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心肌酶高有什么危害

时间: 阅读:6389
新生儿心肌酶高有什么危害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10-18 19:26:20

新生儿出现心肌酶高的症状,考虑可能会导致心肌受损或者出现严重的心肌炎疾病。因为心肌酶的高低在目前临床上是用来评定心肌受损的程度,如果心肌酶指数高的情况下,说明新生儿的心肌受损严重,比如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炎等现象。这种情况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18 13:13:32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8 13:13:32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心肌酶谱异常有什么影响呢,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如果心肌细胞发生坏死、破裂,心肌酶就会释放入血液当中,因此,临床一般将心肌酶检查的水平来间接衡量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CK、CK-MB、α-HBDH作为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AST及LDH在体内分布较广泛,特异性较差,以肾、骨骼肌含量较多。CK以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是心肌和脑组织,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低,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α-HBDH是酮体氧化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主要存在于脑、心肌中,该酶升高提示脑、心肌的损害,特别是α-HBDH升高>LDH升高时提示心脑损害明显。本组资料心肌损害发生率80%(66/82),临床表现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入院后查心肌酶谱均升高,窒息程度越重,心肌酶谱增高愈明显,特别是CK-MB最有意义,CK-MB在心肌酶谱中最能代表心肌受损.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18 13:13:32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心肌酶高主要是心肌细胞受损伤,导致心肌酶高的原因非常多,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酶高,人们日常需要注意。那么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一起来看看!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1

     心肌酶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和急性心梗,心肌炎是心肌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炎症,症状和心肌损伤的程度与面积等相关,轻重不一,轻者几无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常是前驱症状,心肌炎的症状是: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昏厥等。重者可猝死,或者转化为心肌病,心衰。

      心肌酶高有什么影响

     心肌酶升高(尤其是ck-mb,cTnT,cTnI升高)提示心肌受损;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梗,但是心肌酶高,提示心梗以外的原因引起心脏受损。

      心肌炎是心肌酶高的原因,所以心肌酶高可能是心肌炎的前期症状。

     心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心肌梗塞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内酶进入血液,引起血清心肌酶升高。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PK-MB)、CPK-MB同工酶、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等。其中CPK-MB同工酶、LDH1在机体其他组织中极少,特异性比较高。其它几项增高也可出现于肝脏、脑、肌肉等损害和恶性肿瘤等。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酶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及肌肉疾病,溶栓治疗后,神经系统疾病(脑梗,颅脑损伤等等)等。

     心肌酶高主要是心肌细胞受损伤。心肌细胞内的特异性酶会由于心肌细胞损伤而释放入血,我们查血会发现心肌酶增高。可能喝酒或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受损引起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高怎么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2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心脏的心肌细胞含有特殊的酵素,当心肌梗塞或急性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细胞会坏死崩解,这时这些酵素(心肌酶)会溶解到血中,造成不正常的升高。

     临床和实验表示,这些酵素(心肌酶)(如I型肌钙蛋白-CTnI或T型肌钙蛋白-CTnT)的升高代表此次的心脏病发作是极度危险的,不仅表示心肌细胞受损达某一程度,也会有较高的机率产生许多重大不良的心脏并发症——再度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等(即较差的预后状况),但发病初期不一定会升高,一般要4~6小时甚至12小时才会上升,所以需持续监控。

      心肌酶高怎么治疗

     对于心肌酶高,其实是要看高多少。一般高5~10倍以上意义比较大,为电击引起的,显然是心肌损害以后引起的,电击对心脏伤害最大了(心跳就是一种电位活动),一般会出现心律失常。那么,对于心肌酶高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心肌酶高点会自己恢复的,一般2级以上医院(县级以上)都能处理,一般都是休息,营养心肌,预防心律失常等处理,如果没症状可以休息观察为主,但还是最好住院。

     除此之外,心肌酶高可能是心肌炎导致的。患了心肌炎应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

     心肌酶高的相应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此外,心肌酶高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呢?

     心肌酶高很有可能是心肌炎,但是,还不能确诊,而且医生还要有相关的体检体征,除了这些还需要心电图的检查证据,比如心肌损伤的表现和心律失常等,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作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大小和心功能。

     如果确定心肌酶高是心肌炎。那么,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宝宝心肌酶高怎么办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但是,如果发现宝宝的心肌酶高,建议家长们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复查心肌酶谱,请儿科医师做宝宝心脏的健康评估;如果心肌谱正常可以停止使用果糖。医院可能会使用左旋咪唑搽剂、转移因子口服液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毛细支气管。

     除此之外,宝宝如果有肺炎病史,查血心肌酶高,不排除是病毒性心肌炎,而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一般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休息至少3~6月,病情好转或心脏缩小后可逐步活动;必要时用强地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用于抢救急性期并发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经其他治疗不满意者,一般不宜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有可能病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要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治疗。

