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8786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怎么回事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0-20 12:54:07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是先天性颅骨未闭合或者在生活与分娩过程中出现颅骨损伤引起的。同时如果新生儿本身存在先天性脑部血管畸形或者脑压过高等,也会导致局部脑部血管破裂而引起颅内出血。

一般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会直接导致呼吸节律下降,意识模糊或者面色苍白等异常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16 11:11:14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16 11:11:14

    目录1拼音2简介3新生儿颅内出血4小儿颅内出血 4.1硬脑膜外血肿4.2硬脑膜下血肿4.3蛛网膜下腔出血4.4脑内血肿1拼音

    lú nèi chū xuè

    2简介

    小儿颅内出血按出血部位不同可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血肿四种,如按出血时间则分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小儿颅内出血。

    3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出现于分娩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原因有二:①缺氧后所致出血: 如母亲失血,胎盘早期剥离,或脐带绕颈,羊膜早破等引起新生儿窒息而致缺氧,使全身和脑组织血循环障碍,导致静脉淤血,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由毛细血管渗出。出血可发生于产前、产程中和出生后,以早产儿多见。②损伤所致出血: 以足月儿多见。常见于臀位产和剖腹产。新生儿颅内出血常涉及整个脑表面和脑膜,也可有整个脑实质及脑室广泛出血。

    病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则;面容苍白或有阵发性青紫;拒奶、呕吐、烦躁、尖叫、肌抽搐、惊、厥、角弓反张或瘫痪;囟门饱满或隆起。同时可见视网膜出血、眼肌瘫痪、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消失及眼球震颤等征象。

    治疗时应使病儿安静,可用镇静及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作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放出血性液体。出血严重者预后不良,即或好转,不少病儿有大脑性瘫痪、癫痫或智力不全等后遗症。

    4小儿颅内出血

    多由外伤引起,出血可发生于硬脑膜外腔、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有时聚积成巨大血肿,形成局限性占位病变,有的血肿可自行溶解而被吸收;有的仅为散在斑点灶,不引起特殊症状。出血按部位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4.1硬脑膜外血肿

    位于小脑幕上者居多。常见于头部直接受伤后,颅骨骨折或颅骨变形撕裂硬脑膜血管所致。出血多来自静脉系统,血液于硬脑膜外腔聚积成血肿。局限性小血肿可无症状。大血肿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出血量可超过300ml。约有3/4的硬脑膜外血肿发生于颞部,其他部位比较少见。

    小儿硬脑膜外血肿因多伤及静脉,故病程较缓慢。年龄较大儿童,可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但婴幼儿早期意识常不丧失或仅有瞬间的恍惚。

    因血肿压迫脑组织可出现失语、偏盲、面瘫或偏瘫,Babinski征阳性。

    小儿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成人为重。伤后有短暂昏迷,意识完全恢复后,因颅内出血使颅内压迅速上升,出现持续加剧的头痛,头昏,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加速加深,脉搏增快和血压上升,意识逐渐模糊不清,渐次又进入昏迷。两次昏迷间的中间清醒期约为2~3小时。如有脑疝,患侧瞳孔先缩小而后散大,光反应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对侧发生偏瘫及病理反射,脉搏徐缓,呼吸慢而深,血压及体温升高。如不采取紧急手术,最后对侧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而死亡。

    手术应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原发性脑挫裂伤及脑水肿者,手术后按脑挫裂伤处理。

    4.2硬脑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临床将硬脑膜下血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立即出现症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于伤后3周出现症状。出血来源: ①脑表面穿过硬脑膜下间隙进入静脉窦的静脉破裂。②静脉窦破裂。③脑表面较大血管破裂。④引流脑内静脉的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及直窦撕裂。

