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 阅读:8018
小儿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10-16 10:26:50

小儿抽动症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明确,可能和家族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

抽动症通常会出现眼部灼烧感或身体不自动抖动、肌肉痉挛的情况。患病期间除了治疗外,还要从心理上进行引导,注意合理膳食,不能给孩子吃零食。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0 23:23:02

    儿童抽动症的产生:

    抽动症是神经学的问题而不是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严格说来,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

    1、神经递质失调学说

    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皮层神经回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有关,神经节病变及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相关神经递质失调,可能是抽动症的主要发病机制。

    2、遗传易感性

    抽动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3、社会心理环境精神因素

    目前认为,抽动障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精神创伤、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可诱发或加重抽动。抽动症与家庭教养不当有关,抽动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异常,如孤僻、易冲动、性格内向、焦虑、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等。

    4、感染相关性因素

    目前研究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地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原因。

  • 南絮
    回复
    2024-03-20 23:23:02

    你好,抽动症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很多孩子一开始都是以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努嘴、点头摇头、耸肩为主要症状。有的孩子只有其中一种症状,有的孩子则会出现多种症状。
    抽动症的发生跟遗传、铅超标、锌缺乏、铁缺乏、围产期异常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压力过大、紧张焦虑都有关系。
    同时在临床发现很多儿童在治疗完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后,出现抽动症状,抽动症患儿也会在感冒后症状加重,这跟生病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
    抽动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可乐定、肌苷羚羊角滴丸、硫必利等等,必要时配合心理沙盘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总的来说,抽动症是一种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的一种疾病。
    抽动症和多动症一样,都属于神经障碍类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往往容易出现很多共患病,比如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

  • 景天
    回复
    2024-03-20 23:23:02

    您好哦,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般来说抽动症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的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增加患病的因素
    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恐怖电视或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致精神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高风险人群
    4-12岁的儿童: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高风险人群为4~12岁的儿童。
    男孩: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哦,可以给五星好评哦

  • 龙葵
    回复
    2024-03-20 22:22:52

    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常见于
    ?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
    ?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教育方式有问题
    抽动症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弊病甚多,如管教不一致、经常打骂孩子、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比较娇惯、家庭不够和睦等。
    ?感染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尽量避免感冒,如患病后要及时治疗。
    ???运动过度
    临床发现运动过度会加重抽动的现象,同时也发现有假期旅游回来后,抽动加重的情况。生活的不规律和改变都有加重抽动的可能。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呀

小儿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