  • 龙葵
    回复
    2024-03-18 12:12:22

    摘要:心肌酶高是什么病?心肌酶是心肌细胞里的一种物质,当心脏受损伤时,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里的物质释放到,通过检查化验可以发现,因此心肌酶升高说明心肌损伤,需要积极治疗。那心肌酶高怎么治疗?【心肌酶高是什么病】心肌酶高有什么危害心肌酶高怎么治疗
    什么是心肌酶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价值,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肌酶的临床意义、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心肌酶的正常值、心肌酶高的症状。
    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1、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梗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3~7天恢复正常。升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心包炎、骨骼肌坏死、脑坏死、急性胰腺炎、皮肌炎、胸膜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及使用安定、氯丙嗪、鲁米那、利福平后。分析AST时需注意:①AST存在于心、脑、肝、肾等组织内,心肌最多;②AST升高时,应同时检测ALT,若AST大于ALT,提示心肌病变,若ALT大于AST提示肝脏病变;③还应做相应的有关检查,以便全面进行分析。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定诊断,尤其对无黄疸、无自觉症状的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增高见于:心肌梗、肝外阻塞性黄疸、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风湿热、伤寒、败血症、肌病及脑血管病变。分析ALT时需注意:①不能单凭一次增高而进行诊断,应动态观察其变化;②ALT广泛存在于肝、肾、心、骨骼肌及脑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高;③注意对ALT/AST比植分析,同时结合其他检查进行棕合分析。
    3、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肌肉收缩时生成增加。主要用于骨骼肌疾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心梗时CK显著增高,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高峰,8~7天恢复正常,其增高幅度与心肌梗死程度成正比。分析CK时需注意:①在急性心梗时CK较AST、ALT、LDH等更为灵敏,有更高的特异性;②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酶,广泛分布在骨骼肌、脑组织、心肌、平滑肌、肾组织内。
    4、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测定:CK-MM增高见于:肌病及其他CK增高的疾病,被称为MM型疾病,CK-MB增高见于心面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主动脉瓣手术后、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性肌炎恢复期,主要为心脏受损,被称为MB型疾病。分析CK的同工酶时应注意:①注意生理性变化,男性高于女性,年青人高于老年人、运动后高于休息时;②MM来内肌肉、MB几乎全来自心肌;③MB升高对心肌损害是一个特异必指标,能迅速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如心肌梗死后3~4天仍保持高水平,表示心肌梗死继续发展,如下降后又升高,表示原梗死仍在发展,并可能出现新的梗死。
    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一般在心梗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96小时达到高峰,持续10~14天左右。此外,各种原因的溶血性贫血、肝炎、肝硬化、肝癌、心力衰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缺氧、肺梗塞、肌营养不良、粒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胰腺炎,以及使用吗啡、可卡因、杜冷丁、安妥明、甲基睾丸酮、羧苄青霉素、磺胺甲氧嗪等亦可引起增高。分析LDH时需注意:①采血时间应在发病1天之后,因为LDH在心梗后增高的时间较GOT为迟;②红细胞内LDH含量较血清LDH含量高100倍,故应避免发生标本溶血,一旦溶血,则不能用;③LDH并无特异性,一般用于已确诊病人的病程监护;④对急性心梗病人应将AST、LDH结合起来。
    心肌酶正常值
    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IU/L;
    2、谷草转氨酶AST:0~40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IU/L;
    5、谷丙转氨酶ALT:0~40IU/L。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心肌酶高是什么病
    1、急性心肌梗死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由于大量心肌细胞损伤,使血清中各种酶因病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增高。如果有并发症或梗死延展则酶不下降,若梗死再度发生,已趋下降的CKMB会再次升高。
    2、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3、新生儿窒息和肺源性心脏病缺氧对机体的损伤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心脏是重要受损脏器之一。正常时,心肌细胞主要是有氧代谢,所以对缺氧极其敏感,新生儿窒息时心肌缺血,无氧酵解过程中的酸性物质堆积,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代谢障碍,ATP减少使心肌受损。血清心肌酶升高。
    4、其它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高有什么危害
    心肌酶高的相应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此外心肌酶高很有可能是心肌炎,但是,还不能确诊,而且医生还要有相关的体检体征,除了这些还需要心电图的检查证据,比如心肌损伤的表现和心律失常等,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作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大小和心功能。
    如果确定心肌酶高是心肌炎。那么,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心肌酶高怎么治疗
    小孩心肌酶高一般常见于心肌炎或心肌损伤等心肌疾病。现在临床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心肌受损或心肌炎。是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病变。如果心电图正常一般问题不大,可以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及配合其他营养心肌治疗,一般治疗1周后复查心肌酶。临床上1周治愈的占多数,而且对将来没影响。
    大多数小孩心肌酶高,发生在病毒感染之后,可能是感冒或发烧造成的心脏功能异常,多见于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有关的。这种情况,应注意最近有无病毒感染,感冒等症状,体温如何,平时可注意休息,多喝水,均衡营养,营养心肌治疗,一般可用果糖,VC,辅酶Q10等治疗的,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心肌酶谱。
    心肌酶高一般是由心肌损害,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缺血缺氧造成的,建议尽快做治疗。
    除此之外,在平时,小孩也应多吃水果,比如苹果、香蕉、山楂等。苹果可生津止渴、和脾止泻;香蕉清热润肠、降压防痔出血;山楂可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增强和调解心肌,有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

新生儿喝葡萄糖的危害

新生儿竖抱的危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