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需要到专业的科室来进行治疗的,即使是轻微的也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轻微的远视,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情况较好,因为引起远视的原因是比较多的,而且孩子在眼部的清洁卫生以及用眼方面都不是非常的注意,日常生活当中注意用眼健康,非常的重要。
儿童的远视治疗看起来简单,实际很复杂,一般的眼镜店是解决不了的,这里面涉及到儿童斜视、弱视问题。家长切不可听取一些广告宣传,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
?远视度数小、视力正常
如果远视度数小、视力正常,孩子健康情况良好,无调节疲劳的症状,也无眼外肌肌力不平衡的现象,并不需要治疗。但若出现其中任何一种症状,都应配戴眼镜。
?配戴眼镜
6~7岁以下的孩子,轻度远视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予处理。只有在度数较高或有斜视发生,才予以矫正。6~16岁之间,特别是学龄儿童,读书写字都要紧张地使用目力,即使较小的度数,也要矫正。
?注意视力减退和视觉疲劳
对于已发生斜视、或有明显的视力减退或视觉疲劳以及任何程度的屈光不正,都应引起注意。
????医师、验光师检查
儿童斜视、弱视问题需要医院的医师、眼镜店的验光师才有资格为儿童作眼部检查,给儿童治疗远视。
?阿托品放瞳检查
所有这些情况,都需用阿托品放瞳检查。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程度较高的孩子,调节力比较强,主观验光的结果往往与客观法所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应从客观检查的度数中多扣除一些,有时要减去1.50D至2.00D才可接受。6岁以上的儿童,应尽可能按照一般的常规方法,所配眼镜的度数必须适合儿童的视力。
?配戴矫正镜片
在完全矫正后能得到很好的视力,这是最理想的配镜处方,且易被患者接受。如果戴镜后出现症状,则须降低眼镜度数,合并着斜视的患者,可以隔一日滴一次浓度低的阿托品眼药水,维持1~2周,直到在睫状肌麻痹的情况下能够戴着新配的眼镜从事正常工作。
?每年检查一次屈光
所有儿童的远视,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向正视眼发展,这种发育性变化直到成年为止。因此对儿童患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屈光,采用不断地减少屈光度,经常改换镜片度数,以防形成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如果儿童生理性远视予以矫正,以后发展成近视的机会会比其他儿童要多。
据估计,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都存在远视问题。这其中,大部分属于生理发育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可逐渐减小,无需矫正。但也有20%—25%的远视属于病理性的,如有些儿童由于遗传和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眼球发育落后或停止,形成远视眼。
远视儿童合理、有用的治疗方法是配眼镜进行矫正。另外就是配合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从根本上促进眼睛发育,改善远视,提升视力。
治疗远视,要抓紧8岁以前的黄金时机,千万不要拖延。到12岁以后再配镜,视力提高就会很困难。6岁以前,远视儿童应每半年检查一次,6岁以后可一年查一次,以随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儿童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矫正视力:使用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有效地矫正远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镜片和度数。
2.进行眼保健操:适当的眼保健操可以帮助缓解眼睛疲劳和紧张,促进眼球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
3.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近视加深,因此应该适当控制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
4.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5.定期检查视力: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力问题,有助于预防并改善远视。
孩子出现远视的情况,应该先检查度数,如果存在轻度远视,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先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的方法恢复视力,孩子平时应该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次数,也不可以在光线阴暗的环境内看书,同时多进食可以帮助护眼的食物,例如蓝莓、胡萝卜等,并且定期前往医院监测视力。
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大小,远视的程度比较严重,则需要佩戴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年满十八周岁、度数近两年没有明显变化的孩子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例如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等。小孩一般在8-10岁之前都是远视眼,正常情况下,3岁左右的儿童有175-200度的远视眼,并且裸眼视力能够达到0.5-0.6左右。6岁的孩子远视状态的度数可以有125-150度左右,裸眼的视力可以达到0.8左右,8岁左右的孩子远视度数降至75度左右,裸眼视力可以达到1.0左右,这是小孩的正常屈光状态。如果在以上的标准内,则不需要治疗,仅需要定期复查孩子的裸眼视力以及屈光状态即可。
如果小孩的远视度数较高,已经影响到裸眼视力的发育,则需要到正规的眼科机构进行验光配镜。验光需要散瞳验光,才能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根据散瞳验光之后的度数进行配镜,配远视镜治疗视力发育,并且需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变化的屈光度数进行换镜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