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

时间: 阅读:12793
儿童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25 05:03:12

肠套叠一般好发生于儿童时期,这主要是跟儿童的一些生理解剖特点以及饮食习惯有密切的临床联系。儿童肠套结的病因主要包括盲肠活动度过大、肠功能紊乱、肠道息肉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儿童的肠功能紊乱最为密切。由于儿童时期饮食不规律,辅食添加过快、过多、过猛,再加上儿童比较活泼好动,肠管活动多大等综合导致了儿童肠套的比较好发。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7 07:07:46

    2岁以下的儿童。根据百度显示,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其中以4至10个月的婴儿最为多见,肠套叠的常见症状是腹部疼痛,大便呈果酱样或血便,检查可以发现腹部包块。肠套叠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添加辅食不当、病毒感染、肠痉挛、遗传因素等。

  • 龙葵
    回复
    2024-03-17 07:07:46

    5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也是小儿肠套叠的病因之一。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有些患有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

    6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

    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

    7 小儿肠套叠多大宝宝会得

    一般小儿肠套叠易发生在4-12个月大小的宝宝身上,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且无明显原因。而4-12个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

    8 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17 07:07:46

     婴儿肠套叠这种病症对于婴儿来说是非常的痛苦的。何况婴儿的很多身体的功能都还不是很完善。那么,这种病症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治疗的方法是什么?这种病症的病因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婴儿肠套叠的病因

      1.急性肠套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5)遗传因素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6)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2.慢性复发性肠套叠

     多见于年长儿及成人,其发生原因常与肠道存在气质型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肠管器质病变常见有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血肿、肿瘤及结核等。

      婴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以内者)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4)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5)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6)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婴儿肠套叠的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肛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儿童较合作时,腹部查体多能触及腊肠型包块。很少有严重脱水及休克表现。

      婴儿肠套叠的检查

      1.腹部超声

     为常用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

     在空气灌肠前先作腹部正侧位全面透视检查,观察肠内充气及分布情况。注气后可见在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内突出,气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有时可见部分气体进入鞘部形成不同程度钳状阴影。诊断明确的同时也可加压进行复位治疗。

      婴儿肠套叠的诊断

     当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触到腊肠样包块时,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有10%~15%病例,来院就诊时缺乏急性肠套叠的典型表现,或只有其中1~2个症状,此时应仔细检查腹部是否可触及包块,右下腹是否有空虚感,肛门指诊观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酱样黏液便,以便进一步确诊。必要时做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婴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

     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

     ③小肠套叠;

     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

     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盐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

     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

     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

     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与放射线科医师密切合作完成。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灌肠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

     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

     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

     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

     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

     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 龙葵
    回复
    2024-03-17 06:06:36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是婴儿时期的急腹症。这种病有几个特点:男孩子多于女孩;多发生在4~12个月以内的健康胖孩子身上;发病季节多在夏季7~8月份。有以下几种发病原因:婴儿对增加辅食不适应;夏季饮用冷食多,引起肠道病毒、细菌感染机会多;这个年龄抵抗力弱。以上因素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患了肠套叠,孩子是很痛苦的,肚子阵阵绞痛.孩子剧哭不止。双手紧握,四肢乱动,面色苍白。发作1~2分钟后,腹痛消失,患儿安静如常。约15分钟后,腹痛再次出现,重复循环,伴有呕吐。起病后到8~12小时,由于肠管缺血、坏死,可发现果酱大便排出,这时切莫认为是肠道感染,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婴幼儿发麻疹疫苗有什么不良反应

生长发育科检查什么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