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初生婴儿体温正常范围

时间: 阅读:11085
初生婴儿体温正常范围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18 10:31:52

正常新生儿的体温也应该是处于36℃~37℃之间,是比较正常的体温范围。但是每一个孩子的身体情况不同而形成代谢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孩子的体温也并不能完全的确定。但是当孩子的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是体温异常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退烧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3-17 15:15:36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7 15:15:36

    不正常哦,宝宝如果体温在38度,说明宝宝发烧了哦,可以给宝宝口服退烧药,吃好娃娃和安瑞克都是可以的,适当给宝宝喝温开水,补充水分,还可以给宝宝帖退热贴,做物理降温哦,如果宝宝发烧到40度了要赶紧去医院的哦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17 14:14:26

    新生儿的体温多少是正常的

      新生儿的体温多少是正常的,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体温跟成人的正常体温会有一定的差别,有很多新手爸妈想要知道到底新生儿的体温多少是正常的`呢?看完下面文章,相信大家能够学习到不少育儿知识。

      新生儿的体温多少是正常的1

      新生婴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摄氏度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摄氏度以上时,可认为是宝宝发热了,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如何保持新生婴儿正常体温

      1、调节好室温,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冬季有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的家庭,要定期开窗或开门调节空气,夏季除通风外,还要在地上洒冷水或放冷水盆,帮助降温。

      2、宝宝吃奶或哭闹时,应适当减少衣被,以不出汗为宜。

      3、注意观察宝宝的冷暖反应,若孩子身上发凉,面色发青,体温低于35摄氏度,表示过冷,应加强保暖。

      若孩子哭闹,挣脱包被,手臂伸出被外,面部有汗,鼻尖额头湿黏,是过热了,应适当减少衣被。

       新生儿体温低怎么办

      1、宝宝所在室内应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

      2、宝宝穿戴的衣物应该首选棉布或者新棉花制作。衣服、被子等用棉质材料制作,保暖效果更好。

      3、为了防止宝宝被受凉,父母可以时常触摸宝宝的手脚,若宝宝四肢很凉,则说明宝宝体温较低。父母应该适当给宝宝多加些衣物或被子,还可以使用热水袋进行保暖。

      4、父母可以凭借自己体温温暖宝宝,将他抱在怀里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实行的方法。

      5、若父母使用了一系列保暖方法后,宝宝依旧处于低体温状态,父母应该马上带宝宝就诊。

       怎样判断新生儿冷热

      用手摸孩子的颈背部。如果这里温暖、干燥,说明孩子冷热度适合,衣服、被褥刚刚好。

      如果这里汗多,说明有些热;如果发凉,则说明有些冷。

      有的父母被告知应该摸孩子的手脚来判断,实际上,孩子的手脚属于肢体末端,此处温度不能代表真实情况,最好以颈背部的温度为准。

      新生儿的体温多少是正常的2

      新生儿出生以后,体温应该在36度至37.3度之间,是属于正常的范围。体温低于36度,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的环境温度比较低所引起的。体温低于35度,可能是患有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体温高于37.3度,是属于身体发烧,常见于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比如新生儿患有脐炎或者是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家长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变化,一旦出现体温不正常,需要立即就医。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给新生儿量体温应该注意些什么

      1、一般宝宝下午的体温会比清晨稍高一些,如果要记录宝宝体温,可以选择宝宝每天起床后、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时段测量体温,一天测量约三次。

      2、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现象,爸妈可以在就医的时候,把之前记录的宝宝的发烧日期、时间、温度变化、发烧频率、天数与相关病征等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作为病情判断参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样测体温,因为新生宝宝还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容易造成危险。

新生儿呼吸快正常吗

新生儿有眼屎正常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