    临床表现与硬脑膜外血肿相似。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伴严重脑挫裂伤,昏迷较深,病情较重,中间清醒期不明显,或于部分病例中出现。脑疝症状出现较晚。合并较严重脑挫伤时出血急剧,迅速出现脑水肿,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因急速发展的呼吸衰竭而死亡。合并颅骨骨折较少,骨折位置与血肿部位也不一致。脑脊液压力增高,含有血液,蛋白增加。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轻微头部外伤后。少数病儿由出血性疾病引起。破裂血管较小,血肿呈薄片状。血肿于机化过程中形成囊状结缔组织包膜,囊内有高渗含蛋白的液体,混有陈旧血液。血肿包膜为半透性,脑脊液可经此膜渗入囊内,使血肿体积增大。在相当长时间后始发生脑受压症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很象颅内肿瘤,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晚期可出现脑疝症状。脑血管造影见脑皮质血管和颅骨间有一无血管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是清除血肿和止血。血肿常伴有脑挫裂伤和脑水肿。于清除血肿后需清除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再行减压术。术中应双侧探查。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有两种:①颅骨鉆孔冲洗血肿腔,用橡皮管引流。②作骨瓣开颅,剥去血肿包膜。前者适于液态血肿、后者适于有包膜形成的血肿。后一种手术有利于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应用较多。

    4.3蛛网膜下腔出血

    严重的颅脑损伤几乎均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主要来自脑挫裂伤灶,单一血管损伤而出血者少见。

    蛛网膜下腔的少量血液与脑脊液混合后,经分解而被吸收,不引起症状。大量血液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枕部、额部或眼球后部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肩背或腰部疼痛、高热、颈强直、Kernig和Bruzinski征阳性等脑膜 *** 征。脑脊液血性即可肯定诊断。反复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使症状减轻。如有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可发展为脑积水。

    4.4脑内血肿

    为脑挫伤时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脑内斑点状出血或散在小血肿; 较大血管出血形成脑内血肿。血肿位于皮层下、脑深部、脑干或小脑内,间或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好发部位是颞叶和额叶。

    脑内血肿常缺乏典型症状,一般有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受压症状。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相应的局限性症状(偏瘫、局限性癫痫)。诊断常需借助脑血管造影、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16 11:11:14

    「导读」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牀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早期为兴奋症状,如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随着病情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如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时减弱或消失等。新生儿颅内出血

    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伤。因为产妇骨盆较为狭窄,从而会出现头盆不称、胎头过大、产道过小等问题,使得新生儿在出生时头部受到挤压,或是受到一些助产手段的影响,使得宝宝的颅内血管发生撕裂,进而导致颅内出血。

    2、缺氧缺血。因缺氧缺血而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多是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进而导致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液外溢,出血量不会很大但是出血范围比较广。

    3、其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者是先天患有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都有可能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会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峯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会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作为家长,应该及时的发现宝宝的不适反应,并进行有效地治疗,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缺氧缺血

    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

    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3、其他

    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峯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来说是极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的病症。新生儿颅内出血有较为明显的临牀症状体征,对已经出现相关病症的患儿进行一系列检查后就完全可以确诊。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的临牀症状体征的患儿一定要及时救治。

    新生儿颅内出血共同的临牀表现:颅内出血的临牀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颅内出血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其临牀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也是大致相似的,不过它的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 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 *** ,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 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牀、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8、健康教育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个极其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如果出血量多或脑实质、脑室部位出血,会给患儿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务必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出血的病因主要是缺氧和产伤。为什么缺氧和产伤会引起颅内出血呢?这是因为大脑细胞缺氧后,可使颅内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液从血管中溢出;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性损伤,如头与骨盆大小不相称、产钳助产、反复吸引助产或臀部牵引助产和急产等,都可能造成颅内血管破裂而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牀表现为:出血量少时可以无症状,病儿很快康复、预后良好;如出血量多且位于大脑的要害部位,病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尖叫、嗜睡、四肢强直或痉挛、呼吸不规则、不会吃奶和全身瘫痪,甚至死亡;部分患儿即使侥幸存活下来,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儿中约有30%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6 10:10:0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分娩过程中的损伤: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或牵拉,容易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


    2.早产儿:早产儿的头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颅内血管脆弱易破,因此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较高。


    3.缺氧: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会导致脑细胞死亡和血管扩张,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4.母体疾病:孕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胎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5.药物使用:孕妇在怀孕期间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镇痛剂等,也会增加胎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6.其他因素:胎儿先天性畸形、胎盘早剥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流鼻涕鼻塞怎么办

新生儿颅内出血会自愈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