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吃奶过量以后可能会容易引起吐奶或者是打嗝的现象,而且轻微活动宝宝就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吐奶。如果长时间喝奶过量可能会容易引起拉肚子以及大便异常。
如果是人工喂养儿童,一定要定时定量,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温度,宝宝吃的太多了可能会出现吐奶,但是太少了会容易引起发育缓慢。
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
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有很多家长总喜欢把宝宝养的白白胖胖的,觉得吃得多才能长得高,能吃就是好事,但其实过度喂养的危害很大,下面了解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
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11、导致脑疲劳
婴儿要吃喝奶太多了身体用于消化的时间要比较多,肠胃需要消化过多的食物是很容易导致体内消化道的扩张。
使得本来就是有限的血液去消化食物了,脑细胞就会暂时缺血,特别是吃吃的愈多的婴儿,长久下来对于婴儿的大脑发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2、运动能力发育落后
很多的婴儿因为吃的很多,所以出现肥胖的情况不爱运动了,觉得一运动就是很累。时间长了之后婴儿对于运动不感兴趣。
导致婴儿的运动能力会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小孩子,而且肥胖也会导致其他不良的疾病出现。
3、过食性腹泻
婴儿很多的出现腹泻的情况是由于喂奶造成的,这个时候忽然加重了身体需要消化的食物。
然后婴儿的肠胃因为一些食物出现了消化障碍之后很可能就是导致腹泻的出现。
建议就是到医院检查一下,而且要注意不要再给婴儿喝奶过多了。
为什么吃配方奶粉的宝宝,会吃得更多?
1、奶瓶流速快
奶瓶中的奶嘴,有大小不一的孔,有些宝妈为了让宝宝更容易吃到奶,喜欢用大号孔,这就导致奶液流速较快。而吃母乳时,宝宝必须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吃到乳汁,而且奶液隔1~2分钟,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会有更多乳汁。
2、吃母乳有较强“自控”能力
宝宝摄入含有脂肪的奶后,会激发肠道释放胆囊收缩素,帮助消化和调整摄入,让宝宝随时有饱腹感,感觉到困倦。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释放的胆囊收缩素会比较少,宝宝不容易有饱腹感。这也是为什么吃母乳的宝宝,更容易吃着吃着就睡着的原因。
3、喂配方奶容易给得过多
大部分的宝妈,都希望宝宝能一次吃个饱,哪怕是剩下半瓶,也绝对不会少一口。所以,宝妈们每次都会冲调较多的配方奶。而吮吸奶嘴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所以宝宝就会贪嘴,很容易吃多。
4、配方奶和母乳代谢不同
众所周知,母乳中的成分,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而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较低,所以需要摄入更多的奶液来满足营养需求。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胰岛素水平较高,这就容易导致脂肪堆积、体重增长过快,从而斗志肥胖。而母乳中,有一种瘦素和脂肪连接蛋白,可以帮助机体调节能量代谢,使宝宝的BMI指数更正常。
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21、导致宝宝消化紊乱
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组织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积食等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消化不好,容易漾奶、吐奶的宝宝,需要更加注意。
2、影响宝宝大脑发育
1岁之前,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如果频繁过度喂养,为了消化更多的食物,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会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暂时缺血,从而引起婴儿脑疲劳,影响脑部发育。
3、导致宝宝肥胖
“白白胖胖”并非是一件好事,婴儿期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度,会刺激胰岛素生长因子分泌,刺激蛋白合成细胞增殖,导致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在身日内堆积脂肪,造成肥胖,这种肥胖会在孩子成年后,患三高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过度喂养的`表现
1、肠胀气
过度喂养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积食,直接的表现就是肠胀气,宝宝的肚子鼓鼓的,特别难受。有些宝宝吃完奶后,总是哭个不停,这时候就需要查看是否肚子有胀气了。
2、吐奶
宝宝不像成年人,不管吃了什么,第二天都能消化完。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很较弱,如果肚子里的奶液无法消化,就会出现吐奶的现象。如果你家宝宝经常吐奶,就要注意是否被过度喂养了。
3、大便不正常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肠道功能随之加强,按道理来说,大便会从稀到稠,从少到多,而且越来越成形。如果宝宝的大便越来越少,或者是长期便秘、大便发绿、起泡沫,就需要注意了。
有些“善良”的宝妈,每当宝宝哭闹时就以为他饿了,给宝宝用奶瓶吃奶,这样做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因此,请参照下表中每天平均母乳摄入量,结合宝宝作息安排,合理控制喂养次数和奶量。
如果有条件母乳喂养,一定要直接哺乳。另外,不要羡慕那些因为吃奶粉,而长得白白胖胖的宝宝,虽然大人高兴了,但受伤的却是宝宝!
