

      婴幼儿却锌常常有以下表现:

     1、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

     2、生长发育缓慢;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

     3、智力发育不良: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4、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含饭,普遍食量减少,部分孩子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5、异食癖:咬指甲、咬衣物、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6、视力问题:视力下降,容易导致夜视困难、近视、远视、散光等;

     7、皮肤损害:出现外伤时,伤口不易愈合;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

     8、其他:烦躁、出汗、地图舌、指甲白斑、手指端多处肉刺、口腔溃疡、头发枯黄、稀疏或脱落。如果这样的话到医院抽血查微量元素,可以确定,如果是却锌的话除了上面说的食补以外可以喝补锌的口服液,效果也不错提高宝宝免疫力可补锌

     6个月内宝宝的`免疫力主要来源于母乳,6个月后母乳为宝宝提供免疫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辅食中获得免疫力,对宝宝来说很必要,它会使宝宝的免疫系统更完善。

     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促进宝宝生长发育与机体组织再生,并帮助宝宝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

     6个月内吃母乳的宝宝不易缺锌,6个月以后宝宝活动量加大,出汗量增多,锌就容易随汗液流失,宝宝易出现缺锌的症状,如头发枯黄、食欲不佳等。

      锌的真相

     大量锌的摄入可以抑制宝宝对铜和铁的吸收,当锌和铜比例大于10:1时,会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钙是我们平常饮食中摄入的最多的阳离子,钙含量高会损害小肠对锌的吸收,钙的含量超过锌的50~100倍时会影响锌的吸收,宝宝每天钙摄入200毫克时对人体锌的吸收和平衡并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妈妈不要盲目地补锌补钙,而要让宝宝的饮食均衡,才会使各种营养比例适中。

     血清中的铅、铜含量高,则锌就会低;但锌能抑制铅在宝宝肠道的吸收,预防宝宝铅中毒。

     锌还是大脑细胞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可以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维护宝宝大脑正常功能。

      最佳食物来源

     牡蛎、牛肉、动物肝脏、蛋、鱼是含锌量较高的食物。

     黄豆、扁豆、茄子、大白菜、白萝卜、金针菜、菠菜、芥蓝、茴香菜是含锌较高的蔬菜;核桃、花生是含锌较高的坚果;水果中以苹果的含锌量为最高。

      宝宝厨房

      鳕鱼毛豆

      原料 :鳕鱼1块、毛豆20克,清高汤、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鳕鱼洗净、蒸熟、碾成泥糊状。

     2。毛豆煮熟后剥皮,也碾成泥糊状。

     3。锅内放高汤煮沸,放入毛豆泥、鳕鱼泥略煮,再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营养盘点 :毛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易于被宝宝消化吸收;锌的含量也很高,是宝宝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

      适合月龄 :7个月以上的宝宝。

  • 空青
    回复
    2024-03-15 22:22:56

    1.到正规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查,去门诊,挂血液内科,抽血查,可以先咨询下医生,有些是可以通过体征判断出来的。

    2.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如果超标,容易造成慢性中毒,重金属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等等。

    3.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慢慢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默写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

    4.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使矿物质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它的毒性是潜在性的。

    扩展资料:

    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 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对什么是重金属,其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

    重金属非常难以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重金属

b型流感疫苗有什么用

打完流感疫苗注意事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