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11一般属于正常现象,说明是血液里面每一分生就有11毫升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血液里面胆红素浓度没有超过15,属于是正常标准。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之后会伴随着皮肤发黄以及巩膜发黄等黄疸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以及母乳性三种,如果黄疸两周还没有得到消退,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全面治疗。
孕妇们生下孩子之后有很多地方都是要注意的,有些宝宝刚生下来几天就得了婴儿黄疸,很多宝妈担心这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且也会去医院检测宝宝的黄疸指数,检测到宝宝的黄疸指数11,但是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正不正常,那么黄疸指数11正常吗?
黄疸指数11正常吗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黄疸指数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足月宝宝出生2~3天出现黄疸,生后6~7天左右黄疸最明显,到生后14天左右黄疸消退,在这期间,黄疸指数的最高值不应该高于12.9mg/dL。早产儿宝宝则出现黄疸比较早,且黄疸消退比较晚,最迟可以生后1个月消退的,但是它的最高值不应高于15mg/dL。宝宝1个月以后,黄疸指数大多数在6mg/dL左右的,不过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如皮肤颜色发黑等,有可能造成黄疸指数偏高的,但是一般都黄疸指数不是特别高的。当新生儿黄疸11时,必须立即采取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宝宝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消失。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2、换血疗法:适用于溶血性黄疸。是患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在广泛采用光疗以后,换血已大为减少。
3、阻止肠内胆红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时建立肠道菌群,分解肠内胆红素为尿胆原,尽快排出胎粪,可以减少肠内胆红素,防止其再吸收,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有人给活性炭0.75g,每4小时1次以减少肠壁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肠肝循环),与光疗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黄疸过深表示宝宝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如果胆红素的指数超过二十以上,宝宝脑内最重要的基底核(basal ganglion),将会受损坏死,其结果可能在未来造成脑性麻痹,使宝宝的智力、听力、视力及活动能力终生受损,结果十分严重,不可不慎。
黄疸过高原因分析
黄疸过高或持续不褪时常表示宝宝有某些疾病或潜在的问题。其原因分类如下:
1、胆红素的产生量太多:
胆红素是由红血球破坏后的成份产生的,如果是红血球破坏的量愈多,产生的胆红素的量就愈大。常见的情形例如:
2、母亲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包括ABO及Rh)
宝宝体内的红血球在出生时发生大量的溶血现象,可以使胆红素的产生太多,造成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果母亲是O型,父亲是A型或B型,生的宝宝又是A或B型时,母视体内的抗体可能会引起宝宝体内的红血球破坏,造成溶血现象,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在国内Rh血型的问题不多,但是如果发生血型不合的溶血问题时,后果比ABO血型不合所造成的问题更严重。
3、宝宝出生时有身体上有体内或皮下出血时
例如宝宝的头部在生产时因为经过产道时的压迫或使用产钳产会造成产瘤或血肿块,在这种产瘤及血肿块中会相当多的血液,这些血液在溶解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血红素,造成宝宝的黄疸。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超过正常值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这时宝宝就可能患了病理型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需要照蓝光。
30天宝宝黄疸11正常吗
30天宝宝黄疸11正常吗?刚刚出生的宝宝百分之九十都有黄疸,家长们不必担心,黄疸用药一段时间后自然会褪去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30天宝宝黄疸11正常吗?
30天宝宝黄疸11正常吗1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判断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要根据黄疸指数,也就是血清胆红素值。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为2mg/dl到12mg/dl之间。在以上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
宝宝黄疸怎么治疗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宝妈们在发现自家宝宝有黄疸的情况时不要慌乱,及时的到医院进行黄疸检查,看看严重程度到底是怎样的。如果黄疸严重的话,就要在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比如蓝光等等。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时刻监测黄疸数值,以便调整治疗方法。
30天宝宝黄疸11正常吗2足月新生儿黄疸指数应该低于12mg/dl(205.2umol/l),早产儿则要低于15mg/dl(256.5umol/l),宝宝30天的黄疸指数11已经属于正常,因为满月仍有黄疸要考虑病理性黄疸,治疗黄疸的同时不要忽视了病因的查找。
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
1、注意宝宝大便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
2、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
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4、最好勤喂母乳
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
不知道宝宝是否喂食充足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但还是要观察宝宝后面的情形变化,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就绝对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作为一名新生儿的父母,你最好是知道新生儿30天的时候黄疸到底多少是正常的,最好是知道如何做好新生儿的黄疸护理,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你的宝宝出现黄疸的时候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大问题哦。
新生儿黄疸指数11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是也有很多的新生儿黄疸指数11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所以一说黄疸指数也是需要每个人的个人体质来决定。那么新生儿黄疸指数11正常吗?
新生儿黄疸指数11正常吗新生儿黄疸为11,是否正常要结合宝宝具体的年龄而定。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是足月儿,且年龄为生后5~10天,那么黄疸11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宝宝在生后1~2天就出现黄疸,且黄疸值达到11,或者是生后14天黄疸值仍在11,那么都是不正常的,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结合宝宝有无其他异常表现,以及完善肝功及肝胆B超等检查,查找黄疸的病因,给予合理治疗。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
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原因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