婴儿喂奶粉喂太勤的危害3宝宝出现4种信号可能是过度喂养
1、大便异常
宝宝的便便对于妈妈而言,就如同一种语言,它通过颜色、性状、次数、气味的变化来告诉妈妈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增多,且呈现水样便,伴有泡沫和酸臭味,那么宝妈就要警惕是否出现过度喂养了。
2、频繁胀气、吐奶
宝宝胀气、吐奶都非常常见,或因为喝奶太急、哭闹等原因胀气,或因为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结构而吐奶/溢奶,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如果宝宝长期胀气或6个月之后仍然经常出现吐奶,那么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了。
3、体重增长异常
身高体重能直接反应宝宝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定时给宝宝做儿保。如果某一段时间,宝宝体重异常增长,而身高不长,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过度喂养了。因为宝宝吃得太多,摄入过多的能量,而因为宝宝消化系统并未发育成熟,那么脾虚积食、长肉不长个的问题也会出现。
4、口欲不佳
如果在喂养宝宝时,长时间出现拒绝喂奶,奶量大减,奶量明显不如从前,食量也明显比同龄人小的情况,宝妈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辅食喂养过度了。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刚添加辅食的宝宝身上。此时,如果不给宝宝消食导滞、促消化,则容易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5招教你预防过度喂养
第一招:快速识别宝宝吃饱信号
识别宝宝吃饱信号是预防过度喂养的最佳方法。那么如何识别就很重要了。
1)吃饱喝足的宝宝会对身边事物非常感兴趣,关注点也不只是放在吃奶这件事上。宝宝吃饱后会慢慢不再衔乳,紧接着便会闭着嘴抵触乳【头】或奶嘴。
2)吃饱喝足的宝宝会主动和家长互动玩耍,反应也比饥饿时更灵敏,精神状态良好。
3)吃饱喝足的宝宝在睡觉时是非常香甜的。
第二招:不要奶睡
有些宝宝睡觉前必须用喝奶的方式来哄觉,睡着后也依然要含着奶,取走奶就容易惊醒;睡着后,宝宝易频繁醒来、找奶,不管饿不饿,都要重新喝几口奶才能继续睡觉。长期使用这种奶睡方式,不仅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引起龋齿,更严重的是容易造成宝宝过度喂养。
第三招:避免过早引入固体食物
有研究表明:避免过早引入包括民族食品在内的固体食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喂养干预,能有效降低过度喂养行为。所以对于正常体质的宝宝而言,6个月才是引入辅食的最佳时期。
第四招:控制奶量
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把握奶量。出生前三个月属于按需喂养,所以妈妈一定要记清楚宝宝每次喝了多少,方便统计宝宝的喝奶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按需喂养不是按哭喂养,不要宝宝一哭就喝奶。
第五招:按冲调比例进行冲调
宝宝的过度喂养还体现在妈妈在冲奶粉时将奶粉的奶液浓度冲的过浓,导致能量和营养素超标,造成过度喂养,所以最佳方法就是按照奶粉罐上的冲调比例进行冲调。
总 结
过度喂养的危害可能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轻则导致宝宝超重,如果还不注意,进而造成肥胖,肥胖往往给宝宝带来很多麻烦,如稍微一活动就上气不接下气。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胖墩”的称号容易给宝宝造成心理和身体上造成双重打击。重则造成宝宝脂肪肝、高血压,甚至Ⅱ型糖尿病。所以妈妈一定要尽快识别过度喂养的信号和及时纠正喂养方式,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新生儿出生以后,父母总担心他们吃不饱,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于是就会频繁喂奶,恨不得让宝宝一口气把奶全部吃光。但是,这种频繁过度的喂养,真的合适吗?
