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缺铁的表现

时间: 阅读:14393
儿童缺铁的表现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10-23 19:10:51

会引起周身乏力,疲倦,厌食,皮肤黏膜苍白,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消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建议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对症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容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薯片和含防腐剂多的食物都要少吃。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16 09:09:56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6 09:09:56

    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

     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铁元素是人体中很重要的元素,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不能缺少铁元素的,一旦缺少铁元素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的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1

      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有哪些

     1、常常精神不振,面色、指甲苍白、口唇及舌淡红色或苍白。

     2、常容易累,活动较少,疲乏困倦,腿脚软弱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听故事等经常溜号。

     3、食欲下降,不爱吃饭,吃饭时容易口渴,要求喝水。

     4、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更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5、情绪易波动,烦躁不安,易怒或淡漠。

     缺铁严重,宝宝往往会有下列的病症出现。

     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会造成贫血。因为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贫血就会造成组织供氧不足而带来各组织系统的损害。长期缺乏铁降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即使在补充铁剂后也难以恢复。

     缺铁可以导致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爱哭,易怒,对新鲜事物反应不灵敏,对环境兴奋不大,不喜欢长久注意某种事物。由于缺乏注意力和坚持性而被认为性格障碍和情绪障碍,甚至被认为是多动症。这些孩子在做智能测试时,语言和操作能力都比正常孩子低。

     长期缺铁明显影响身体耐力,这是因为缺铁使肌肉中氧化代谢受损的缘故。同时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也会降低。缺铁性贫血使得机体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损、会增加铅的吸收,铅中毒的概率增加。

      宝宝缺铁的症状与后果2

      宝宝缺铁之外貌症状

     1、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脸色是否苍白,脸色苍白多数是由于贫血引起,还可以看看宝宝的口唇(嘴唇及舌头表面呈现白色或淡红色也是缺铁的症状)、眼睑、甲床(指甲或是趾甲覆盖的那块皮肤)是否苍白。

     2、宝宝除了面色苍白外,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折、易脱,指甲条纹隆起,严重者指甲扁平等,这都是缺铁的症状。

     3、宝宝眼白发蓝(在自然光线下,宝宝眼白呈浅蓝色)、掌心发白、头发枯黄,形成枕秃这也是宝宝缺铁的症状。

      宝宝缺铁之身体健康症状

     1、铁缺乏,使体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因而造成许多组织细胞代谢紊乱。临床症状和贫血程度与发病缓急有关,轻者除面色萎黄之外可无任何自觉不适。有些孩子可出现头发黄、嘴唇不红润、少微笑、食欲不振、经常头晕、眼冒金星等。

     2、严重贫血者,还可有舌炎、舌黏膜萎缩、舌头平滑、充血并有灼热感。有时还发生食道异物感、紧缩感或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缺铁还可引起吞咽困难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低色素贫血、吞咽困难、口角炎、舌头有异常感觉、指甲呈匙形等。

     3、缺铁的宝宝还有可能出现食欲不良、恶心、呕吐、便秘、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等等症状。

      宝宝缺铁之精神行为症状

     1、宝宝懒得动易累,腿脚软弱无力,看东西时易走神。

     2、脾气开始更极端化,总闹腾,不耐烦。

     3、2~6个月宝宝睡眠浅、易惊醒。

     4、宝宝不喜进食,偏食挑食,喝水特别多。

     5、3岁以上有的表现为易遗忘、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或表现为反应慢、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等。

      宝宝缺铁补铁须知

      1、不要盲目补铁

     若是家长怀疑宝宝缺铁,有条件的最好去做个元素鉴定,看看是否真的缺铁很严重,不要看到宝宝贫血就大量地给宝宝补充铁,这样做非常的危险,宝宝如果铁过量有可能会导致宝宝成年后各种疾病,如: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各种肿瘤,所以不要盲目的给宝宝补充铁。拿不准主意的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铁。

      2、食补需循序渐进

     宝宝缺铁补铁一般都是食补,所以每次添加新的食物量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种类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添加新的食物时,一种食物一次性不宜摄入过多,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一次性摄入一种食物过多易发生过敏反映,如:腹泻,少量摄入可降低风险。婴儿每日的需铁量为10毫克,满足即可,过多也没有什么好处。

      宝宝缺铁补铁食物

     宝宝满4个月后要按月龄给宝宝添加含铁多的辅食,先从菜水、蛋黄开始,以后逐渐添加新鲜菜泥、肝泥、肉泥及铁强化食品(如强化米粉、奶粉等)。

     当宝宝的'食物从辅食过渡到正常膳食后,妈妈可将其食谱内容扩大,增加黑木耳、紫菜、芝麻、大豆及其制品等食物,并让宝宝多吃新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味精尽量不要用。

     妈妈可以同时给宝宝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样可促进铁的吸收。比如在饭前给宝宝吃一个西红柿或喝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菠菜、番茄、菠萝、草莓、柑橘等。

      富含铁的食物:

     1、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 100克猪肝含铁 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婴儿食用。

     2、各种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欢。

     3、鸡蛋黄:每 100克鸡蛋黄含铁 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它营养素,所以它仍不失为婴幼儿补充铁的来源的一种较好的辅助食品。

     4、动物血液: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不过食用时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加工成血豆腐食用最好不过了。

     5、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在我国人民营养及儿童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及地位,已有不少营养学家提到过。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 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 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

     6、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多种婴幼儿食品中,深受儿童们欢迎。

     7、绿色带时的蔬菜: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儿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比如芹菜、小白菜、生菜等。而且蔬菜中也有富含铁的种类,如胡萝卜、菠菜、金针菜。

     8、木耳和蘑菇: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 1OO克含铁 1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16 09:09:56

    儿童缺铁主要的表现是缺铁性的贫血,主要表现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两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常见的表现有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为明显;易疲劳,不爱活动;年龄大的宝宝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肝脾可轻度肿大;食欲减退;异食癖(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宝宝。贫血明显时,可有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也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大的孩子可以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的表现。另外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的表现,比如食欲减退,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吃墙皮、煤渣等。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腹泻,个别孩子还出现口腔炎、舌头萎缩。另外,如果缺铁比较明显,孩子可以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都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另外,如果明显的贫血、缺铁可以出现心率增快。缺铁容易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造成孩子感染。

    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绿色的菜,像木耳、蘑菇这些蔬菜里面铁的含量也都很高。儿童生长发育期间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也是比较多的,缺铁也是比较常见的,孩子缺铁会表现出脸色发白、容易疲劳、没有精神、免疫力低下,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如果孩子出现缺铁的情况,建议家长先去医院给孩子做一下相关检查,如果缺铁则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铁。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6 08:08:46

    当幼儿发生缺铁时,组织缺铁的症状则有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乳头萎缩、舌炎、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如何知道自己缺锌

缺铁为什么会咬手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