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左耳不过会聋吗

时间: 阅读:9207
新生儿左耳不过会聋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17 07:21:11

新生儿左耳不过不一定会聋。检测听力主要是对新生儿听力的一个初级诊断,并不能够作为诊断的标准。

造成听力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哭闹不止或者是检测的仪器出现异常导致的。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不要让宝宝一直处在较早或者是声音大的环境中,以免影响听力。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3-20 22:22:18

    新生儿听力筛查前:
    1、给孩子家长解释听力筛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家长了解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新生儿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新生儿烦躁、哭闹、喝奶会影响测试结果,听力测试前父母应尽量把新生儿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3、新生儿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新生儿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5、用通针清洁探头尖端,保证探头尖端畅通。

    6、干棉签清洁新生儿耳道。

    7、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耳塞要比耳道略微偏大一点,密封好防止漏声。

    8、探头进行自检,确保设备正常;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

    1、选择一间不要临街的安静房间,噪声小于40分贝,最好在隔音室内,避免在病房测试。可用手机下载噪声测量软件测量噪声,如不符合要求,应找专业厂家建造隔音室,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3、保持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正确姿势,因新生儿耳道柔软受挤压变形,测试应向侧后方轻拉新生儿耳垂。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新生儿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翻转到对侧耳。

    新生儿听力筛查后:

    1、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42天内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周岁。

    3、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筛查及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新生儿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及时就诊排除。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新生儿一定有听力问题,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如:
    1、外耳道内存有胎脂、羊水、分泌物;

    2、中耳腔有积液;

    3、宝宝不安静、体动多;

    4、环境噪声大;
    5、耳蜗毛细胞损害;
    6、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AABR筛查通不过。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0 22:22:18

    会有可能耳聋

    分辨新生儿有没有耳聋,你可以用一些方法:
    突然关门声或大人打喷嚏声会吓着或吓哭,说明小孩听力是好的。有时小孩自己放屁都会吓哭。

    或者去医院做听力筛查,如果是出生后初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那可以等42天再复查听力。有些小孩子由于出下来听力器官没发育好,二次复查就好了。
    如果孩子反应迟钝,大声音没有任何反应。定期复查听力检查对进行听力详细检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如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等。
    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对耳聋病人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传导性聋、混合性聋,要查清病因彻底治疗,改善中耳内环境和传音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20 22:22:18

    1、听力筛查未通过,就是聋吗?
    在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约在1‰—3‰。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筛查结果:
    筛查时,周围环境噪声的改变
    宝宝的安静程度(如体动)
    宝宝外耳道(如残存羊水)
    中耳有分泌物
    鼻堵呼吸不畅等。
    国内外数据表明,初次(出生后第3天到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比例在10%左右。初次筛查未通过,至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仅为1%—3%。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损失问题,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后,听力就会恢复正常。
    2、初筛没过,怎么办?
    听力筛查初筛没过者,42天一定要去做听力复筛。
    若复筛通过了,恭喜您,这时一般认为小孩听力属正常。暂时不需做进一步检查。不过,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希望父母一直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或其说话年龄是否和周围小孩差不多。如果孩子开口的年龄较同龄人,相差大,则要到医院去排除听力方面的问题。
    若42天的听力复筛未通过,不要过于惊慌。因为虽说复筛未通过,可至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大概仅为10%。
    接下来,父母要做的是,在宝宝3个月龄以前,一定要到可靠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和医学检查。即使是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也不例外。如果单耳被确诊有听力问题,就更应该关注小孩的听力,因为此类小孩发生迟发性听力问题的比例会大大增加。
    3、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包括哪些?
    听力诊断中,首要是听力测试,包括声导抗(1000Hz)、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脑干无反应时要加做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
    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对发现中耳病变的定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结合纯音听阈测试可以对听力损失进行初步的定量、定性、定位诊断。也是听力学诊断中至基本的必做检查之一。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反应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耳蜗部分的听觉功能损失情况。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有助于对从听神经到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进行定位诊断。通过V波的反应阈值有助于听力损失水平的客观评估。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可用高强度刺激(120 dB nHL)判断重度聋儿有无残余听力,克服了tbABR高强度引不出反应的局限性。
    4、什么算正常听力或通过听力诊断?
    婴幼儿听力诊断至今仍然无“听力正常”的标准定义。一般认为,ABR反应阈<30dB nHL或 ABR反应阈≤35dBnHL,且DPOAE各频率点或TEOAE正常引出,同时还要结合家长观察到婴儿有明显的听性行为反应,则可认为听力基本正常;不过至好还是每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或告知家长仍需密切关注小儿的日常听性行为反应。

  • 景天
    回复
    2024-03-20 21:21:08

    听力的发育和语言的学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孩子重要的语言技能学习会在3岁前完成。如果听力有障碍的宝宝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错过了儿童语言迅速发育时期。听力筛查的目的便是对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重要作用。

    “不过,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代表听力不正常。”焦粤龙指出,听力筛查分为三个流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的初筛,是采用一种简单的客观测听法——耳声发射(OAE)。整个过程大约5-10分钟。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进行检测的耳塞不合适或者没塞好,宝宝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宝宝好动在测试过程中配合不佳,以及测试坏境噪声过大等,都可能是影响听力正常宝宝初筛未通过的因素。

    42天复筛和3月龄听力诊断评估是关键

    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须在42天内进行复筛。焦粤龙介绍,复筛中有10%的宝宝可能听力真的有问题,此时就要重视了。

    如果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或两次以上听力筛查不通过,在3月龄时要完成全面的听力诊断评估,以便医生对宝宝的听力状况作出精确诊断:有没有耳聋?是何性质?程度是否严重?

    耳聋分为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两种。传导性耳聋表示声音传入耳朵途径受阻,比如外耳道有胎脂、胎粪残留,或者中耳有羊水残留,这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慢慢恢复听力。而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如果是40或50分贝的中度耳聋,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是双耳聋,要适当地提高声音多跟宝宝说话,并且在宝宝6月龄时再复检一遍;如果是重度的耳聋宝宝,则需要佩戴助听器,帮助接受声音刺激;双耳极重度耳聋无法恢复,在宝宝1岁时可能就要植入人工耳蜗了。

    “这一系列的听力筛查,主要是为了确保在孩子6个月左右能确诊是否患有先天听力损失,以便及时干预。”焦粤龙指出,并非所有宝宝都需要进行全部三种筛查,主要根据首次筛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母亲孕期曾使用耳毒性药物、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宝宝出生体重<1500g等高危因素而决定。

新生儿肛门狭窄的症状?

新生儿做核磁共振对听力有影响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