古人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 要想让孩子 健康 生长,就不要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厚。
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宝宝吃得过多,摄入的营养和能量超过了自身的代谢需要,就会变成“过度喂养”,反而影响他们的 健康 发育。
新生儿吃奶越多越好?过度喂养的3大危害,父母别忽视
过度喂养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危害呢?总结来看至少有3个,各位父母都知道吗?
1、体重超标
过度喂养意味着摄入大于需求,大量食物堆积在宝宝体内,很快就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导致宝宝体重增加,肥胖过度。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胖点很正常,长大以后就好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 肥胖的宝宝成年后可能会继续肥胖 ,而且更可能在成年时 形成各种 健康 问题 。
2、吐奶厉害
宝宝胃容量小,且呈水平状,本来就容易吐奶、溢奶。当奶摄入过多,超过了胃容量以后,吐奶现象将会明显加重,甚至出现 剧烈的喷射性吐奶 。
吐奶的危险因人而异,如果父母护理得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发现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当,很容易呛到自己,危害宝宝的生命安全。
3、腹胀难受
宝宝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善,过度喂养必然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影响肠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增加腹泻和便秘的发生;同时还会增加腹胀、肠胀气和肠绞痛的发生,让宝宝很遭罪。
如果你家宝宝存在这些问题,很可能是过度喂养导致的,赶紧检查看看 他们的喂养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发育需求吧。
新生儿吃得越多越好?娃吃没吃饱,这四个指标是重点
既然过度喂养危害大,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宝宝到底吃没吃饱,既满足了他们的发育又不会过度喂养呢?这4个指标是重点!
1、宝宝的发育指标
宝宝有没有吃饱,最直观的体现就是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生长最快阶段: 出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个月增长2斤左右; 随后放慢速度,到12个月为止,体重增长基本与前3个月持平,也就是说,宝宝1周岁时的体重应该是出生时体重的3倍。
身高也一样!出生后第一年是宝宝身高增长最快阶段,大约 增长25厘米 。
当然,每个宝宝的发育不同,身高体重增加自然也不一样。要想知道宝宝的身高体重是否达标,父母绝对不能盲目地跟别人对比,而是应该给宝宝制作专属的 成长曲线。
成长曲线制作起来并不难,就是 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 ,然后 将每一次的测量数据连成曲线 , 根据曲线来判断宝宝的发育是否达标 。
下面这张图片是0-3岁男童/女童的生长曲线图,各位父母可以参照看看,给自家宝宝也制作一个专属的成长曲线图。
2、观察宝宝吃奶时的反应
正常来说,宝宝吃奶时应该非常认真,基本是两三次吸吮一次吞咽,非常有规律。
如果宝宝吸吮不出母乳,急得哇哇哭,哭的时候还不放弃吸吮,应该宝宝没吃饱,但是母乳不足导致的。此时,妈妈可以换一边继续喂,如果两边都喂过了,宝宝仍然没吃饱,而且类似情况经常发生的话,建议妈妈及时追奶,或者给宝宝加点奶粉,别让他们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如果宝宝吃奶时不认真,左顾右看,一会儿含着RU头,一会儿吐出来,也说明他们已经吃饱了。
PS:有些宝宝吃奶时含着RU头睡着了,可以用手指挠挠宝宝的嘴角,如果自动吐出来,说明吃饱了;如果又开始吸吮,说明没吃饱,建议把宝宝挠醒继续吃,等吃饱以后让他把RU头吐出来再睡觉,而不是含着RU头睡觉。
3、观察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果宝宝吃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白天一个小觉,晚上能睡三个多小时),或者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或者精力旺盛,心情不错,这都意味着他已经吃饱了。
如果宝宝吃奶后主动把RU头吐出来,再给也不要,也说明已经吃饱了。
