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时间: 阅读:12312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20 18:09:58

这个是有两种方法的,第一种方法的话就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小孩子有没有被感染,另外一种的话,大多小孩子都建议采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因为这个方法的话是比较简单的。当然平常的话也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出现一些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厌食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20 04:04:0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1)细菌的直接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HP。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2)尿毒酶检查:因为HP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毒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毒酶来诊断HP感染。尿毒酶分解胃内尿毒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②呼吸试验;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3)免疫学检测: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HP抗体来检测HP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4)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0~6%),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约50%~8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则更高,达90%以上。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潜伏在人胃幽门部的半螺旋杆菌。主要表现症状以反复发作胃胀、胃痛、反酸、嗳气等,在消化系统溃疡、癌症中以幽门螺旋杆菌的病发关系最为密切。临床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特别是小孩也是高度感染人群。所以说,幽门螺旋杆菌既然是人类胃部高度潜伏菌,我们才不要过度担忧,只有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多运动增强体质,才能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发病率。

  • 远志
    回复
    2024-03-20 04:04:07

    不能吃饭。

    检测当日,患者需要空腹或禁食三小时后方可检查。

    检测原理

    采用C-13同位素呼吸试验检测的方法,患者只需要向特定的一次性专用呼吸检测卡中轻吹一口气,就能检查出引起胃肠病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在患者体内的感染数量。

    通过口服C-13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13,如果有的话,代表存在幽门螺杆菌。

    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正常人体内都有,但是超过100dpm便易引起癌变。而且具有传染性,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类致癌源。

    扩展资料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目前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此外,幽门螺杆菌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就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防止幽门螺杆菌传染方法:

    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很强,的确可以通过手、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受中国的饮食文化影响,很多人围餐都不习惯用公筷等,都是潜在的感染因素。

    可以说,幽门螺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在家庭内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对于很多家庭很难做到。不过,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人民网-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到底有多大关系

    -C13—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20 04:04:07

    碳13或者碳14呼气检测,这种检查没有痛苦,而且灵敏度、检出率都很高,是这几年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不过碳13和碳14还是有点点不一样。
    1.尿素(碳14)呼气检测
    这个检测,检查的人要在清晨空腹吃一粒尿素(碳14)胶囊;25分钟以后,用一根管子往装有液体的小瓶子(二氧化碳吸收剂)吹气2-3分钟,水的颜色先变红,然后慢慢消失,然后用仪器检查瓶子里面的液体,如果数值大于100说明有幽门螺杆菌,这种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5%;这种检测费用低,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存在放射性的危害,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年体弱的人要慎选。
    2.尿素[碳13]呼气检测
    碳13检测呼气前,也要空腹;检测开始的时候,人要先憋气5秒钟,然后向一个袋子里吹气,收集第一袋气,接着口服尿素(碳13)药丸,等半个小时以后,再次吹气,收集第二袋气;接着把两袋气交给医生就好了,10分钟以后就可以取结果了。

    碳13检测相对于碳14,没有放射性,而且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接近100%哦!

  • 远志
    回复
    2024-03-20 03:03:57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1

      在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般有4种检查,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第1种检查为常用的碳13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测方法需要空腹进行。

      第2种检查是碳14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不适合部分人群,因为它有放射性,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定后果。

      第3种检查则是抽血的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没有限制,但是需要呼气的方法结合才能够判断。

      第4种检查为比较少用的生化检查,这是通过检查我们大便里面的成分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一种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面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存活在胃黏膜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消灭幽门螺杆菌变得十分困难。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两种检查方法,还有一种生化的检查方法就是金标尿素酶抗原标本检查,这个检查方法还没有普及,只有在部分医院有。主流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不同情况的患者检查的方法也各不一样,大家在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其实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大家如果发现胃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排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如果存在感染的话,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尽快的恢复健康才能够避免出现胃癌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2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其实大有来头,它与人类的关系最早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1991年,一个铜器时代的人类木乃伊在冰川中被偶然发现。科学家们在他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证据。人类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历史同样曲折而漫长。早期,人们一直认为胃液为强酸环境,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直到1875年,一位德国解剖学家发现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在这之后的100年中,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曾先后发现并报道胃黏膜表面这种螺旋状细菌,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擦肩而过。

