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痢疾

时间: 阅读:3841
儿童痢疾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24 04:35:58

痢疾是属于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发烧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这种疾病的患儿,可以静脉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补液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效果会比较好。日常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0 15:15:29

  • 龙葵
    回复
    2024-03-20 15:15:29

    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加强疗效。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氢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强地松20mg及0.25%普鲁卡因10ml,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1)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
    (2)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
    (3)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3000~5000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4)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医中药治疗: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刺激,不留针。

  • 芍药
    回复
    2024-03-20 15:15:29

    痢疾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应注意与下列各种疾病相鉴别:
    ①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②沙门氏菌肠炎
    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③病毒性腹泻
    多见于2岁之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本病有呕吐、腹痛症状,但若病人出现严重呕吐、持久的剧烈腹痛,应首先排除其他肠内、外疾病,以防误诊。

  • 木槿
    回复
    2024-03-20 14:14:19

    宝宝细菌性痢疾一般高发于夏秋两季并不存在绝对见效快的药物,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宝宝细菌性痢疾可以服用抗感染药物、肠黏膜保护剂、益生菌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适当多给宝宝喝水,并保持清淡饮食。并不存在绝对见效快的药物,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宝宝细菌性痢疾可以服用抗感染药物、肠黏膜保护剂、益生菌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适当多给宝宝少量多次的喝水,一定要保持清淡饮食。

9岁儿童近视怎么办

儿童腹股沟疝如何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