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恢复之后,建议适当的休息三到七天左右再注射流感疫苗。因为如果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下,那么注射疫苗之后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发烧或者是心情烦躁以及头晕、头痛等身体不适反应。所以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注射疫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注射疫苗后的不适反应。
感冒期间尽量不要打流感疫苗。大部分流感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感冒之前提前注射能让身体产生抗体,当流行性病毒传播时能起到抗病能力,降低被感染几率。若已经患感冒再注射流感疫苗,起不到其预防作用,反而会升高体温,加重疾病。期间要多喝水,多注意休息,补充足够营养。当病情好转之后再选择正规医院打流感疫苗。
出现哪些情况不建议打流感疫苗?
1、有过敏症状。患有哮喘、荨麻疹、湿疹和过敏性体质的人尽量不要打流感疫苗,以免产生过敏反应。另外患有传染病正处于恢复期也不能打疫苗,不然会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加重原有病情。
2、腹泻。腹泻期间不能打流感疫苗。因为频繁拉大便会加快疫苗代谢速度。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可干扰病毒疫苗,在体内产生免疫系统。
3、患有严重疾病。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活动性结核时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因为体质差,打流感疫苗后可能有轻度反应,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最终加重病情。
4、神经系统异常。患有癫痫、精神病以及脑炎后遗症的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不然会刺激疾病,导致病情发作。
病情分析:您好,宝宝感冒,流鼻涕,感冒期间,免疫力低下,打预防针易引起不良反应等,所以应暂缓注射。指导意见:1:您好,宝宝在感冒期间应暂缓注射预防针,加强护理,给宝宝多喝水,流鼻涕可以吃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2:可以等宝宝感冒好了,不流鼻涕,没有发烧等症状后再给宝宝打预防针。祝宝宝早日康复~
1 宝宝流感疫苗有必要打吗
流感病毒有不同类型,宝宝年纪小,抵抗力弱,即使痊愈了也应接种流感疫苗。当然,为预防疾病,未感染流感病毒的宝宝在没有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也应当接种。
1、0-6月龄:不建议接种,但看护人员需要接种。
2、6-35月龄:建议接种。首次接种,0.25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间隔4周后可以再接种一次,剂量同前。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儿童,接种一次即可。
3、3岁以上儿童:建议接种。0.5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2 宝宝流感疫苗什么时候打一般在每年的9-11月份打流感疫苗都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大部分流感都是出现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而《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再加上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会在夏季末期开始提供使用,所以我们最好每年的9-11月份,流感还没有大范围爆发的时候打。
再加上流感疫苗所带来的免疫力只能持续一年,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每年最好都要打当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3 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宝宝1、6个月-3岁的宝宝需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分两次完成。
2、没有患先天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宝宝也适宜接种流感疫苗。
3、没有过敏体质、不对鸡蛋过敏的宝宝也适宜接种流感疫苗。
4、没有生病、未在短时间内接种过疫苗的宝宝也适宜接种流感疫苗。
4 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宝宝1、不足6月龄的婴儿。
2、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的儿童。
3、为特异性体质,有严重过敏的患儿。
4、疾病急性期,有发热表现的患儿。
5、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儿童。
6、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
感冒了是能去打疫苗的,即使再去打疫苗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建议您等孩子痊愈再行接种。因为接种疫苗后还可能偶合其他疾病。一种情况是,被接种者正处于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刚好发病;另一种可能是被接种者已患有某种疾病,但临床症状不明显,接种以后,症状表现明显或加重;还有些慢性病人在接种后发生症状加重或急性发作的情况,这一些情况统称为偶合或诱发。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1-15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7-91%;65岁以下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87%流感相关的住院;60 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保护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的效力为58%;为敬老院和慢性病护理机构中的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30-70%流感和肺炎相关的住院。
流感疫苗接种后,能迅速在人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两周内就会产生效果,保护性抗体能在人体内持续1年,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每年疫苗所含毒株因流行株不同而不同,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