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隐睾自愈比例

时间: 阅读:3724
儿童隐睾自愈比例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0-30 11:59:58

你好,儿童隐睾有一定自愈的可能性,主要涉及到儿童具体的年龄。如果宝宝在半岁以内,甚至在一岁以内。儿童隐睾自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可以暂时观察一下,当宝宝在两岁之内还没有自愈的话。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以防造成严重的后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17 08:08:16

  • 木槿
    回复
    2024-03-17 08:08:16

    目录1中医·风疹 1.1病因病机1.2症状1.3风疹的辨证分型 1.3.1风疹·邪犯肺卫证1.3.2风疹·邪毒内盛证1.3.3风疹·气营两燔证1.3.4风邪外袭1.3.5胃肠积热 1.4风疹的治疗 1.4.1方药1.4.2刺灸法1.4.3皮肤针法1.4.4耳针法2西医·风疹 2.1概述2.2疾病名称2.3英文名称2.4红疹的别名2.5分类2.6ICD号2.7流行病学 2.7.1传染源2.7.2传播途径2.7.3易感人群 2.8风疹的病因2.9发病机理2.10风疹的临床表现 2.10.1获得性风疹(或自然感染的风疹) 2.10.1.1前驱期2.10.1.2出疹期 2.10.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2.11并发症 2.11.1脑炎2.11.2心肌炎2.11.3关节炎2.11.4出血倾向 2.12实验室检查 2.12.1外周血象2.12.2快速诊断2.12.3病毒分离2.12.4血清抗体测定 2.13辅助检查2.14诊断2.15鉴别诊断2.16治疗措施 2.16.1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2.16.2并发症治疗2.16.3先天性风疹2.16.4药物治疗 2.17预后2.18预防 2.18.1隔离检疫2.18.2自动免疫3参考资料附:1治疗红疹的穴位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风疹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风疹 已经自动替换为红疹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中医·红疹

    红疹(rubella[1])为病证名[2][3]。是指因感染红疹病毒,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癍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出疹性儿科时行病[1]。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2]。俗称红疹块[3]。红疹属现代医学之“荨麻疹”。

    《中医大辞典》:红疹为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2]。

    《中国针灸学词典》:红疹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3]。

    1.1病因病机

    多由腠理空虚,风、湿、热邪袭于肌肤、郁于血脉而成,或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及进食鱼虾等而诱发[3]。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荨麻疹[3]。与食物、药物、植物、寄生虫、寒冷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有关[3]。

    红疹多由腠理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体质素虚;或食用鱼虾荤腥食物,以及肠道寄生虫等,导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使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之间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致病原因甚多,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因素是机体敏感性增强,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性病变、出血和水肿所致。

    1.2症状

    症见起病突然,皮肤出现成批风团,大小形状不一,奇痒,数小时后可消失,不留痕迹[3]。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因其症状如痧子,故又名风痧[2]。

    红疹是以皮肤异常瘙痒、出现成片、成块的风团为主症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又名“瘾疹”、“风痧”。特征是皮肤上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疹块,时隐时现。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3红疹的辨证分型1.3.1红疹·邪犯肺卫证

    红疹·邪犯肺卫证(rubella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lungdefense phase[1])是指病毒侵袭肺卫,肺气不利,以发热恶风,喷嚏流涕,轻微咳嗽,皮疹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一般2~3日渐见消退,肌肤轻度瘙痒,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触痛,舌偏红,苔薄白,或见薄黄,脉象浮数为常见症的红疹证候[4]。

    1.3.2红疹·邪毒内盛证

    红疹·邪毒内盛证(rubell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exuberance of pathogenic toxin[1])是指邪传入里,热毒内盛,以壮热,口渴,烦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洪数为常见症的红疹证候[4]。

    1.3.3红疹·气营两燔证

    红疹·气营两燔证(rubella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heat in both qi and nutrient phases[1])是指热毒炽盛,气营两燔,以高热,烦渴,疹点鲜赤或紫暗,密集或融合成片,瘙痒较重,耳后、颈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舌红,苔黄糙,脉洪数,指纹紫滞为常见症的红疹证候[4]。

    1.3.4风邪外袭

    发病迅速,全身瘙痒,皮疹形状、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白色,边界清楚,此起彼伏,兼见身热、口渴、咳嗽、肢体酸楚等症。

