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的宝宝消化不良,可以适当的使用相应的肠道益生菌来进行改善,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可以适当的吃小米粥等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来进行改善。
儿童的肠胃相对是比较虚弱的,尽量不要一次性吃的过多或者吃相对坚硬的食物。
消化不良是宝宝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宝宝拉绿色便便,常伴有发烧、腹胀、、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现象。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宝宝肠胃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胃酸分泌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加上病菌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后使肠胃发炎等都是易使宝宝发生消化不良。
宝宝一旦出现消化不良,就要从调整饮食入手,出现这种情况,可暂时停止进食或少食1-2餐,同时给宝宝喝些醋。可以给宝宝吃些粥、蛋花汤、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且1-2天内不要给宝宝吃脂肪类的食物。
宝宝吃什么就拉什么,可能是消化不良,宝宝太小,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太弱。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多多注意,一次的量不要太多,不要添加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
给您推荐一个调理宝宝消化不良的推拿手法:
1、摩腹
?位置: 小儿腹部,脐部附近。
手法: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注意: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2、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
位置: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手法: 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
3、按揉推四横纹
?
位置: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 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4、按揉板门穴
?
位置: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手法: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时,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5 、补脾经穴
?
位置: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手法: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 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6 、清大肠经(3分钟)
?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7、顺运内八卦
?
以顺时针的方向运内八卦叫顺八卦。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还有止泻的作用。顺运内八卦气是上升的,偏温性,侧重于宽胸理气,行滞消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这几个穴位手法,可以给宝宝做一下。
1.健脾散调理
2.益生菌是调整肠道菌群的药物,普通人对益生菌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多,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还能自行调整体内的菌群平衡。如果宝宝一切正常,不需要吃益生菌。长期服用会让肠道形成依赖性。
在宝宝消化不良引起便秘、腹泻时用来调整肠道菌群的,在排除了其他病理状况后,可以给宝宝喝,但是最好是遵医嘱服用。
3.辅食的话可以和大人一样一日三餐或少吃多餐。筒子骨汤或排骨汤经常煲给宝宝喝,多吃鱼类,菇类,虾仁等食物,特别是虾,含丰富的蛋白质,另外青菜也是每天的必备品,可以换着吃!不要吃辛辣刺激的,少吃冷的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