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屈光不正怎样治疗

时间: 阅读:1428
儿童屈光不正怎样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10-24 14:06:32

对于儿童屈光不正的情况,可以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进行症状的缓解及治疗,但具体是框架眼镜还是角膜塑形镜还应当咨询医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平时还应当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上课写字保持正确的坐姿,多做眼保健操及眺望远方的方式缓解眼疲劳。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18 07:07:57

    没有别的办法,对于儿童屈光不正只能配镜矫正,及时的给孩子验光配镜,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

    最好去眼科医院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和斜弱视的情况,另外未成年以前随着眼睛的发育,眼睛的近视度数基本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配镜以后注意合理用眼以及用眼卫生。

    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视力随着频繁用眼和身体发育,屈光度数变化较快,注意定期带孩子去医院验光,追踪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及时更换适合的眼镜。

    如果孩子近视度数发展过快,即每年度数基本都要上升100左右或是以上,建议给孩子配OK镜或是RGP眼镜,目前这两种眼镜对于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注意:你的孩子应该是近视,具体多少度需要散瞳后验光确定,如果是假性近视则有治愈的机会;如果是伴有斜弱视则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双眼视功能被破坏;儿童近视一定要配镜矫正,不要相信所谓治疗仪或是眼药水,对假性近视可能有点用,真性近视基本无任何效果。

    由于孩子近视年龄较低才5岁,配镜矫正以后注意科学用眼,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600度,容易发生眼底病变,诸多并发症),让孩子养成用眼的好习惯,严格控制连续用眼时间,周末或是假期尽量让孩子去外面玩耍,最好是爬爬山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能有效舒缓眼疲劳预防近视加深。

    最近,据研究发现打乒乓球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预防近视和近视加深的作用,你可以试试。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 紫苏
    回复
    2024-03-18 07:07:57

    1 第一步必须配镜,配一副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眼镜。
    2 第二步,详细检查孩子的视觉二级功能和三级功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这个要严格 遮盖右眼治疗。只要视力不下滑就不要去遮盖。
    4 屈光不正分近视,远视,散光相应的详细治疗方案不一样。
    5还要检查的是不是中心注视。有没有左眼的外斜或外斜。

    更多详细弱视治疗方案联系济宁华人眼镜。6岁是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利于快速康复。 早期治疗。祝孩子早日康复!

  • 紫苏
    回复
    2024-03-18 07:07:57

    治疗儿童弱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努力,坚持遵医嘱。3D多媒体疗法是一种集治疗、娱乐、智力开发于一体的趣味化视功能训练系统,能将枯燥的治疗变成趣味化的训练过程,更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临床效果显著而稳定,能短期内大幅度恢复和提高视觉功能。
    ?光刷训练
    光刷训练是一种刺激黄斑部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对旁中心注视有明显效果。它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和提高视觉功能。
    ?矫正屈光不正
    矫正屈光不正是治疗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医学验光、医学配镜,还有防治型配镜都是常用的矫正方法。家长需要记得每隔六个月复验一次哦。
    ?光栅训练
    光栅训练是一种用电脑多媒体形式进行的精细目力训练,能够逐步提高孩子的视力和视功能。它是治疗弱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超声治疗
    超声治疗是利用弱视超声治疗仪,改善眼部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视力疲劳,还能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加快弱视治愈时间的方法之一。
    ?红光闪烁训练
    红光闪烁训练是一种用630纳米红光刺激眼底黄斑中心区域细胞的训练方法。这个区域是眼底最敏感区,刺激它可以加速细胞生长,提高孩子视力。
    ?后像疗法
    后像疗法是一种将弱视治疗与电脑动画结合的方法,利用虚拟场景,消除眼底黄斑区的抑制,提高视力,纠正偏心固视。

  • 景天
    回复
    2024-03-18 06:06:47

    屈光异常又称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老光都属于屈光异常.这样看有可能上近视,如果说平常没有用眼过度,考虑是不是家庭 遗传 ,现在对这种病一般都是佩戴合适的眼睛,像您孩子现在这种情况建议暂时在家多注意休息,半年以后再检查看情况再说!平常身体比较虚,多补充点 维生素 ,像胡萝卜多吃点对视力,对身体都有好处!尽量多 吃饭 ,不要挑食!

儿童汗蒸的好处和坏处

囟门受伤几天有反应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