    1.3.5胃肠积热

    发皮疹同时伴有发热、脘腹胀痛、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腹泻等。

    1.4红疹的治疗

    针炎治疗效果良好,多次反复发作者须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凡属过敏体质,忌食鱼腥等发物,便秘者保持大便通畅。

    1.4.1方药

    治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或加味消毒饮[2]。每日可发作1次或数次,一般半月内可自愈[3]。慢性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3]。

    1.4.2刺灸法

    体针:取曲池、外关、血海、三阴交、膈俞、委中等穴为主[3]。风热者加大椎;湿热重者加阴陵泉;胃肠积热者加足三里;腹痛泄泻加天枢;呼吸困难加天突;恶心呕吐加内关[3]。

    治则

    疏风清热,活血和营

    处方

    曲池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膈俞

    方义

    曲池、合谷同属阳明,善于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属足太阴,主血分病,调营活血,膈俞为血之会穴,活血祛风,诸穴共奏疏风和营之功。

    随证配穴

    呼吸困难—天突,胃肠不适—天枢、大肠俞。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1.4.3皮肤针法

    选穴

    风池 血海 夹脊(胸2~5,骶1~4)

    方法

    沿经轻叩,每日1次,每次叩打20min,穴位处重叩至点状出血。

    1.4.4耳针法

    取肺、下屏尖、枕、神门、屏间等穴[3]。中强 *** ,留针一小时[3]。注意:针灸治疗本病应配合病因治疗[3]。如症状较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腹泻时,应采用综合治疗[3]。

    选穴

    肺 肾上腺 枕 神门 胃

    方法

    毫针刺,每次选取3~4穴,中等 *** 强度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隔日1次。

    2西医·红疹2.1概述

    红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红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认为本病无关紧要,但是近年来红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导。如果孕妇感染红疹,将全严重损害胎儿,引起先天性红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儿童成人均可发病。

    2.2疾病名称

    红疹

    2.3英文名称

    rubella

    2.4红疹的别名

    bastard measles;epidemic process;epidemic roseola;German measles;病毒性德国麻疹;风疹;流行性蔷薇疹;

    2.5分类

    感染内科 > 病毒性感染

    皮肤科 > 病毒性皮肤病 > 副黏病毒性皮肤病

    2.6ICD号

    B06

    2.7流行病学2.7.1传染源

    病人是红疹唯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其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病人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7.2传播途径

    一般儿童与成人红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红疹。

    2.7.3易感人群

    红疹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上海1993年春夏红疹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451.57/10万其中10~14岁最高,次之为5~9岁。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我国自80年代后期至今有多处地方流行。近年用血凝抑制抗体检测法测红疹抗体,杭州报告小儿和成人中抗体阳性率为98%,21岁以上女性100%;上海育龄妇妇女中为97.5%,北京为99.28%。世界各地抗体情况不一致。6个月以下小儿因母体来的被动免疫故很少患病。一次患病后大多有持久免疫。红疹较多见于冬春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在幼儿园、学校、军队中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均有较大的流行(图1)。英国1978~1979年流行高峰时孕妇流产也最多,对该次流行中分娩的婴儿较长期随访,发现有些症状于生后2~3年时才表现出来。这很可能是因为该次暴发时感染了胎儿,引起胎儿先天性红疹。美国近年红疹疫情与图1中1984~1992年相仿。

    2.8红疹的病因

    红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us)是限于人类的病毒。电镜下多呈球形,直径50~70nm的核心,红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红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鸡、鸽、鹅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37℃1.5小时均可将其杀死,4℃保存不稳定,最好保存在60~70℃可保持活力3个月,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个月。

    2.9发病机理

    患者感染红疹后,红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粘膜及颈淋巴结生长增殖,然后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引起淋巴结肿大,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皮疹。目前多认为皮疹是由于红疹病毒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真皮上层的毛细血管炎症所致。本病病情比较轻,病理发现不多,皮肤和淋巴结呈急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红疹病毒可引起脑炎、脑组织水肿,非特异性血管周围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及轻度脑膜反应,也可感染地数十年后由于慢性持续性病变而导致慢性全脑炎。

