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的患者,是可以采取空气或钡剂灌肠法复位,但是患者在采取灌肠治疗时,不可以存在肠坏死或者是疑似肠坏死的症状。如果是继发性肠套叠或者是已经确诊为肠坏死的症状,患者是需要采取行肠切除吻合术或造瘘术、行手术复位、切开外鞘颈部等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B超可以诊断肠套叠,肠套叠最佳治疗方法是水压灌肠复位,此病不能拖延,当婴儿阵发性哭啼和出现血便时应立即去大型儿科医院就诊,晚了容易引起并发症危机生命。
相关病例文章:/html/news/201010/149477.htm
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 *** 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 *** 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 *** 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 *** 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与放射线科医师密切合作完成。 *** 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 *** 复位率可达95%以上。
*** 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 *** 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 *** 复位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 *** 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 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③小肠套叠;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 *** 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
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盐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肠能够帮助我们吸收食物,对于小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刚出生的小儿各方面的身体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此时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有些人有小儿肠套叠的情况,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关于小儿肠套叠吧。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小儿本来肠道就非常的脆弱,一旦没有呵护好,难免就出现问题,其中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肠套叠是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所谓的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如超过24小时,会使血液循环受阻,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威胁小孩的生命安全。临床表现是突然无任何原因,发生小儿大声哭闹,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可以去医院空气灌肠,有的需要手术。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在4个月到两岁之间,这个病95%都是原发性的,只有5%是继发性的,继发性的肠套叠大多数年龄都是两岁以后,典型的症状有:第一是腹痛,腹痛是有规律性的,阵发性的腹痛。第二是腹部包块。第三是血便,果酱样大便。这是3个典型的症状。治疗基本上都是采取这个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如果灌肠不能复位的话,就需要手术。
小儿肠套叠是如何引起的
有些小儿得了小儿肠套叠,但是家里人感觉平时已经够注意的了,那么小儿肠套叠是如何引起的呢?
当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其实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其实还不是很明确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是回盲部固定未完善导致的,也有的是因为小儿上呼吸道炎或者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 还有一些极少数的是因为先天肠管畸形或肿瘤引起,还是要积极的避免急性肠套叠,做好预防措施。
小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小儿的身体非常的脆弱,一旦得病就应该及时治疗才对,如果得了小儿肠套叠的话,应该怎么治疗呢?
空气灌肠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射线照射时间更短等优点。因能够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别是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成功率为75%~94%。若首次复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试灌。
保守治疗一般用于发病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套叠不重者,目前包括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及应用纤维结肠镜气体复位等。复位后患儿常安然入睡,腹胀减轻,肿块消失。
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
一般小儿肠套叠能够表现在小儿的大便上,大便是有一定特点的,能够帮助家里人进行判断,那么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呢?
小儿肠套叠根据不同的病情,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表现,首先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腹痛,发热,大便形状的改变,可能会出现血水样便,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肠坏死,出现果酱样大便,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肠套叠一旦形成,仅有很少一部分的小肠套叠可以自行复位,形成暂时性小肠套叠,而对于套路结肠或复套的,一般不能自行复位。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粘液细胞分泌大量粘液进入肠腔,导致肠管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以肠穿孔和腹膜炎。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1.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2.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
(1)肠套叠经空气加压灌肠等非手术复位未成功者。
(2)发病超过24~48小时,临床疑有肠坏死者。
(3)复发性肠套叠,尤其发生于儿童者。
(4)成人肠套叠。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