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儿童血常规正常值不同。正常新生儿白细胞总数为9~30×109,平均为20×109,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6个月至6岁儿童,正常值为6~15×109,平均10×109,血象观察是医生诊断该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从血常规检查,我们可以看出身体是否有感染、贫血和血液病。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指标。
血象是指血液一般检验的结果。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等。 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
血象高就是“白细胞增高”的问题:
1、白细胞(WBC)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
2、对于“白细胞增高”,首先应该确定病因,找出症结后方可“对症下药”。备注:4*10^9/L 表示每升4乘以10的9次方个,换算下来是4000/mm3,即每立方毫米4000个。
扩展资料:
采血前饮食需要注意:
采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采血前一天避免大量饮酒;采血前一天晚8点以后禁食,正常饮水;
建议采集清晨空腹血,安静5分钟后坐姿采血;采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止血,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血象高
人民网-为什么一定要做血液的检查?
是血象高,血象是指血液一般检验的结果。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血液病等等。 白细胞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血象高就是“白细胞增高”的问题。
(1)白细胞(WBC)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
(2)对于“白细胞增高”,首先应该确定病因,找出症结后方可“对症下药”。备注:4*10^9/L 表示每升4乘以10的9次方个,换算下来是4000/mm3,即每立方毫米4000个。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如果血象高,用西医抗生素疗法;如果血象正常但有发热,用纯中药治疗即可。检查结果显示血象不高,没有细菌感染的症状,为了减少西药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根据症状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
不能把发不发烧、血象高不高作为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肺炎的依据,以免耽误治疗。肺炎治疗要严格按照疗程进行,该吃药吃药,该挂水才挂水,不要一味求快,即使治愈出院也要坚持做好预防保健,以防反复发作。
参考资料:-血象高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费心费力研究出的中药和方案,患者不“买账”,黄璐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天气变冷南京各大医院"非典型"肺炎患儿猛增
正常参考值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扩展资料: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血常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