    先天性红疹的发病原理还不太清楚,已知孕妇感染红疹后,红疹病毒可于病毒血症阶段随血流感染胎盘最后感染胎儿。胎盘绒毛膜被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广泛受累的现象。母亲越在孕龄早期被感染红疹,胎儿被感染的机会越多,孕龄第1个月时,10%~30%,第3个月时5%~20%,第4个月时1%~5%,以后仍可能有少数胎儿被感染。由于胎儿、特别被红疹病毒感染后的胎儿更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及不产生干扰素等事实,因此使红疹病毒在体内长期广泛存在,并随胎儿细胞分裂增生时病毒又侵入下一代细胞,不断增殖传代,因此形成持续地、多器官的全身感染,并由此产生多样的先天性缺陷症状,故称为先天性红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最多见的症状有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脑膜脑炎、心肌坏死、间质肺炎、巨细胞肝炎、肾炎、尿道下裂等。此类新生儿出生后持续排病毒数月甚至数年。也有不少生未出现明显症状,但经血清学检查证明胎内时已被红疹病毒感染。近年研究一再揭示先天性红疹患儿常有进行性异常免疫反应。

    2.10红疹的临床表现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红疹可分为自然感染性红疹及先天红疹,其表现有不同。

    自然感染红疹常为隐性感染,皮疹可有,也可缺如,常见并发症为关节痛、关节炎、脑炎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先天性红疹综合征乃包括:⑴心血管疾病(动脉导管未闭,室缺,肺动脉狭窄)⑵眼部缺陷(白内障,视网膜病,小眼症,青光眼)⑶耳聋⑷生长迟缓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⑹肝脾肿大⑺黄疸⑻肝炎⑼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精神运动迟缓,脑炎,小头,无菌性脑膜炎)⑽骨疾患(长骨疏松,骨畸形)⑾生殖泌尿系统(隐睾,肾炎)。

    2.10.1获得性红疹(或自然感染的红疹)

    潜伏期平均为18天(14~21天)。

    2.10.1.1前驱期

    较短暂,约1~2天,症状亦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衄、齿龈肿胀等。部分病人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颊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

    一般来说,婴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2.10.1.2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红疹之特征,少数病人出疹呈出血性,同时全身伴出血倾向,出疹期掌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交疹病人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常需数周以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会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仅少数重症病人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

    无皮疹性红疹:红疹病人可以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痛,而不出皮疹。也可以在感染红疹病毒后没有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红疹抗体为阳性,即所谓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病人。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调查中发现显性感染病人和无皮疹的或隐性感染病人的比例为1∶6~9。

    2.10.2先天性红疹综合征

    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著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此差距一岁时往往还不能纠正。此类患婴易有多种畸形,有谓新生儿先天畸形中有5%以上是由于先天性红疹所致。先天畸形或疾病中常见者有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神经性耳聋、前庭损伤、中耳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间质肺炎、巨细胞肝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从先天性红疹患者咽部、血、尿、脑积液内可分离出红疹病毒,阳性率以1岁内为高。也有报告经先天感染后,红疹病毒于脑组织内持续存在达12年,而引起进行性红疹全脑炎。多数先天性红疹患儿于出生时即具有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一岁以后出现的畸形有耳聋、精神动作异常、语言障碍、骨骼畸形等。因此对有先天性红疹可能的小儿自出生后需随访至2~3年或4~5年。美国有报道在一次红疹大流行期中出生的4005例新生儿经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证明先天性红疹>2%(当地平时新生儿中只有0.1%为先天性红疹)。此4005例中68%为亚临床型,在新生儿时期无畸形或缺陷症状,但期71%在生后头5年内的随访中,在不同时期陆续出现各种不同的上述先天性红疹症状。可见先天性红疹综合征是红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我国近年也有报道在835例早孕妇女中,查出红疹IgM抗体阳性率占1.44%,其中胎儿血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占孕妇感染的62.5%。

    2.11并发症

    红疹一般症状多轻,并发症少。仅少数病人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或心肌炎、胰腺炎、肝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等。较重者有下述几种:

    2.11.1脑炎

    少见,发病率为1∶6000,主要见于小儿。一般发生于出疹后1~7天,有头痛、嗜睡、呕吐、复视、颈部强直、昏迷、惊厥、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脑脊液的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程比较短,多数患者于3~7天后自愈,少数可留后遗症。也可有慢性进行性全脑炎。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于1993年红疹流行高峰时收住院的红疹患儿中86%并发脑炎,有7例重症昏迷,病程虽然较长但经治疗均痊愈。

    2.11.2心肌炎

    患者诉胸闷、心悸、头晕、萎软,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多于1或2周内恢复。可与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同时存在。