      1982年,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和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终于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这种螺杆状细菌。但是两人的研究结果受到了当时医学界主流医生的质疑。Marshall医生四处碰壁,一怒之下,亲自喝下了一杯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他在自己身上成功诱导出了急性胃炎。在之后的10年间,随着越来越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医学界的观念开始逐渐转变。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指南,承认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与致癌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被明确认为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致病因子,在环境致病因素的促进下,会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过程。在世界各国及地区,已有多项大规模人群干预及随访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30-40%,并且能够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即使是已经罹患胃癌或胃腺瘤的病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依然能够降低50%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发病间隔超过6个月的第二原发胃癌)。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等于会变成胃癌,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的机率为万分之五。它客观存在,但不代表癌症真的会“光临”,不必过于惊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非常简单,那就是:吃。

      不干净的餐具、没煮熟的牛排、生鱼片等,甚至是接吻,也有可能被感染者所传染...小朋友通常是被一同居住的长辈传染的。共用餐具水杯、口对口喂饭等等行为,都是细菌侵入最有利的手段。就在前几日,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苍蝇的腿和翅膀下,也会藏匿幽门螺杆菌。被苍蝇“宠幸”过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征兆

      1.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酸分泌,导致反酸、恶心。

      2.胃痛。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胃不舒服的经历,但这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拼搏的“标志”了。

      3.口臭。口臭可以说是在幽门螺杆菌疯狂繁殖进攻下,最直接的结果。

      如出现这三个症状,不要觉得是小毛病了,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

      检查出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话,一般的方法就是:吃药根除细菌。让溃疡愈合的抗生素疗法,一般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把细菌清理干净。比如说传统的三联疗法和改进的四联疗法。而我们在生活行为方面能采取防止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措施,就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采取分餐制、餐具勤消毒、不要口对口喂食幼儿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争议

      但如果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却没有任何病症,身体健康,还需要吃药根除吗?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不少研究里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减少患上哮喘、胃食道逆流、鼻炎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杀还是不杀,这真得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肠胃状态。大量使用抗生素杀死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人自身的健康。

      无论如何,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会伤害我们的肠胃,但是不一定就会患上癌症。但携带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3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几率有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这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得胃癌的几率,但并不是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导致胃癌,当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积极治疗是可以根除的。如果幽门螺杆菌长期生存在胃内会增加对胃黏膜的侵蚀,长期下去有可能出现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幽门螺旋杆菌陪伴人类已超过5万年

      有文献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在5.8万年前就随着史前人类的迁徙从非洲向外传播,由此可见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菌种,只是以前因为医学技术的落后并没有发现它而已,它是我们的“老朋友”。

      既然陪伴了我们上万年的时间,像今天这样随意地除掉幽门螺旋杆菌真的好吗?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答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益处并不绝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可能造成胃肠菌群的紊乱,导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提高了肠道感染的风险。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权衡利弊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得知幽门螺旋杆菌并非是需要无差别根除的,因此当我们面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时,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大的理由就是能够有效预防胃癌,并且还会降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发病率。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不同阶段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业内权威Sugano教授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54%,不根除的对照组10~15年中约4.3%(480/11149)发生胃癌。

      但是考虑到胃癌发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我们也不能单独强调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也由此专家们总结了哪些人群需要积极的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人;

      2、胃癌、胃术后或有相关家族史的人;

      3、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的人;

      4、其他经消化专科医生诊断后建议积极根治的人。

      至于儿童和老年或无胃部症状的感染者,无需紧张,保持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即可。

儿童止咳药有哪些

儿童口腔溃疡缺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