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多样化,不要让孩子挑食、偏食,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需要。平时不要给孩子吃过多的零食,如果零食吃的过多了,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厌食的症状,长时间的厌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饮食要荤素搭配。这两天能促进孩子的生长需要。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饮食疗法
(1)强调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营养比较全面,但要注意让乳母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可从婴儿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给服维生素D500~1000国际单位,连续服用至2~3岁。
(2)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如蛋黄、肝泥、鱼肝油制剂、虾皮、菜末、果汁、米汤等。1岁以上的幼儿,应全面提高饮食质量,每天固定摄食牛奶、鸡蛋、豆腐、绿叶蔬菜、食糖以及主食。
(3)易消化食物宜多吃米粥、牛奶、鸡肉、鸭肉、鸡肝、山楂、鳗鱼、鹌鹑、银鱼之类食物。饮食要软、烂、细,以利消化吸收。
(4)忌食①为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幼儿要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②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③还要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住校的孩子们常常会遇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食堂的饭菜花样有限,长期重复可能导致厌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一问题呢?
?饮食调整
除了食堂的饭菜,孩子们可以通过牛奶、酸奶和鸡蛋来补充营养。如果食堂没有提供,自己携带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带些干果和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周末补充
周末回家时,尽量给孩子准备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如鱼、牛肉、羊肉、排骨),这样可以补充学校饮食的不足。
?不住校的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考虑在学校附近租房,家长亲自做饭给孩子吃,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食材和调味品的质量。
?均衡营养
营养对孩子发育至关重要,不可大意。考虑孩子的身体需要,全面地为他们提供均衡的营养。
?????家长交流
与孩子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饮食需求和喜好,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
随着宝宝生长发育及营养需求的增加,需要给宝宝添加相应的辅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添加辅食的总体原则:
1、添加辅食必须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过早添加辅食,宝宝可能会因为消化功能欠佳,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过晚添加可以导致宝宝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2、添加辅食由一种到多种,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添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只能给宝宝吃一种辅食,再尝试2-3天或者1周之后,如果宝宝消化情况比较好,排便正常,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再添加另外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2种或2种以上的辅食。
3、添加辅食从稀到稠逐,渐添加,刚开始吃流质饮食,然后到半流质,最后到固体食物。3-4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菜汁、果汁;5-6个月的宝宝,可以添加蛋黄、强化铁的米糊;7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吃鸡蛋羹、烂面条、烂米粥、菜泥、肉泥、肝泥等等。
长期的营养不良的话,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食维生素A、D的食物 2、多食含钙较高的食物 3、宜食含锌丰富的干果 平时饮食上要忌讳! 1、忌煎、炸、熏、烤类食物 2、忌肥腻、过甜的食物 3、忌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营养的补充以蛋白质为主,如牛奶、羊奶、豆浆、鱼粉、肉末、肝末等。同时应补充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中脂肪的补充最初应采用少量的植物油(如熟的豆油、花生油或麻油)。碳水化合物可用米汤、粉糊、粥类和糕饼等。维生素除来源于上述食物外,蔬菜及菜汁、果汁等食物中的含量亦较多。 服用一些中药或强化食品。 鉴于是轻度的营养不良,而且你本人并没有察觉。所以,你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改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