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心理疾病有哪些

时间: 阅读:7929
儿童心理疾病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0-25 08:09:39

儿童的心理疾病有很多,例如有自闭症或者是有精神病,建议你最好是能够去当地正规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室进行检查,可以进行一个脑电图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进一步的确诊,并且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或者是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及药物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17 19:19:22

    儿童的心理障碍或者是心理问题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就医,具体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有:
    1.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2.抽动性疾病,身体的某些部位经常出现不自主、无目的、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和自卑。
    3.孤独症,也叫自闭症,表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指专注于某个方面,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4.焦虑症是指突然出现的恐惧状态,没有明显的身体原因.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度敏感、食欲低下、哭闹不合理。
    5.视障,害怕某些事物或情况而逃避,如害怕雷电,极度紧张,头部运动等。
    6.失眠,孩子睡眠困难,哭声大,不时醒来,甚至梦游,但白天记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定。
    7.攻击,这类孩子整天跑来跑去,经常玩恶作剧,喜欢挖苦别人。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的这些情况,那么家长就应该警惕起来了,因为很有可能是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在向家长发出的求救信号。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7 19:19:22

    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如下: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私狭隘心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很多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缺少独立意识、环境适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自己是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不能面对事实,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嫉妒和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当自己不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下生活真正涉足社会时,发现自己的素质、智力、能力不是“天下第一”时,自我产生的悲观、失落等情绪逐步转化成自卑,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我们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7 19:19:22

    青少年十大心理疾病:考试焦虑症、强迫症、性别角色模糊、恐学症、体相烦恼、恋爱受挫、时间恐惧、学习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

    1、考试焦虑症

    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考试焦虑症。其表现为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必要或不正常,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但无法摆脱,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

    3、性别角色模糊

    关于网络在各种商业等因素的推动下,小鲜肉,伪娘词语的出现,男性往女性化方向发展,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追求歪曲的美。一些男生矫揉造作是逐渐将性别模糊化,缺乏了该有的男生阳刚之气。

    4、恐学症

    恐学症是少年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指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而拒绝上学的现象。这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尖子生的心理障碍,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过重的负荷、不合理的比较和绝对化的思维,是催发这种心理障碍的土壤。

    5、体相烦恼

    体像障碍与体像烦恼均是由于体像自我期望或自我认知偏差而引起的个体心理问题,但体像障碍一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其病因和病理较复杂,与器质性和精神性因素都有关系。

    6、恋爱受挫

    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和升华,高尚而幸福的爱情有益男女双方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在婚姻问题上处理不当,失恋,单相思,违心地与他人成婚,大龄姑娘或小伙子爱情来迟等等,精神上都会蒙受到极大的刺激,产生不良的心理而导致恋爱病。心理学家把这种因失恋而引起的症状称为恋爱挫折综合征。

    7、时间恐惧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对时间无比看重,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是在赶时间,对时间的“斤斤计较”让我们深陷时间恐惧症之中而不自知。

    8、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在阅读、语言、拼写、运动、推理、计算能力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但是儿童的智力并没有明显的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及营养与代谢相关。

    9、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患者很难区分出真实和想象,患者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严重者难以进行正常社交。医学上,疾病分类体系定义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障碍。

    10、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但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知不足,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因此也有接受治疗率低、复发率高的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关于青少年十大心理健康问题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17 18:18:12

    常见儿童心理疾病

       导读: 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有哪些?做为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然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有哪些呢?我现在就来和家长们好好交流一下。

       一、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六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孩子有下列症状请提高警惕。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孩子常见4个心理问题要小心

      如果父母平时细心一些,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些日常表现也是可以知道是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方便及时调整或治疗。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需要注意。喜欢咬指甲有些孩子很喜欢咬指甲,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可能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会在上课时、玩耍时、走路时等,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不断地咬指甲,知道经常这样做不好,但是孩子难以自控。指甲被咬程度轻重不一,可能会出现指甲撕裂、手指变形、甚至还可引起局部出血。

      孩子出现爱咬指甲的行为,一般更多的是心理原因造成。比如孩子的情绪问题或是比较容易紧张、自卑、敌对等,还有可能是和家庭因素有关,夫妻关系不好影响孩子、父母不够关心孩子、缺乏安全感等。如果咬指甲的行为频繁加重最好带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分离性焦虑一般孩子到了3岁就开始上幼儿园了,虽说大部分孩子都会有哭闹、一时不适用、分离焦虑的情况,但是有些孩子会表现异常激烈,持续时间较久,比如哭闹厉害不让妈妈离开、不吃饭、不游戏、不睡觉、不喝水等。回家见到妈妈就形影不离,甚至睡觉还会叫喊“妈妈、妈妈”可见母亲分离时呈现出极大的焦虑反应。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会和自身的特点以及对妈妈过分依恋有关,使孩子依赖性强、过度被保护,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父母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还要扩大孩子人际交往范围、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陪孩子度过一个适应期。如果改善情况不明显也可以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寻求帮助。孩子爱打人、攻击行为多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里可能会频频发生,比如喜欢抢小朋友的玩具、时不时动人打人、踢人,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哭闹,无法和小朋友好好相处。

      多数孩子会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出攻击性的特点,像是推、挤、咬小朋友、乱扔东西,如果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攻击行为。因为孩子小还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父母先要了解导致孩子攻击行为内心想法,然后再教育孩子,切忌以暴制暴,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一上学就说肚子疼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甚至到了害怕的程度,一旦到了去学校的时间就会说自己肚子疼、头晕、出虚汗等,看孩子的样子也确实很难受,去了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原因。

      总之,当孩子心理压力大,焦虑时就会呈现出一些躯体性症状,但并不是孩子故意装病。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那说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问题了,应该及时调整,也可以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寻求帮助。

    ;

儿童肠系膜淋巴炎吃什么药

儿童七珍丸怎么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