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孩子出现腹痛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导致的胃肠痉挛性的疼痛,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饮食因素等导致的腹痛的情况,因此治疗腹痛首先要明确一下引起腹痛的原因,查明原因后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可以少走弯路。
1 小孩呕吐临床表现
1.寒吐:饮食稍多即吐,吐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食物,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指纹色红。
2.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池,苔腻,脉滑实,指纹色紫。
3.伤食吐:不发热或仅微热,恶心,不思乳食,呕吐物酸臭,呕吐频作,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逆。
2 寒吐推拿操作方法: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揉右端正,揉中脘。
补脾经:推拿者以右手食指置于患儿的左拇指掌侧,以拇指置于其拇指末节背侧,使其拇指微屈,以左手食指,中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腕部,用拇指指腹或其桡侧面子拇指尖向拇指根推200-300次。
2.横纹推向板门:推拿者一手持患儿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指端用推法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推100-300次。
3.揉外劳宫:一手持患儿手令手背向上,另一手中指指端揉外劳宫100-300次。
4.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用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并拢,用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穴100-200次。
5.推天柱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天柱骨100-300次。
6.揉右端正:一手握持患儿手,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揉右端正50次。
7.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揉中脘穴2-3分钟。
3 热吐推拿操作方法: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顺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1.清脾经:以左手拇指置于患儿的左拇指掌侧,以食指置于其拇指末节背侧,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拇指根向拇指尖推200-300次。
2.清胃经:用左手握持患儿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其左拇指及其掌指关节,以右手拇指指腹或桡侧面,自掌根向拇指根推300-500次。
3.清大肠:用左手托住患儿左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夹住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由虎口推至食指尖200-300次。
4.退六腑:以右手持患儿的左手,以左手拇指自肘尖推至大横纹尺侧头的阴池100-150次。
5.顺运内八卦: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宫,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患儿手腕,拇指自乾宫运至兑宫,运100-500次。
6.横纹推向板门:用一手持患儿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指端用推法自腕横纹推向指根,推100-300次。
7.推天柱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天柱骨100-300。
8.推下七节骨:患儿仰卧,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第2腰椎棘突向尾骨尖推100-200次。
4 伤食吐推拿操作方法: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摩揉肚脐,分腹阴阳,揉足三里。
1.补脾经:以左手食指置于患儿的左拇指掌侧,以食指置于其拇指末节背侧,使其拇指微屈,以右手拇指指腹或其桡侧面自患儿拇指尖向拇指根部推200-300次。
2.清胃经:用左手握持患儿右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其左拇指及掌指关节,以右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掌根推向患儿拇指根300-500次。
3.清大肠:用左手托住患儿右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指,中指夹住其拇指,以拇指绕侧面,由虎口直推至食指尖200-300次。
4.揉板门:用一手拇指指端揉患儿大鱼际平面,揉50-100次。
5.横纹推向板门:一手持患儿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指端用推法自腕横纹向指根,推100-300次。
6.顺运内八卦: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宫,另一手食指,中指夹持患儿手腕,拇指自乾宫运至兑宫,运100-500次。
7.揉中脘:患儿仰卧,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2-3分钟。
8.摩揉肚脐:患儿仰卧位,以掌心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摩肚脐3-5分钟,继以在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9.分腹阴阳:患儿仰卧,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剑突下沿肋弓 向两旁分推50-100次。
10.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按揉足三里2-3分钟。
当孩子呕吐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这个时候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在家家里可以给宝宝按摩一下中脘穴,然后可以给宝宝按摩一下大椎穴。它可以很好的缓解宝宝呕吐的症状。
宝宝受凉呕吐之后可以少量喝点生姜红糖水,可以起到温中止呕的作用,如果喝水不吐,可以少量多次的喝水,千万别一次大量喝水,会刺激胃肠再引起呕吐。做法:将生姜和红糖放在锅中熬煮,待糖融化即可食用,注意让宝宝喝温热的,不要过烫也不要过凉。
萝卜叶红糖水原料: 萝卜叶、开水、红糖水。做法: 萝卜叶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或加红糖水冲服,治呕吐
1 小儿呕吐病因症状
病因:火热邪气入里犯胃IE,逼迫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症状: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红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2 小儿呕吐推拿处方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3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4 小儿呕吐药膳调理1.选用干枇杷叶10g,粳米50g,鲜芦根30g,冰糖少许,将枇杷叶用布包起来,与鲜芦根一起煮出汤汁,将汤汁放到洗净的粳米中一起熬煮成粥,然后放适量冰糖,再煮片刻,待冰糖完全融化后,给小儿喂食,每日2次,连喝三天。
2.选用生芦根15g,粳米50g,加水煮芦根20分钟,将芦根水倒出来,加到洗净的粳米中一起煮成粥,分2次给小孩喂食,连喝3天。
儿童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或者家长和医生可以按压、揉捏孩子的半门穴,位于孩子手掌的大鱼肌处。家长按揉半门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止呕作用。有的孩子一吃饭就吐,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哭闹焦虑、厌食、腹泻或便秘,中老年人气滞食积、腹胀、腹痛、便秘,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当孩子呕吐时,可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如吃太多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吃多了或吃多了等等,都可能引起呕吐。此外,当孩子不注意饮食卫生时,可能会出现肠道细菌和病毒感染,还可能出现呕吐。可以给孩子少量多次喂养。有的孩子一吃饭就吐,是家长喂多了造成的。适当减少喂食量,少量多次喂食,会缓解他们一吃东西就呕吐的情况。
另外,注意给孩子保暖,喝温水,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尤其是油炸、膨化食品。孩子吃东西会呕吐。他们需要找出呕吐的原因,然后看看是否有药物治疗的指征。如果你说你吐了一两次,那就不要太在意,继续看。如果一吃东西就吐,需要去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找出具体的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对于孩子发育原因引起的呕吐,家长可以通过拍背、调整吃奶姿势等方式来止吐。
如果宝宝频繁呕吐或伴有腹痛、头痛、发热,要及时就诊。如果宝宝呈井喷式呕吐,家长要引起重视。孩子可能有一些颅内病变,导致颅内压升高。这种情况下,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婴儿呕吐的常见症状可能是消化系统的原因,也可能是消化系统以外的原因。孩子吃饭时呕吐,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儿科门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