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缺钙怎么办?

时间: 阅读:13845
儿童缺钙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10-16 00:03:51

儿童缺钙一般会表现出生长发育比童年儿童较慢。建议可以带小朋友到当地正规医院抽血检查一下微量元素。如果确诊是缺钙的话,建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水,ad钙剂或者是鱼肝油进行补充。平常饮食方面可以让小孩子每天早晚喝高钙奶,多吃动物肝脏,多吃豆类食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20 21:21:54

    宝宝缺钙怎么办

      1、多吃奶制品

     最常见的就是牛奶,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钙,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求。另外,酸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口味也更符合2岁宝宝的胃口。奶酪则是含钙最多的奶制品,而且这些钙也很容易吸收,适合婴幼儿食用。

      2、橙子

     橙子被称为“疗疾佳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等,8盎司橙汁所含的钙(300毫克)相当于一杯牛奶中钙的含量。

      3、豆类食品

     豆类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大多豆类都含有数量可观的钙质。为避免蛋白过敏,一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喝豆浆,但是两岁的宝宝就能放心饮用了。家长们也可以选择适合宝宝补钙的产品。

     在给儿童补钙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顾虑重重,主要担心补钙方式不对,反而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家长的这些顾虑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这是由于目前的补钙产品较多,尤其在媒介的推波助澜之下,让家长陷入购买补钙产品困难症的境界。

     不过,在选择儿童补钙产品上,只要我们从配方、溶度、效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还是能购买到适合宝宝的补钙产品。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20 21:21:54

    儿童补钙示例如下:
    1: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户外运动,经常沐浴阳光,可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2:一般建议孩子口服钙剂选择液体制剂,这有利孩子的吸收,同时建议补充VD(如伊可新等),并让孩子增加晒太阳机会,因为阳光的紫外线可以增加孩子皮肤中自身VD的合成,促食物及药物中钙从肠道的吸收。
    3:补钙的方式有两种,钙剂和饮食补钙。最常用、最传统的补钙食物莫过于奶类及奶制品,这类食物不仅含钙丰富,而且容易吸收。奶和奶制品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酸奶也是一类非常好的补钙食品,它不仅可以补钙,其中的有益菌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适合于各类人群。对于那些不喜欢牛奶或者对牛奶不耐受的人来说,可以多食用一些替代食物,如牡蛎、紫菜、大白菜、花椰菜、大头菜、青萝卜、甘蓝、小白菜等。不过,补钙也应适量补之,过量则有害,所以补钙一定要在监测骨钙的基础上补才安全,且应以食补为主。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0 21:21:54

    儿童正确的补钙方法

     儿童正确的补钙方法,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情况,尤其是儿童需要及时的补充钙元素,才能保证骨骼健康发育,帮助孩子长得更高更强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正确的补钙方法。

      儿童正确的补钙方法1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幼儿从1岁到3岁,据估计平均每日用于骨骼生长需要储留钙从70毫克上升到150毫克,食物中钙吸收率仅有35%。1~3岁幼儿的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为600毫克。奶和奶制品是膳食钙的最好来源。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为满足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每日平均骨骼钙储留量为100~150毫克,钙需要量3岁为每日350毫克,4~6 岁为每日450毫克。食物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5%。学龄前儿童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为800毫克。

     奶及奶制品是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豆类及豆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丰富,此外,芝麻、小虾皮、海带等也含有一定的钙。要保证学龄前儿童钙的适宜摄入水平,每日奶的摄入量应不低于300毫升,但也不宜超过600毫升。

      儿童少年时期

     孩子由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可以分为6岁到9岁的学龄期和10 岁到20 岁的青春期,正是他们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学龄期及青春期正值生长突增高峰期,为了满足突增高峰的需要,6~10岁钙的适宜摄入量为每日800毫克,11~18 岁青少年钙的适宜摄入量为每日1000毫克。

     除了喝牛奶之外,发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连骨壳吃的小鱼小虾及一些硬果类,含钙量也较高。绿色蔬菜、豆类也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

      儿童正确的补钙方法2

      将孩子不长个归因于缺钙,事实果真如此?

