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10220
儿童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10-16 08:19:11

外耳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目前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消炎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外耳道炎的恢复。而且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耳朵的卫生情况,需要每天使用棉棒进行擦拭,能够有效的避免局部滋生细菌,导致外耳道炎的情况持续加重,而且要注意个人的饮食,不要吃一些易过敏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4-03-20 21:21:30

    你好;根据你上面所说的情况和病情的症状的表现,可能是由于身体虚火旺盛导致耳膜发炎表现得症状
    建议;可以服用去火和消炎药物来治疗,在治疗期间要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于治有助疗和康复的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0 21:21:30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朵疾病的一种,需要特别注意,那么你们知道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怎么办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疗措施
      1、0.9%生理盐水外耳道冲洗,配合使用吸引管,在放大耳镜或和手术显微镜下,细心清除外耳道脓液、渗液、痂皮、脱屑等。

      2、局部用4%硼酸乙醇、2%酚甘油短纱条贴敷外耳道,嘱患者每3~4小时滴上述药物1次,每天更换纱条1次。

      3、慢性的外耳道炎可以用新霉素、多粘菌素等抗生素类的药物和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的合剂、霜剂,软膏等进行涂敷在患处,同时要经常的换药。

      4、怀疑与过敏因素有关者,可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10mg/次,每天1次。

      5、积极治疗感染性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耵聍栓塞、异物等。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因
      在自然界中存在种类繁多的真菌,尤其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孳生繁殖更快。一些真菌侵犯人的外耳道,在下列情况可为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因素:

      1、正常人的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的环境,如由于耳内进水或不适当地用药,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2、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3、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4、近年来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来自CADIS一组资料报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占42.9%,黑曲菌为35.7%,40%的人发病前用过抗生素。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1、早期会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

      2、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3、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

      4、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外耳道炎的预防措施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外耳道炎的检查方法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有耳屏压痛和耳郭牵引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外耳道内有分泌物;如病情严重,耳郭周围可水肿,而周围淋巴结肿胀或压痛。

      2、慢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多增厚,脱屑,或有痂皮附着,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可有少量黏膜的分泌物,或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

    看过真菌性外耳道炎如何治疗的人还会看:

    1. 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2. 外耳道炎中医治疗方法

    3. 外耳道炎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4.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5. 外耳炎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有哪些

    6. 耳朵经常痒是怎么回事很难受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20 21:21:30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分类5外耳道炎的病因6外耳道炎的病理改变7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8外耳道炎的诊断 8.1急性外耳道炎8.2慢性外耳道炎 9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案 9.1清洁外耳道9.2避免诱因9.3氧氟沙星滴耳剂9.4抗菌药物治疗 10外耳道炎患者注意事项11参考资料附:1治疗外耳道炎的穴位2治疗外耳道炎的中成药3外耳道炎相关药物 1拼音

    wài ěr dào yán

    2英文参考

    otitis extern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eatus acustici externi isthmus [朗道汉英字典]

    otitis externa diffus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可分急、慢性两类。多发于夏秋季节。

    急性外耳道炎(acute otitis externa)系微生物进入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1]。

    慢性外耳道炎(chronic otitis externa)系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慢性感染[1]。患者或有全身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1]。

    外耳道急性炎症会迁延为慢性[1]。

    病因:挖耳,异物损伤,药物 *** ,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及水浸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性杆菌。

    临床表现:(1) 外耳道灼热、痒、疼痛,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2) 分泌物:先为浆液性,后为脓性;(3) 耳道狭窄致听力下降、耳鸣;(4) 耳周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不适;(5) 慢性者,耳不适、痒,皮肤充血、增厚、结痂,鼓膜混浊、标志不清。

    治疗: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治疗原发病。(1) 急性期,全身予以抗生素,5~8%醋酸铝纱条湿敷,2~5%硝酸银液涂布,抗生素与激素合剂涂檫;(2) 慢性期,涂檫抗生素与激素合剂。

    4疾病分类

    儿科,耳鼻喉科

    5外耳道炎的病因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 *** ,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6外耳道炎的病理改变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 *** ,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7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

    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分泌无 *** ,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8外耳道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

    8.1急性外耳道炎

    1.急性起病,可有挖耳、游泳进水等病史[1]。

    2.耳内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咀嚼或说话对加重[1]。但早期多为耳内轻痛,逐渐加重[1]。一般无听力下降[1]。

    3.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1]。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潮湿,有脓[1]。脓液早期稀薄,晚期变稠[1]。一般鼓膜完整[1]。

    4.重者耳廓周围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压痛[1]。

    8.2慢性外耳道炎

    1.耳内瘙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1]。

    2.一般无外耳道奇痒,无大量水样分泌物,无听力下降;皮肤无丘疹或水疱[1]。

    3.游泳、洗澡进水,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外耳道炎[1]。

    4.外耳道皮肤增厚,痂皮附着。耳道内可有稠厚的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1]。

    9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案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 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9.1清洁外耳道

    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9.2避免诱因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在脏水中游泳。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耳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9.3氧氟沙星滴耳剂

    每次4~6滴,一日1~2次。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9.4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主要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可选用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2]。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芐、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患者禁用头孢菌素,18岁以下未成年人忌用氟喹诺酮类药物[2]。所有药物疗程为10天以彻底杀灭病原菌,避免链球菌可能导致的变态反应性并发症[2]。

    10外耳道炎患者注意事项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4、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5、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20 20:20:20

    1 对症治疗

    孩子耳朵疼痛,可以见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和中耳炎等,其中比较多见的为中耳炎,有明显的外耳道分泌物排出,耳内疼痛,有时影响正常的听力。需去医院就诊,来明确疾病的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小孩挑选敏感的抗生素,从根本上治疗,缓解疼痛。

    2 耳道内滴药

    向耳道内滴药是缓解疼痛、控制耳内炎症的重要办法,抗生素溶液滴耳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在给小孩滴药的时候,能够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如果小孩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小孩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需注意的是,应在医生检查耳部后,对症选用滴耳药,切勿自行用药,存在耳膜破裂者不可冲洗和应用滴耳药物,且不宜擤鼻。

    3 热敷耳部

    孩子耳部疼痛,早期可用热毛巾敷耳朵,能令血管膨胀,从而减轻耳朵压力,感觉舒适。或者采用红外线灯照射,促进炎症吸收,保持耳部干燥,缓解疼痛。

    4 按压耳门穴

    孩子耳部疼痛难忍时,家长可按压孩子耳门穴。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能降浊升清、开窍聪耳、泄热活络,对缓和中耳炎、外耳炎疼痛有效。耳门穴位于耳前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张口有凹陷处。可以使用食指或拇指稍微用力指压。

儿童夜惊是不是缺什么?

儿童角膜炎如何治疗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