如果宝宝吃奶后哭闹厉害,睡一会儿哭一会儿,说明没有吃饱,需要继续吃。
4、观察宝宝的大小便
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24小时至少排尿6-8次,而且尿液清澈无异味。
如果宝宝每天排尿少于6次,而且尿液呈深黄色、有异味,说明奶量不足。
不同月龄宝宝的吃奶次数和吃奶量,新手爸妈可参照
如果是奶粉喂养,妈妈可以参照 宝宝各月龄的喂奶标准和次数 ,然后再观察宝宝的吃奶表现,找到他们的喂奶规律;如果是母乳喂养,只能根据宝宝的表现和吃奶间隔来判断。
这里有一份 “宝宝吃奶量表”,新手爸妈可以参照看看。
A、 2个月宝宝
如果是母乳喂养,应该按需喂养,宝宝饿了赶紧喂。
不过,一般来说喂奶次数相对稳定,大约2小时左右一次;如果宝宝食量较大,每次喂奶都把两侧乳房吃空,间隔可能会久一点,大约3小时一次。
如果是奶粉喂养,需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喂。
出生时体重6-7斤的新生儿,每天大约喝700毫升的奶;出生时体重在7斤以上的新生儿,每天大约喝800毫升的奶。
B、3个月宝宝
母乳喂养: 宝宝奶量增加,间隔时间延长,白天一般3个多小时喂一次,晚上看宝宝的具体需求(一般不小于3小时)。
奶粉喂养: 宝宝每次奶量100-120毫升,每天总奶量700-800毫升。
C、4个月宝宝
母乳喂养: 宝宝按需喂养即可(3-4小时吃一次)。
奶粉喂养: 一般来说,宝宝每次能吃150-180毫升奶,每天总奶量不超过1000毫升。
D、5-6个月宝宝
母乳喂养:同4个月宝宝差不多,喂奶间隔可能会延长,而且越来越有规律了。
奶粉喂养:宝宝每次吃150-200毫升,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
5-6个月的宝宝,有些可能已经添加辅食了,每天1-2勺米粉。
PS:辅食只是营养的辅助,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影响奶的摄入!
叮麻寄语:
宝宝喂养是 育儿 期间的头等大事,不能让宝宝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也不能让过度喂养给他们的身体增加负担。各位父母必须谨慎,搞清楚宝宝的胃容量和奶需求,确保他们的 健康 发育!
【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
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对于不能言语的宝宝来说,无法表达自己是否已经吃饱。宝宝吃奶也要控制适量,不能少,也不能过量。下面一起来看看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
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1新生儿吃奶过量一般都会表现为喂奶后有溢奶或大量吐奶的情况,有部分新生儿还会表现出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如腹胀腹泻、肠鸣音活跃、消化不良以及食欲下降无食欲等,也有部分的新生儿会出现哭闹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烦躁,甚至出现低热等不适症状。
新生儿吃奶的标准,应根据新生儿体重的大小来吃适宜的奶,刚出生第一周的时候,每次吃30到60毫升的奶,由于胃容量小,母乳容易消化,所以一天要吃7到8吃,之后可根据新生儿食量以及胃肠消化能力,来给新生儿逐渐增加适合的奶量,一般到新生儿满月为止,每次吃奶量会达到90到120毫升。
妈妈们一般可以根据四个方面来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了,第一新生儿吃足够的.奶后,妈妈乳房会明显变得松软下来;第二如果新生儿吃饱了就会扭头或者是吐出乳头;第三新生儿吃饱之后,一般会有小便8到9次,大便4到5次均呈金黄色稠便;第四新生儿吃奶后很快就能安静入睡的,且中间不会醒来,就表明吃饱了。
如何判断奶量够不够
1、看哺乳次数。
出生后头1—2个月宝宝每天需要吃8—10次,3个月龄时间每天至少要吃8次。
2、看排泄。
如果单纯依靠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小便次数达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婴儿吃饱的一种表现。如果每天24小时的小便次数不足5次,就说明奶量不足,婴儿没有吃饱。由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的形状是黄油油的软便,每天大便2-4次,这表明奶量充足,婴儿吃饱了。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量少,并呈绿色泡沫便,这说明母亲的奶量不足,宝宝没有吃饱。
3、看睡眠。
宝宝如果在吃奶后能安静入睡4个小时左右,且不哭闹能够深度睡眠,表示孩子已经吃饱。
4、看体重。