    2.11.3关节炎

    主要见于成年人,特别是妇女患者,我国已有儿童红疹性关节炎的报道,发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系病毒直接侵袭关节腔或免疫反应所致。出疹期间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红、肿、痛,关节腔积液内含单核细胞。有时数个关节相继肿痛,类似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但多数能在2~30天内自行消失。

    2.11.4出血倾向

    少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后突然出血,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呕血、便血、血尿,多数在1~2周内自行缓解,少数病人颅内出血可引起死亡。

    其他可有肝、肾功能异常。

    2.12实验室检查2.12.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12.2快速诊断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子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病毒抗体,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2.12.3病毒分离

    一般红疹患者取鼻咽分泌物,先天性红疹患者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系(vero cells)或正常兔角膜异倍体细胞系(SIRC cells)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红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12.4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个月后降至开始时的水平,并可维持终身。用以测红疹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局部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红疹病毒RNA。红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红疹的重要甚至惟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粗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2.13辅助检查

    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

    2.14诊断

    典型的红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病人和隐型感染患者远较典型病人为多,对这类病人必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测定,方可以确定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有诊断价值。此IgM抗体于发病4~8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

    妊娠期怀疑感染红疹的妇女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体征,均应作红疹病毒分离和测定IgM抗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红疹。先天性红疹时特异性IgM抗体与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儿16周龄时,即有他自己的特异的IgM,出生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此后渐下降,但一岁内均可测得。自母体来的IgG抗体生后数月时即下降而婴儿自身的IgG红疹抗体同时持续上升。

    红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红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相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2.15鉴别诊断

    红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红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参见麻疹章)。先天性红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红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2.16治疗措施2.16.1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

    红疹病人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16.2并发症治疗

    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2.16.3先天性红疹

    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2.16.4药物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病毒唑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2.17预后

    红疹预后良好。并发脑膜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引起死亡者仅属偶见。但妊娠初3个月内的妇女患见疹,其胎儿可发生先天性红疹,引起死产、早产及各种先天性畸形,预后严重,故必须重视孕妇的预防措施。

    2.18预防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红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红疹。

    2.18.1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红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红疹病人。

    2.18.2自动免疫

    国际上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红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红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红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红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红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 龙葵
    回复
    2024-03-17 07:07:06

