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日龄,全血血糖小于2.2mmol/L就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许多低血糖的新生儿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只有少数的新生儿可出现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震颤、甚至惊厥等非特异性症状,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都需要积极的治疗。
新生儿症状常不明显,不易察觉,可出现抽搐、昏迷;婴幼儿及大儿子低血糖可表现为出汗、震颤、发绀、面色苍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恶心、呕吐和头痛、视力障碍、嗜睡、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低温、心理和行为异常、思维障碍、抽搐、惊厥和昏迷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和精神损害。应在出生后1小时内监测血糖。
SGA婴儿的血糖应在出生后3、6、12和24小时进行监测。足月婴儿前3天的全血样本血糖应低于1.7mmol/L(30mg/ dL),第三天应低于2.2mmol/L(40mg/ dL)。小胎龄婴儿和早产儿在出生后3天内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出生后3天内血糖低于2.2mmol/L,则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症。目前,人们认为上述低血糖症的诊断阈值较低。
事实上,1.7-2.2mmol/L的血糖常常表现出低血糖的症状,给予葡萄糖后症状消失。低出生体重儿的低血糖标准可以从2个标准差的平均血糖中得到,这代表了正常值,因为这个值本身就来自于异常群体 也有报道说,母乳喂养的早产儿36h内的平均血糖为3mmol/L(54mg/dL)。家长您好,新生儿低血糖容易造成脑损伤,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人体自身的 "耐受力"、低血糖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复发情况。损伤部位主要涉及枕顶皮层、胼胝体、内囊后肢和皮质脊髓束,可延伸至丘脑、基底节和白质。
引起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般不是严重的脑瘫,而是以运动、视觉、学习和行为困难以及小头症和长期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新生儿低血糖应住院治疗,出院时拍摄mri,以确定是否有脑损伤,根据脑损伤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低血糖患儿在满1、3、6、9、12、18、24个月时进行随访,评估其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情况,并进行视听、智力和运动评估检查,必要时随访MRI和EEG,以便及时干预,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长期不良影响。
1 低血糖严重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低血糖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比轻度缺氧性脑损伤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2mmol/L,但实际上血糖低于2.6mmol/L就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2 持续低血糖可损伤中枢神经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肿胀、软化、坏死,轻则智力发育迟缓,重则出现智力低下、白痴、脑性瘫痪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哪些新生儿要提防低血糖呢一般来说,如果妈妈在怀孕时有妊娠期糖尿病,出生以后新生儿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另外,如果孕妈妈发生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更高。也有个别孩子因为延迟开奶发生低血糖。如果新生儿还伴有其他疾病(如感染、窒息、呼吸道疾病等),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4 注意事项新生儿一旦出现反应差、惊厥、拒奶、面色苍白等,应及时监测血糖,对防止神经系统损伤有重要作用。生后应尽早喂养,对存在高危因素生后1小时应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2.6mmol/L,应及时输糖处理,并每小时监测血糖直至正常。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需及时查明原因,排外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低血糖症(neonatal hypoglycemia)指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足月儿生后3日内血糖低于1.7mmol/L,3日后低于2.2mmol/L;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日内血糖低于1.1mmol/L,3日后血糖低于2.2mmol/L,均称为低血糖症。
一、临床表现
1.病史:母亲糖尿病史、妊娠高血压史、新生儿窒息、早产、足月小样儿、严重感染、硬肿症、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史;有胃肠外营养或用氨茶碱史等应定时监测血糖。
