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5岁儿童肠套叠

时间: 阅读:6496
5岁儿童肠套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27 18:10:25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好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不光儿童,甚至成人也可以患病。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所以说目前你这种情况肠梗阻的诊断并不能排除,5岁的儿童依然还是可以发生肠套叠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3-17 13:13:45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7 13:13:45

    肠能够帮助我们吸收食物,对于小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刚出生的小儿各方面的身体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此时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有些人有小儿肠套叠的情况,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关于小儿肠套叠吧。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小儿本来肠道就非常的脆弱,一旦没有呵护好,难免就出现问题,其中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肠套叠是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所谓的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如超过24小时,会使血液循环受阻,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威胁小孩的生命安全。临床表现是突然无任何原因,发生小儿大声哭闹,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可以去医院空气灌肠,有的需要手术。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在4个月到两岁之间,这个病95%都是原发性的,只有5%是继发性的,继发性的肠套叠大多数年龄都是两岁以后,典型的症状有:第一是腹痛,腹痛是有规律性的,阵发性的腹痛。第二是腹部包块。第三是血便,果酱样大便。这是3个典型的症状。治疗基本上都是采取这个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如果灌肠不能复位的话,就需要手术。

    小儿肠套叠是如何引起的

    有些小儿得了小儿肠套叠,但是家里人感觉平时已经够注意的了,那么小儿肠套叠是如何引起的呢?

    当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其实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其实还不是很明确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是回盲部固定未完善导致的,也有的是因为小儿上呼吸道炎或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 还有一些极少数的是因为先天肠管畸形或肿瘤引起,还是要积极的避免急性肠套叠,做好预防措施。

    小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小儿的身体非常的脆弱,一旦得病就应该及时治疗才对,如果得了小儿肠套叠的话,应该怎么治疗呢?

    空气灌肠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射线照射时间更短等优点。因能够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别是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成功率为75%~94%。若首次复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试灌。

    保守治疗一般用于发病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套叠不重者,目前包括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及应用纤维结肠镜气体复位等。复位后患儿常安然入睡,腹胀减轻,肿块消失。

    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

    一般小儿肠套叠能够表现在小儿的大便上,大便是有一定特点的,能够帮助家里人进行判断,那么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呢?

    小儿肠套叠根据不同的病情,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表现,首先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腹痛,发热,大便形状的改变,可能会出现血水样便,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肠坏死,出现果酱样大便,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肠套叠一旦形成,仅有很少一部分的小肠套叠可以自行复位,形成暂时性小肠套叠,而对于套路结肠或复套的,一般不能自行复位。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粘液细胞分泌大量粘液进入肠腔,导致肠管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以肠穿孔和腹膜炎。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7 13:13:45

    5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也是小儿肠套叠的病因之一。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有些患有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

    6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理论上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小肠末端和大肠起始部,也就是说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

    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肠管套叠1—2天,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并随着肠蠕动肠管越套越紧,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穿孔,危及宝宝的生命。

    ?

    7 小儿肠套叠多大宝宝会得

    一般小儿肠套叠易发生在4-12个月大小的宝宝身上,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且无明显原因。而4-12个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

    8 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

  • 木槿
    回复
    2024-03-17 12:12:35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是婴儿时期的急性病,多发生于4~12个月的健康婴儿。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婴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添加辅食来保证营养摄入,而消化道发育尚不成熟,功能较差...
    ?为何婴儿容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所致。
    ?引起肠蠕动紊乱的原因
    引起肠蠕动紊乱的原因很多,如环境...
    ?宝宝大便带血的可能原因
    肠套叠,也就是下端部分肠管套到上端的肠管里去了。肠套叠时使肠壁血管受压,血流不畅,致使肠壁组织坏死。病儿阵阵哭闹,有时经十几个小时后才出现红果酱样大便。由于肠子不通,也可以见到呕吐。
    ?小儿腹泻严防并发症
    肠套叠: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

儿童骨髓炎症状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