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肠道线虫的高发区,如蛔虫、鞭虫、蛲虫、粪钩虫等,由于儿童对各种药物耐受性差,应慎重选择多种药物。对于1~3岁的儿童,可选择枸橼酸哌嗪,此药可用于驱除蛔虫、蛲虫,虽然疗效不如其他药物,但不良反应小。对于两岁以上宝宝可选择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这是最常用的两种肠道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对各种肠道线虫如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以及带绦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该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
驱虫治疗
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早期驱虫可防止复发与并发症。蛔虫有厌酸习性,可选用食醋一次2~4两,每日三次,以达到安虫目的。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肝胆感染手术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
大多数蛔虫性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应及早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腹痛缓解后驱虫。当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腹膜炎时要及时手术治疗
治愈标准
经过治疗,经3~4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
【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宝宝在1岁半左右,肠道内的寄生虫开始增多,会危及宝宝的健康。因此,打虫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的繁殖。
?肠道寄生虫危害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鞭虫等,这些寄生虫在宝宝的肠道内繁殖,会导致宝宝的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腹痛、消化不良等。
?打虫药种类
1岁半以下的宝宝不宜随意吃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常用的一些打虫药包括:1.噻唑脒悬液:适用于蛔虫感染 2.吡硫脲悬液:适用于蛔虫、钩虫、鞭虫感染 3.恶唑酮:适用于蛔虫、钩虫、鞭虫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的体重决定药物剂量。因此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确定正确的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
在使用打虫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注意以下几点:1.先了解宝宝是否真的需要用药,不可滥用。2.药物选择上要注意剂量以及药物的适应症。3.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将说明书仔细阅读,询问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员。4.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变化,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应及时就医。
?食物补充
在使用打虫药的同时,食物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的寄生虫。此外,注意宝宝饮食卫生,接触寄生虫的几率也会降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