正常情况下,宝宝如果奶量足够,每星期平均增加体重0~170克,3个月时则为200克左右。大于6个月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500克。这些可说明母乳充足,婴儿吃得饱。
5、看神情。
宝宝吃饱了一般都会情绪良好,表现愉快,玩笑自如,眼睛闪亮,反应灵敏。
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2一般新生儿吃奶过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经常吐奶,由于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吃的太多胃里装不下,就会出现频繁吐奶的情况。但要是宝宝在吃过奶之后,吐的奶不多并且不是经常吐,只是偶尔吐那就可能不是喂奶过量,宝宝一但在每次吃过奶以后都要吐奶,那就是出现了喂养过度的情况,所以妈妈们就要引起重视了,注意调整好奶量。
其次,宝宝吃奶过量会导致胃部,腹部非常难受,而宝宝可能会因为难受而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与此同时,喂养过度还会影响宝宝在夜间的睡眠质量,宝宝很有可能会经常哭着醒过来。
其次,新生儿的发育是非常快的,宝宝一般在满月以后体重和身高就会有明显的增长。但妈妈们要是发现宝宝只长肉,不长身高,那就可能是过度喂养造成的。其次,宝宝吃奶心不在焉,听到一点动静就放下乳头或奶嘴去寻找声源,吸吮劲减弱。或喜欢用舌头把乳头或者奶嘴抵出来,再放进去,如此反复动作,要是妈妈这时再试图把乳头或者奶嘴放到他嘴里,他会转过头不理睬你,甚至会大哭反抗。
婴儿吃奶量标准
新生婴儿吃奶量:新生儿可视体重的大小吃适宜量的奶,每次30—60毫升,一天6—8次。以后可根据消化能力增长情况,逐渐增加奶量,直到满月的时候,每次可以喂食90—120毫升的奶,喂的次数要减少。
一个月婴儿奶量:一个月左右的宝宝是按需喂养的,宝宝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吃饱奶的宝宝在两次喂奶之间会很满足、安静,通常会睡3—4个小时,没有吃饱就会哭闹。一般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二至三个月婴儿奶量: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三至六个月婴儿奶量: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顿喂奶量为三至五个月吃150~200毫升,五至六个月吃200~250毫升,应掌握吃奶总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每顿奶量不超过250毫升。四个月开始在吃奶前喂辅助食物。
六至九个月婴儿奶量:每四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逐渐上辅助食物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中糖量逐渐减少。
九至十二个月婴儿奶量:全天由吃三顿奶减到吃两顿奶,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四小时吃一次,其他顿全吃辅食。
新生儿吃奶过量会有哪些表现3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宝宝饥饱的问题
第一方面:哺乳后的表现
麻麻在哺乳时,宝宝长时间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还在啼哭,这很有可能是他没吃饱的表现,不过也有可能是吮吸需求没得到满足的表现。
第二方面:吃奶时的表现
宝宝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三方面:大便的表现
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四方面:睡觉的表现
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第五方面:日常的行为
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宝宝平时没怎么吃饱。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奶粉是孩子在幼小时期必需要食用的一种食物,当宝宝逐渐长大之后,妈妈们是需要及时给宝宝加奶粉量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11、妈妈在喂养宝宝时,如果发现之前的奶量再喂给宝宝,吃完后宝宝仍然会表现出哭闹的情绪,而且连续几次都是这样,这提示宝宝还没吃饱,如今的奶量不够宝宝吃,就要赶紧给宝宝增加奶量了。
2、宝宝吃不饱除了会用哭泣表达不满之外,睡觉的时间还会变短。经常是宝宝吃完奶睡一小会又被饿醒开始哭闹,如果妈妈最近发现宝宝有这样的变化,那就提示要给宝宝加奶了。
3、以前的奶量宝宝吃饱后会自动停止吮吸,但是宝宝奶量增加后在吃完了原先的奶量标准之后,仍然会保持吮吸的动作,家长如果抽出乳头或是奶瓶,宝宝的嘴巴还会保持一动一动的吮吸姿势,这说明宝宝没有吃饱要加奶量了。