    隐睾症是小儿外科门诊很常见疾病。睾丸是产生男性荷尔蒙及精子的重要器官,它在胎儿时期位於后腹腔靠近肾脏的地方,在怀孕的第八周起,睾丸开始往阴囊方向下降。睾丸下降的机转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荷尔蒙分泌与拉曳睾丸下降的一条引带(gubernaculum]的收缩有关。大部分婴儿出生后,可以看到每边阴囊里面各有一颗睾丸。如果睾丸停留在腹股沟或者在腹腔内而没有降至阴囊,则称为隐睾症。它的发生机率约为每一百个足月出生小男婴有三人会得到隐睾症,但是在早产男婴则每一百人有三十三人会得到隐睾症。所幸大部分的隐睾会自己逐渐下降到阴囊,因此满一岁的男孩只有两百分之一到一百分之一仍有隐睾症。睾丸自行下降大多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完成,三个月后仍未下降的睾丸很可能就不会自行下降了。   隐睾症的诊断并不困难,通常父母亲在帮小宝宝洗澡时,可以顺便摸一摸阴囊内有没有两颗睾丸。如果有一侧或者两侧摸不到睾丸,应寻求小儿科或小儿外科医师再做进一步检查。另外睾丸没下降该侧之阴囊会有退化现象,阴囊外观较另一侧小。有时可以在腹股沟摸到睾丸,使诊断更加确定。近年来由於全民健保提供之儿童健检,也发现了不少有隐睾症的小朋友。一般而言有80%以上的隐睾位於腹股沟,而不到20%的隐睾是在腹腔内。超音波检查有时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是因为小朋友睾丸较小,受限於本身解像力,超音波对实际诊断帮忙不大。另外,由於睾丸细胞对放射线(X光)较敏感,因此任何诊断应避免放射线照射。因此,有经验的医师的触诊,价值远超过其他昂贵的检查。超音波检查或磁振造影应保留给触诊摸不到睾丸的小朋友。   在门诊也有不少有"伸缩性睾丸″的小朋友被当成隐睾来求诊。伸缩性睾丸是睾丸因为提睾肌反射过强,以至於稍有刺激,睾丸便被拉到腹股沟的高度。事实上在正确的检查下,伸缩性睾丸是可以被拉到阴囊底部。因此这一类现象并非疾病,也无须治疗。仔细一点的父母可以观察到,当这类小朋友泡热水澡或是早上刚从热被窝起床时,由於提睾肌松弛,使得平时看来像隐睾的睾丸已经降到正常的位置,这样一来便可排除隐睾症的诊断了。   隐睾症最为大家熟知的后遗症莫过於不孕。这是因为阴囊的温度要比体温低2 ~ 3 ℃,而长期处於较高体温会使睾丸制造精子能力受破坏,严重者甚至会不孕。隐睾症的睾丸在出生六个月后,电子显微镜下即可发现不正常的变化;在一岁以前,正常下降睾丸与隐睾的造精细胞数量约略相等;但是两岁之后隐睾的造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有五分之一的隐睾已经丧失造精细胞;到了成年期,大概所有的隐睾的造精细胞都已经消失了!另外,两侧隐睾之不孕机率远高於单侧隐睾。   过去,多数的专家认为应该在一岁至两岁之间施行手术,将未下降之睾丸拉至阴囊内,这就是睾丸固定术。现在有许多人基於电子显微镜下的不正常的变化,认为应提早到六个月大就手术。这个手术是在患侧腹股沟做一个横向切开,由此伤口找到睾丸、血管与输精管,再将血管与输精管外围之腹膜与结缔组织剥离,此时血管与输精管的长度变长,使得睾丸有足够长度可以顺利带入阴囊。此时在阴囊做另外一个切口,将睾丸固定於阴囊内。   腹腔内隐睾症患者,由於睾丸深藏腹腔内,因此必须将腹腔打开找睾丸,传统手术伤口较大,破坏也多。腹腔镜的应用避免了此一问题。腹腔镜可在腹腔内将血管与输精管外之腹膜与结缔组织剥离,使血管与输精管长度足够带到阴囊。目前是腹腔内隐睾症之最佳手术选择。另外有少数人其实睾丸已经退化萎缩,外观一如普通隐睾症患者。触诊或是其他检查也是察觉不到睾丸,快速的腹腔镜检查可以避免徒劳无功而且耗时的腹股沟或是腹腔探查手术。   除了手术外,也有人用荷尔蒙来治疗隐睾症。其中较常用的是脉络膜亲生殖腺素 (human hCG) 或 LH-RH鼻喷剂。其作用方式不外乎刺激睾丸下降,可惜成效只有10%不到。所幸睾丸固定术在有经验的医师处理下成绩还算理想,大部分病人只需门诊手术不用住院。伤口照顾也很简单,约一周可恢复。手术后一个月内只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口出血受伤。日常生活起居一如往常。少数腹腔内隐睾症患者,因为需将腹腔打开找睾丸,这类病人才必须住院。   隐睾症可能发生的其他后遗症包括了睾丸恶性肿瘤、疝气、与因为少了睾丸所引起之心理异常。虽然隐睾症引起睾丸恶性肿瘤的机率很低[低於0.1%],但是相较於正常下降睾丸之罹病率仍然高了二十到四十倍,而腹腔内隐睾有更高比例引起睾丸恶性肿瘤。这些肿瘤通常在三十岁之后才发病。有研究显示较早接受睾丸固定术者,似乎有较低之睾丸恶性肿瘤罹病率,而较晚才接受睾丸固定术者,睾丸恶性肿瘤罹病率就与不接受手术者没有差异了。因此睾丸固定术可能对减少睾丸恶性肿瘤有一定程度的帮忙。   合并疝气的隐睾症也不少见。由於疝气可能会造成嵌顿(即肠子卡在腹股沟,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因此必须愈早手术解决愈好,因此一但有合并疝气的隐睾症,两者必定同时解决,而手术时机也可能因此而提早。因为隐睾症造成阴囊外观异常所造成的心理困扰,有可能在大一点的小朋友发生,因此睾丸固定术不但能治疗生理问题,也可能对此类心理问题有帮忙。有人认为将睾丸固定到阴囊可以避免睾丸在鼠蹊部较容易受外力伤害的问题。   总之,睾丸固定术对隐睾症而言,有几个好处:可能减少不孕症的机会,也可能减少睾丸恶性肿瘤罹病率,它可以解决合并发生的疝气,对隐睾症造成阴囊外观异常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有帮忙。但是不要忘记,这些好处在六个月到二岁之间手术才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仍是避免后遗症的不二法门

5岁儿童体检项目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