     众所周知,人体长高主要是因为骨骼长度增加,而骨骼生长需要钙,同时钙的`多少还决定了骨的硬度。但是,钙绝对不是骨骼生长的主要动力,补充钙制剂可以让骨头坚固,有助于骨骼的健康,但对身高增长不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骨骼的生长靠的是生长激素以及从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营养素。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即使补充足够的钙,他们的个子一样长不高;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的孩子,只补充钙也不会长个子。

     如果发现孩子生长迟缓,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补钙,应及时带到医院找出确切的病因,针对性治疗。如果孩子不缺钙,却盲目补钙,就会导致钙元素的过量,会严重影响铁、锌、镁、磷等元素的利用率,还会造成孩子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消化不良、囟门过早闭合、高钙尿症、泌尿道结石、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哪些孩子尤其需要补钙?

     很多家长喜欢到医院查微量元素了解孩子是否缺钙,是否有佝偻病。

     事实上,正常饮食的孩子是不会出现钙的缺乏,大多是因为日照不足而引起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通常所说的佝偻病,完整的说法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该病是由于机体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营养性疾病。判断孩子是否有佝偻病的“金标准”是检查血中25-羟维生素D,而不是查血中钙的水平。

     为预防佝偻病,对于日照不足,或快速生长的儿童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

     当然,并不是所有儿童都不需要补钙,毕竟钙是骨骼发育的必备元素,在生长发育较快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大量钙质以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

      以下几类儿童尤其容易缺钙,需要及时给与补充:

     1、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2、孕期缺钙和哺乳期缺钙的母亲所生的孩子;

     3、日照不足的孩子;

     4、双胞胎宝宝;

     5、生长发育太快的孩子。

      多喝骨头汤能补钙,真的是这样吗?

     骨头中的确含钙丰富,但此钙并不是人体可以吸收的游离钙,即使长时间炖熬,也不能溶进汤里,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微乎其微。有学者研究表明,用蒸馏水熬制骨头汤,100ml骨头汤中含钙量仅有2mg左右,这些钙含量与普通饮用水的钙含量没有多大区别。如果靠喝骨头汤补充每日所需的钙质,每天需要喝400碗骨头汤,且骨头汤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高脂肪饮食反而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因此靠喝骨头汤补钙是得不偿失。

      如何给孩子正确补钙呢?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高,是膳食中钙质的极好来源”。

     250-500ml牛奶中含钙185-370mg,基本上能满足机体每日对钙的需求量,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喝牛奶。虾皮称得上食物中“含钙之王”,有研究表明100g虾皮含钙量达2111.3mg,相当于近3000ml牛奶含钙量。其次芹菜含钙量也比较高,100g芹菜含钙量达138mg,相当于近200ml牛奶含钙量。另外,含钙丰富的食物还有芝麻酱、海参、紫菜、黑木耳、海带、黑豆等,含钙量丰富的水果有西瓜、梨、香蕉、苹果、草莓、樱桃、柑橘等。

     当然最好的补钙方法就是什么食物都吃一点,保证种类丰富、营养均衡。从食物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钙及维生素D满足身体需要才是最好选择。钙和维生素D补充需要根据专科医师营养评估后正确补充,千万不要盲目进补,反而影响了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 远志
    回复
    2024-03-20 20:20:44

    宝宝补钙的方法很多,包括以下几种:
    一、食补,食补含钙丰富的是奶制品、豆制品,以及水产品、坚果、绿叶蔬菜、海鱼以及动物的肝脏等,都含有丰富的钙,尤其是乳制品,每100ml的奶含有100mg的钙,如果宝宝每天喝500ml的奶,就有500mg的钙补充。
    二、药物补钙,补钙的药物很多,包括水剂、颗粒剂、片剂。另外,有乳酸钙、碳酸钙等,要根据孩子的口味挑选合适的药物。钙的品种很多,只需要选择宝宝能接受口感的钙即可,钙的补充要在两餐之间服用效果最好。
    三、补充维生素D,钙的吸收、利用都需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所以宝宝要补充维生素D,根据孩子的年龄酌情补充。另外,要多外出活动,多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1至2岁儿童可以打钙针之类的针剂吗?

六岁儿童补锌食品有哪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