4、最后如果宝宝的成长速度缓慢,离成长曲线有一定差距,说明宝宝平时喂养不足需要给宝宝增加奶量。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21、宝宝排尿量少
在宝宝出生之后的两天内,他每天的排尿次数至少在1-2次左右,但3天之后,宝宝的排尿次数将维持在6-8次每天,也就是说如果宝宝排尿量比这个标准少的话,就有可能是奶量不足引起的。宝宝如果是用尿布的话,对宝宝排尿的次数比较好观察。如果是用尿不湿的话,不算大便,每天大概在6片左右。
2、大便次数少
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是比较多的。一般新生儿每天排便的次数在3-4次左右。因此如果孩子大便的次数比较少的话,那么就说明孩子可能没有吃饱。此外如果宝宝大便发绿且有较多黏液的话,也可能是吃不饱的表现,因为宝宝吃不饱,胆汁相对较多,会衬托宝宝大便发绿,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
3、喂养的次数少
一般新生儿吃奶的间隔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每天应该至少喂养8-12次,如果妈妈每天喂养孩子的次数少于8次的话,宝宝就有可能吃不饱。此外每次给宝宝喂奶要达到或超过一侧乳房的量,这样宝宝才能吃饱。如果妈妈们一侧的乳房没有被吃空,孩子就可能没有吃饱。
4、宝宝哭闹
刚出生的宝宝一天大约能睡18到20个小时,其他醒来的时间不是饿了就是尿湿了或者是身体哪里不舒服了。如果你给宝宝换完尿布,吃完奶,周围安静又比较安静,孩子还是哭闹不睡觉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孩子没有吃饱。尤其是宝宝睡醒之后出现哭闹,并且头转来转去,张开嘴巴找吃的,多半都是饥饿的缘故。
5、宝宝体重增加慢
一般来说,宝宝的体重每天都应该增长15克以上。如果你的宝宝在体检的时候,相比出生时体重不怎么增加,甚至比出生的时候还要轻,或者是增加地缓慢的话,那么就说明宝宝吃不饱,这时候妈妈们就要考虑为宝宝增加奶量,这样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3婴儿奶粉怎么看加量
1、给宝宝喂奶粉是需要循序增多的,因为奶粉比较不容易消化,所以需要一个适应期,而且婴儿的个子在不断的长大,所以对奶的需求也会增多。如果一开始无法控制多少,可以隔一会给宝宝喂一次,一天大概在7次左右。
2、每种奶粉的冲调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有的是开水,而有些是温热的水。配比也是不一样的。在给宝宝冲奶粉之前一定要仔细的阅读冲调说明,然后严格按照配比冲奶粉。然后喂给宝宝,如果宝宝吃饱了可以观察一下宝宝吃了多少,毕竟每个宝宝的食量也是会有差异的。
3、给宝宝喂奶粉不能够单纯的根据喂奶粉的'标准食量来给宝宝喂,需要根据宝宝的个人吸收能力食量来决定的,要让宝宝吃饱才行。为婴儿奶粉一定要有规律,不要让宝宝积食或者是消化不好。还要在喂奶之后喂水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便秘。
宝宝奶粉加量的信号4宝宝奶粉冲调误区
1、先加奶粉后加水
危害:先加奶粉后加水,实际水量会少于奶粉冲调指示中水量,不能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性;再者,先加奶粉后加水,奶粉比较容易结团,溶解不均匀,不利于消化。
纠正:正确的冲调次序应该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冲调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温水,然后取适量的奶粉加入奶瓶中。
2、纯净水or矿泉水冲奶
危害:纯净水与蒸馏水一样,不含杂质或细菌的水,也不含各种无机盐,缺少了普通自来水中含有的矿物质;而矿泉水则与纯净水相反,当中含有的矿物质含量多且复杂。若长期使用这两者冲调奶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纠正:使用经过净化、煮沸、冷却到适宜温度的白开水最为合适。
3、水温未注意
危害:婴幼儿奶粉中有不少热稳定性较差的营养成分,如果使用较高温度的开水冲调奶粉,容易流失营养;冷水冲调奶粉能充分溶解,宝宝肠道很受伤。
纠正:市面上的主流奶粉产品都是经过相关质检部门的检验,不含致病菌,所以为了保证营养,大多数奶粉所建议的冲调温度多数都在70℃以下。具体不同牌子的奶粉,建议的水温不一样,所以新购买一种奶粉饮用时,最好看看说明。
4、用勺子搅拌或使劲上下摇晃
危害:会让奶液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宝宝喝了含有大量气泡的奶液,容易胀气打嗝吐奶。
纠正:按比例加入水和奶粉后,套上奶嘴,用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水平方向来回滚搓,请记得温柔一点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