2.症状:新生儿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少数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应低下,哭声弱、拒奶且吸吮并,肌张力低下,苍白、低体温、呼吸不整、暂停、青紫等,严重者出现震颤、惊厥、昏迷等,发病在生后1~2天内居多,结合血糖监测可作诊断。
3.诊断标准:按照传统低血糖的诊断值(为全血标准)。
而Ogata ES提出血浆葡萄糖<40mg/dl为低血糖定义,血浆葡萄糖值应较全血高出10%~15%(Avery GB.Neonatology 4ed.1994:572)。国内目前比较一致,全血血糖<2.22mmol/L(40mg/dl)即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4.并发症:低血糖持续可并发智力低下、脑瘫、震颤、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医技检查
主要做血糖检测,了解血糖变化。
血糖监测方法: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要求生后1、3、6、9、12、24小时,早期定时监测或入院新生儿当时及定时监测。但广大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血糖监测。天津市儿童医院提出应用电子计算机就其内在低血糖危险因素(日龄、体重、胎龄、感染及缺氧)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数式Y=-0.18295X1-0.90382X2-0.0519X3+5.6895X4+5.10437X5,用此式对新生儿进评分Y≥-33.80474者判为低血糖高危儿,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血糖发生率。从310例新生儿测定中准确度高,错判率为2.42%,可以试用。
三、诊断依据
1.有开始吃奶时间延迟、又未供给葡萄糖的病史。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母亲患糖尿病者。
2.出生后数小时至l周内有如下非特异性症状:
⑴反应迟钝、嗜睡、多汗、苍白、体温不升、哭声弱,甚至出现眼球不正常转动及震颤,阵发性紫绀或呼吸暂停及惊厥、昏迷。严重病例可有心脏扩大甚或心力衰竭。
⑵血糖测定须有2次低值者方能确诊。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低于1.66mmol/L(30mg/dl),3天后低于2.2mmol/L(40mg/dl);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生后3天内低于l.1mmol/L(20mg/dl),出生l周后低于2.2mmol/L(40mg/dl)者。如测血清和血浆中的血糖含量应较此数值高0.28mmol/L(5mg/dl)。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主要是高血糖和低血糖之间的鉴别,血糖测量可以鉴别。
五、治疗原则
血糖值<2.22mmol/L(40mg/dl)不管有无症状均需治疗。
1.无症状性低血糖:可口服10%葡萄糖5~10ml/kg,每2~3小时,l次;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速率为6~8mg/(kg?min),4~6小时测血糖,调节静脉注射速率,维持24小时后停静滴改服上述糖水1天,能进食者哺母奶或鼻饲配方奶。
2.症状低血糖:缓慢静脉注射25%葡萄糖2~4ml/kg,以1ml/min速率注入;继续用10%~12%葡萄糖静脉滴注8~10mg(kg?min),定期监测血糖,输液泵控制速度,血糖稳定24~48小时后改用5%葡萄糖维持逐渐减量一般2~3天治愈;迟早开始进食母乳或配方乳。
3.持续或反复严重低血糖:如治疗3天后血糖仍不能维持,则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d)2~3天,静滴;可用胰高糖素0.03mg/kg,肌注隔6~12小时,l次,同时监测血糖;对高胰岛素血症者可试用肾上腺素、先用1:1000(0.01mg/kg)皮内注射,哪有效,用1:200肾上腺素放于25%甘油内,按005~0.01ml/kg,每6小时,口服1次。或用盐酸麻黄素0.05mg/kg,每3小时,口服l次,适用于糖尿病母亲婴儿。也可用二氮嗪(能抑制胰岛素释放),每日10~15mg/kg,分3~4次静注或口服。对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细胞瘤须做胰腺次全切除。如为半乳糖血症,需停用含乳糖的乳类食品,代以配方豆乳。
4.治愈标准
⑴临床症状消失,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⑵经数日至l周治疗后无复发。
5.好转标准
⑴临床症状好转或偶有复发。
⑵血糖尚不能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六、预防
如何提高血糖的监测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发生率减少脑损害。
1.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于生后3、6、9、12、24小时监测血糖,迟早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2.对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生后能进食者要尽早喂养,生后2~4小时开始喂糖水或奶,不能经口或鼻饲喂养者,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营养。
3.胃肠道外营养者,补充热量时注意补充氨基酸及脂肪乳,葡萄糖尝试不宜过高。
4.对高危儿、早产儿应控制葡萄糖输液速度,不8mg/(kg?min),并做血糖监测,如增高应立即降低输入量浓度和速度,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血糖。
5.新生儿窒息复苏时使用葡萄糖的浓度为5%。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